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骨科收治6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配合系统的临床护理,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6~12个月不等的随访观察,其中,57例患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且未见肌腱骨骼外露表现,创面细菌培养结果证实创面良好恢复且为阴性,另外3例患者骨外露面积相对较大,且严重感染影响肉芽的生长和修复.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转移皮瓣修复跟腱术后缝合口不愈跟腱外露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昌鼎 《中国校医》1997,11(4):278-279
1972年至1994年我们收治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因体育等外伤致粮健断报.经外院手术处理后,皮肤切口不愈跟险外露31例。在经一般抗药治疗,清创换药处理外积极运用创缘健康皮肤作成单或双蒂皮瓣覆盖创面及外露跟胜,加速创面愈合,缩短了疗程,跟胜功能得以恢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16至24岁,平均年龄23岁。大学生16例.体育技校学生6例.中学生8例,飞行员1例。致伤原因:体育外伤25例,交通事故4例,其他外伤2例。本组均在外院经手术处理,26例为非专科医生处理,5例经专科…  相似文献   

3.
由外伤、烧伤等因素引起长达几月不愈的慢性难愈创面 ,处理比较困难 ,为了寻找解决方法 ,我们对此类创面 81例进行治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4 5例 ,女性 36例 ,年龄 4 2 5±2 0 9(5~ 72 )岁。 81例患者创面直径为 2 6 0± 1 2 1(1 0~ 4 0 )cm ,深浅不一 ,最深凹于创缘 1 0cm。烧伤植皮后残余肉芽创面苍白、水肿明显 ,其余创面创缘呈暗紫色 ,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基底为暗红及暗紫色 ,不同程度存在坏死组织 ,部分有乳白色或乳黄色脓性分泌物。 81例患者皆不愿手术治疗 ,在院外进行常规换药创面迁延不愈。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橡皮筋牵引法治疗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11月选择性地应用橡皮筋牵引法治疗13例患者.创面部位:手3例,腋窝1例,小腿3例,足6例;其中,掌骨外露1例,肌腱外露1例.创面大小:3.0 Cln×5.0 cm~7.0 em×15.0 cm.均采用橡皮筋牵引法治疗.距皮肤边缘约0.3 cm,以丝线全层缝合打结,将消毒的市售橡皮筋(40%甲醛气体消毒6h),拴在缝合的丝线结上,利用橡皮筋的持续牵引力牵引皮肤.皮肤被延展后,如皮缘能够对合,则直接缝合创缘,不能对合的可在创面缩小、肉芽生长良好后,游离植皮.结果 7例患者创缘对合后,直接缝合,其中包括1例骨外露,1例肌腱外露.6例患者创面缩小,在肉芽生长良好后游离植皮.结论 橡皮筋牵引法在治疗体表皮肤缺损方面,是一种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 对43例进行VSD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中配合管理和术后创面及引流装置护理,并观察其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41例创面无肌腱骨骼外露,肉芽生长良好,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创面修复好;另外2例因骨外露面积较大和感染肉芽生长停滞再次行皮瓣修复.结论 充分细致地做好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橡皮筋牵引法治疗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11月选择性地应用橡皮筋牵引法治疗13例患者。创面部位:手3例,腋窝1例,小腿3例,足6例;其中,掌骨外露1例,肌腱外露1例。创面大小:3.0cm×5.0cm~7.0cm×15.0cm。均采用橡皮筋牵引法治疗。距皮肤边缘约0.3cm,以丝线全层缝合打结,将消毒的市售橡皮筋(40%甲醛气体消毒6h),拴在缝合的丝线结上,利用橡皮筋的持续牵引力牵引皮肤。皮肤被延展后,如皮缘能够对合,则直接缝合创缘,不能对合的可在创面缩小、肉芽生长良好后,游离植皮。结果7例患者创缘对合后,直接缝合,其中包括1例骨外露,1例肌腱外露。6例患者创面缩小,在肉芽生长良好后游离植皮。结论橡皮筋牵引法在治疗体表皮肤缺损方面,是一种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足踝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30例足踝部创面患者接受VSD治疗,清创后将威克伤(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上或创腔内,维持负压在-125~-450 mm Hg之间,5~7 d后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 30例完全治愈,无全身和局部并发症.有25例一次性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另有5例更换敷料2~3次后,行手术修复创面;采用游离皮瓣关闭2个,局部转移皮瓣关闭25个,植皮关闭3个.结论 VSD治疗能防止创面污染、充分引流、剌激创面肉芽生长、缩短疗程和消除感染,对治疗足踝复杂创面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膝部外伤后大块皮肤缺损 ,膑骨外露 ;胫骨上中段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留下的骨缺损并胫前大块皮肤缺损 ;胫骨中上段骨折导致皮缺损 ;膝部及窝部位烧伤经疤痕切除后留下的膑骨外露 ,肌腱外露的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这些都是我们基层外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我院自1987年 7月~ 2 0 0 0年底采用带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皮肤骨缺损 13例 ,疗效均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9例、女性 4例。年龄 8~ 36岁 ,平均 2 3岁。膝部严重挫伤后髌骨外露 2例 ,胫骨上中段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 1例 ,胫骨…  相似文献   

9.
