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药并用治疗血管性痴呆2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希俊 《中医药学刊》2001,19(3):267-26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西药治疗VD20例,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评分值及其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智能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5%。结论:针刺加西药治疗VD有协同作用,有益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在于协调阴阳、调整脏腑、改善睡眠,且不改变睡眠的正常模式,优点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在治疗失眠的同时,也对伴随症状有所改善。临床治疗方法有耳穴、电针、杵针、腹针、头针、体针等,均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165例脑卒中后患者运用体针、头针和项针综合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6.96%,基本治愈率36.96%。结论:体针、头针和项针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灸疗法治疗中风中经络86例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舌针及其与温针灸联合应用对中风中经络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法,治疗组86例运用舌针,温针灸联合治疗,对照组82例采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82.9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针对中风中经络有较好疗效,与温针灸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东勉 《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49-2650
目的:观察针灸临床中采用温针治疗膝关节疼痛中医辨证分型为痛痹一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血海、梁丘、阿是穴1~2个为主穴,采用温针灸治疗,取辅穴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单纯针刺留针,每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计算。结果:温针治疗48例痛痹型膝关节痛的病例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1.7%。结论:温针是治疗痹讧膝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应在针灸临床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西药治疗VD 20例,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评分值及其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智能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5%.结论提示针刺加西药治疗VD有协同作用,有益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偏头痛近十年临床疗效进展。方法:通过查阅90年代以来大量有关文献,从毫针治疗、单穴针刺、头针治疗、电针治疗、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等方面,归纳总结针灸治疗偏头痛治疗。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有其独特的治疗,治疗宜着重于针刺方法、针刺手法及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分别用中药、针灸与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腰椎间LIDP)患者135例分成三组,每组各45例,第一组采用中药治疗,第二组采用针灸治疗,第三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结果:在中药、针灸两组疗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中药、针灸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同;而中药、针灸与中药合针灸三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针药配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独采用中药或针灸治疗。结论:针药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浮针疗法和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穴取肩髑、天宗、阿是穴等,两组均配合功能锻炼。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及活动相关性疼痛评分(VAS)、肩关节活动范围(ROM)受限度及综合评分。结果:浮针组基本痊愈率为27.3%、总有效率为97.0%,温针灸组分别为6.1%、75.8%,浮针组疗效优于温针灸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ROM受限度及综合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浮针组对VAS、ROM受限度及综合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温针灸组(P〈0.001)。结论:浮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较为显著,操作简便,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方法 采用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手腕部腱鞘炎80例,并与针刺治疗28例及温针治疗30例进行比较。结果 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治愈率为81.2%,总有效率为100%;针刺治疗分别为32.1%、78.6%;温针治疗分别为33.3%、80.0%。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与针刺治疗、温针治疗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手腕部腱鞘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黑种人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灸不同方法治疗黑种人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耳穴、体针和耳穴加体针三种方法治疗黑种人本病,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A组60.5%,B组79%,C组94.3%,结论:耳穴加体针治疗黑种人单纯性肥胖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1)。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如头针、耳针、面针、放血疗法等.指出在临床研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制定统一疗效评定的标准,统一治疗量化标准;②统一采用严谨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法,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③进一步加强针灸治疗该病机理方面的研究,使针灸的作用通过各项生化指标更清楚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2组,分别采用针药并用、口服西药、单纯针灸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7%,对照组1组总有效率为55%,对照组2组为78.3%,治疗组与对照组1、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较口服西药和单纯针灸治疗的方法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温针灸结合头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1):34-35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头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对两组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头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分型论治单纯性肥胖病2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军 《新中医》2002,34(7):49-50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针灸与中药结合,分胃热湿阻、脾肾两虚、肝郁气滞、阴虚内热4型辨证治疗。结果: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重、体内脂肪含量、血脂等皆有显著改变。结论:针药结合分型论治单纯性肥胖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用中药和针灸、拔罐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元胡止痛片、维生素C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针药结合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洪 《河南中医》2003,23(10):10-11
针药结合是指在同一患者身上 ,针对某一病症同时施以针灸和药物等治疗措施 ,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先进手段的引入 ,当前针药结合无论在方法上或应用范围上较传统的针药结合均有较大的发展 ,特别是针药复合麻醉和穴位给药等研究的不断深入 ,为针药结合的机理探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针灸与药物能取长补短 ,相互辅佐 ,其作用主要有针药间的协同作用 ,针灸减轻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药物对针灸疗效的辅助作用 ,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 ,达到作用互补 ,疗效叠加的目的。1 针药并用的相互协同作用对于某些疾病 ,针灸、药物对…  相似文献   

18.
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尿潴留患者120例,随机年均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针刺法。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针配头针在急证中的应用及其机理。方法:将46例急性膀胱炎患者选用体针配头针两组穴交替使用。掌握选穴顺序、针刺方向、针感。结果:总有效率95.6%。结论:头体针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3年的有关针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部分文献进行整理,从针灸疗法、小针刀疗法、粗针疗法、局部注射、局部封闭、综合疗法进行综述,认为针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但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针灸作用机理和病人的远期随访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