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射频消融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RMVT)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这类心律失常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少数起源于左室流出道(LVOT)。现将2001年3月-2005年9月成功消融14例RMVT体表心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右心室心动过速(室速)如果表现为左束支阻滞型和心电轴右偏,多见于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idiopathic right ventficular outflow tract tachycardia,RVOT)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ficular dysplasia/cardiomyopathy,ARVD/C)。ARVD/C是一种遗传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特征为心肌组织被纤维和脂肪替代,导致进展性右心室心肌病,可致室速或猝死;  相似文献   

3.
左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repetitive mono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RMVT)在临床上很常见,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室早),部分成对、成串,以及反复发作与室早相同形态的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单形VT,这类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患者,常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最近发现这种特征的VT部分也可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具有和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ight ventricle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RVOT-VT)不同的心电图和电生理特点,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左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left ventricle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LVOT-VT)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右心室流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4 4岁。近 4年常在运动、激动时突发心悸 ,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 ,持续时间长时伴头晕、全身出冷汗 ,但无晕厥。上述症状发作时心电图为宽QRS心动过速 ,未见室房分离。心动过速持续时间短时能自行终止 ,持续时间长时每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均能终止。心动过速终止后窦性心律心电图QRS波时限及QT间期均正常 ,Ⅱ、Ⅲ、aVF及V2 ~V4 导联T波倒置 ,考虑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血脂、血糖及电解质正常 ;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无异常。既往史无特殊。于 2 0 0 0年 10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常规将 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指导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心脏超声,心脏X线检查,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器质性心脏病表现的30例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在自身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起搏标测时进行三维电解剖重建,根据三维电解剖标测激动结果进行消融。结果 3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7例即刻消融成功,消融失败3例。术后随访6个月,1例心动过速复发。未发生任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三维电解剖指导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是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即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及致心律失常因素基础上的室性心动过速(VT).RVOT-VT在国外约占全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80%左右,在国内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7.
8.
射频导管消融术对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治疗效果很好。这类心律失常大部分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但近来国内外报道少部分也可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本文对这两者体表心电图的差别作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15岁。因心悸2日就诊,既往有类似反复短暂发作史3年,当地医院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先后静脉注射毛花甙丙0.2mg,普罗帕酮70mg,均无效,转来我院。体检:一般情况好,BP120/80mmHg,心率157次/分,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X线胸片、心脏超声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图1:为发作时12导联同步心电图描记。可见P波(箭头处),R—R间距规则157次/分,QRS波时间为0.12s,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P波与R波无传导关系,电轴左偏。临床拟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经治疗后无效,随即作心脏电生理检查。食管导联心电图检查,证实P波与QRS波完全无关,呈完全房室分离,心电图诊断: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  相似文献   

10.