严重的皿度烧伤创面往往会出现头颅及四肢长骨骨质外露,在创面处理时常感到棘手。现报道2例如下:1临床资料倒1男性,60岁,某化工厂机修工。因浓硫酸储槽压力过高,致98%浓度的硫酸喷溅出来,造成TBSA85%(80%Ⅲ度)的大面积烧伤,经抗休克、抗感染分批植皮治疗后,病人基本脱险,但头顶部Ⅲ度创面未愈。入所后第三天给予切痂,有5cm×5cm大小创面深达颅骨,给予抗生素纱布湿敷,四天后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颅骨暴露的部分给予间隔钻孔,钻孔处用油纱布覆盖,其目的是促使颅骨处肉芽生成融合成片后,行自体皮移植,达到消灭创面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应用组织瓣移植或游离植皮治疗感染性骨外露的效果。方法32例感染性骨外露创面先行清创及高负压封闭引流术5~15d后应用组织瓣移植或游离植皮方法覆盖骨外露创面。结果本组32例创面经高负压封闭引流5~15d后,感染得到控制,除骨外露处无肉芽组织生长外,其骨外露周边软组织缺损处均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细菌培养阴性,再次手术行组织瓣移植或游离植皮全部一次成活。结论高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有效控制或消除感染、减少敷料更换、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为组织瓣移植或游离植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临床上治疗感染性骨外露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老年难愈性创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骨伤科收治的36例因车祸、重物砸伤等原因造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或骨外露患者,通过手术清创、骨折复位固定后将VSD系统覆盖于创面上,间歇对流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视创口愈合情况更换负压封闭引流材料,直至肉芽生长良好。结果经间歇对流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35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局部血液循环较好,17例行自体皮片移植,18例单纯VSD治疗,1例因钢板轻微外露,植皮难以存活,二期行皮瓣修复术,术后恢复良好。3个月后随访创口治愈率达100%。结论间歇对流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老年难愈性创口疗效显著,有创口恢复快、感染率低、减轻患者痛苦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自 1993年以来 ,我们收治了 2 5例因外伤致足跟软组织缺损病人 ,应用局部或下肢皮瓣加以修复 ,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5例 ,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2 1~ 4 7岁 ,平均 2 8 3岁。受伤原因 :车祸伤 15例 ,重物砸伤 4例 ,机械挤伤 6例 ,伴跟骨骨折 8例 ,内外踝双骨折 4例 ,单踝骨折 5例 ,跟骨外露 2 1例 ,踝关节脱位 6例。足跟软组织缺损范围 5.5cm×6 .0cm~ 10cm× 16cm。1 2 治疗方法 术前用多普勒测定患侧小腿及足部血液循环状况。根据伤口创面大小及血运情况再确定具体手术方案。首先创面彻底清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 对24例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创面先行清创及VSD治疗,负压维持在40 kPa.结果 24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其中6例仍有明显骨外露者再次行VSD治疗1~2次,均于肉芽组织大致覆盖创面后行游离植皮、直接缝合或组织瓣移植修复创面,全部一次成功.随访3个月至2年,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使用VSD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创面污染,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及患者的痛苦,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平  张彦平 《工企医刊》2003,16(4):49-49
1997年1月~2002年8月作者应用转位筋膜皮瓣治疗四肢感染性创面2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8例,年龄为22岁~56岁,平均28.5岁。小腿内侧筋膜皮瓣修复颈骨中上段骨外露感染创面12例;小腿外侧筋膜皮瓣修复腘窝部烧伤感染创面6例;小腿内踝上方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跟腱感染创面5例;前臂筋膜皮瓣修复腕部烧伤后创面3例。感染创面行彻底扩创,但要保护重要组织,如腕部的正中神经,挠动脉,腘窝部的腓总神经勿使损伤,跟腱只可刮除表层坏死部分,深层部分尽量保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褥疮合并骨感染创面修复患者使用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6月褥疮合并骨感染创面修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各20例,普通组在手术清创之后实施Ⅰ期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治疗组在手术清创之后首先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其后在Ⅱ期试试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普通组患者中有13例在Ⅰ期愈合愈合率65.00%,7例患者出现皮瓣下窦道,其中2例患者采取保守换药治疗后痊愈,5例患者再次实施了手术后痊愈;治疗组患者Ⅱ期创面手术前全部生长出肉芽且生长良好,将大部分外露骨质覆盖住,且创面无明显分泌物,呈现清洁状态,在实施皮瓣转移修复后所有患者为Ⅰ期愈合,愈合率100.00%;治疗组患者细菌量明显少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褥疮合并骨感染创面修复患者使用负压引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吴春芝 《工企医刊》2003,16(5):28-28
自2001年6月~2002年7月,我们应用思密达治疗腹泻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6月~2002年7月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腹泻息儿,年龄~2岁,共156例,治疗组男60例,女25例,~6月8例,~1岁47例,~2岁30例;对照组男51例,女20例,~6月8例,~1岁41例,~2岁22例。治疗前两组均有呕吐、发热脱水,两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1990年开始用全厚度片移植修复晚期肉芽创面85处,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晚期的肉芽创面为深度烧伤或创伤感染后的肉芽创面。男71例,女14例。年龄8岁至58岁。深度烧伤创面65处,创伤15处,其他伤5处,病程最短 5周,最长 2年 6个月。肉芽创面面积 4cm×5cm~7cm×9cm之间。受皮区有头部、躯干、四肢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跟腱外露创面的处理.方法 2002年2月至2007年6月收治17例跟腱修复或延长术后因局部软组织坏死致跟腱外露患者.跟腱开放性损伤术后9例,跟腱闭合性损伤术后5例,跟腱延长术后3例.伴跟腱缺损4例.跟腱外露3周以内12例,3-12周4例,13个月1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13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3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1例;皮瓣大小:3 cm×4 cm-8 cm×11 cm.结果 术后2例皮瓣边缘出现少许黄色分泌物,经换药2周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一期愈合,供区切口也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皮瓣无破溃,色泽、弹性好,两点辨别觉为10-20mm.结论 跟腱外露创面应尽早应用皮瓣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6月老年烧伤患者80例,入院后积极进行复苏治疗,给予全身营养支持,积极处理创面,必要时选用抗生素,并加强生活护理,观察治疗时间及效果。结果治疗时间1~85 d,平均(21±3)d。6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经换药后治愈,20例Ⅲ度烧伤患者中12例行切削痂植皮术后治愈,3例行扩创术后植皮或肉芽创面植皮术后治愈,3例患者及家属放弃治疗,2例因吸入性损伤死亡。结论老年人烧伤病情隐蔽且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要早期治疗,积极应对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赵李冰  晋云花  刘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67-2768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6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46例(48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主要为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伴外耳道肉芽者行外耳道肉芽切除术,伴外耳道狭窄者行外耳道成形术。[结果]24例行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的患者听力恢复正常19例,5例改善;10例伴外耳道肉芽患者行外耳道肉芽切除术和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后恢复良好,听力恢复正常,无复发;3例伴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后恢复良好;3例行乳突根治术,6例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的患者,其中2例术后发生外耳道口狭窄,胆脂瘤无复发;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6月~10年,外耳道胆脂瘤复发4例,再次清理治愈;1例因侵犯中耳及上鼓室,于1年6个月后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治愈。[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多为自发性,对耳和周围的软组织及骨组织具有破坏性。治疗原则是采用手术早期彻底地清除胆脂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