<正>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IVA)是指心脏无器质性改变、无代谢紊乱及非离子通道疾病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和/或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占全部心律失常的10%左右。通常认为这种室性心律失常是良性的,但最近发现其可引发多形性心动过速、心肌病、甚至心脏性猝死,严重威胁病患健康,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RVOT是特发性心律失常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对35例IRVOT进行RFCA治疗,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9.1±18.3)岁(8~72岁)。其中15例用常规方法消融,20例用非常规方法消融,非常规方法加用8F SB0 Swartz鞘并在右室流出道放置参考电极。两者均采用起搏与激动标测来确定消融靶点。结果RFCA治疗IRVOT的总成功率为88.6%(33/35),常规方法组成功率为86.7%,复发率为15.3%,非常规方法组分别为90.1%和5.6%;常规方法组的导管操作时间为(71±12)min,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32±8)min,非常规组分别为(40± 9)min和(16 ±5)min。IRVOT起自右室流出道近间隔部13例、游离壁10 例及介于两者之间 12例。成功消融部位激动标测 V波提前 QRS波 18~38ms,起搏标测与心动过速时12导联心电图(ECG)之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结论IRVOT非常规方法消融可以明显缩短导管操作时间、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降低复发率;IRVOT采用RFCA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复发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导管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VPC)、室速(VT)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RVOT室早、室速患者共40例,男女比例1.0∶1.2,平均年龄(42.3±16.3)岁,发病时平均年龄(38.1±16.1)岁.结果 40例中单导管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起源于间隔部24例,游离壁16例.射频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2.5%,随访(17.7±3.6)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16.2%),总成功率为77.5%.结论 特发性RVOT频发VPC、VT间隔部起源多于游离壁.单导管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RVOT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VOT)不同位点的室性心动过速(VT)具有相应的心电图表现,本研究旨在摸索一种相对简单的根据体表心电图进行定位的方法 .方法 将RVOT分为游离壁和间隔而两大区,其中间隔面又分为9个区域.共320例RVOT-VT患者中,对213例既往消融成功患者的靶点与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QRS波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消融前前瞻性地对另外107例患者的消融靶点进行预测,以检验其定位价值.结果 I导联对RVOT起源的VT有特殊的定位价值.在间隔面前部起源时,I导联以负向波为主,多为QS、Qr及rS型,随着起源点从前向后、从上向下,R波逐渐升高,其中起源于间隔侧中带(2、5、8区)时,以"M"型居多,在后壁时则表现为R波且有切迹.游离壁起源者的QRS时限明显延长,I和aVL导联的R波较间隔起源者高,而下壁导联的R波均较间隔的低(P<0.05).在前瞻性分析中,这些参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 RV-OT不同部位起源的VT有相应的心电图特征,其中I导联形态尤其具有定位价值,为RVOT心律失常起源提供了简便的定位标准.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52岁,反复心悸半年、再次发作持续6h来诊。体检:BP135/95mmHg,HR216次/min。神志清,精神可。心脏听诊无杂音。心电图(图lA)示各导联QRS时间0.12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伴心电轴极度右偏,且所有胸导联QRS波群均不呈RS型,R-R间期匀齐,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8岁。反复发作心悸5年。2004年6月再次发作心慌、胸闷、持续1d仍不能缓解。在我院做心电图示:宽ORS波心动过速,心率150次/min。体检:神志清,面色苍白,血压90/60mmHg,心脏无杂音,心电图检查如图1所示:各导联QRS波宽大畸形(0.12s),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西北向电轴,R-R间距匀齐,心率143次/min,每个QRS波之后似有一逆行P波。胸片、心肌酶学、抗“O”、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2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示QRS时限<0.12秒,呈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偏移的分支性室速患者。室速经静脉注射异搏定和心律平能中止发作,而对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反应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 12导联心电图在鉴别左室和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VT)及鉴别左室流出道VT中主动脉瓣上起源的VT和主动脉瓣下起源的VT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射频消融术获得成功的 5 6例流出道特发性VT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 ,右室流出道VT组 (RVOT VT)组 4 0例 ,左室流出道VT(LVOT VT)组 16例 ,其中主动脉瓣上组 (左冠窦内 ) 10例 ,主动脉瓣下组 6例。结果 :LVOT VT组胸前导联R波移行均早于V4导联 ,87.5 %(14 / 16 )在V1或V2 导联 ,RVOT VT组 82 .5 % (33/ 4 0 )胸前导联R波移行≥V4导联 ,无一例在V3 导联前移行 ;RVOT VT组V1和V2 导联R波时限指数和R/S波幅指数明显小于LVOT VT组 [(30 .4± 12 .6 ) %∶(5 7.4± 14 .2 ) %和 (13.8± 7.5 ) %∶(5 8.2± 11.4 ) % ,均P <0 .0 1]。主动脉瓣上LVOT VT组下壁导联 (Ⅱ ,Ⅲ ,aVF)R波振幅明显高于主动脉瓣下组 ;V5和V6导联或单独V6导联有s波对确定主动脉瓣下起源的LVOT VT敏感性 10 0 % (6 / 6 ) ,V5和V6导联均无s波对确定主动脉瓣上起源的LVOT VT特异性 90 % (9/ 10 )。结论 :体表心电图对初步确定心室流出道VT的起源部位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指不伴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亦排除了代谢或电解质异常、遗传性心脏疾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ventricular tachycardia,RVOT-VT)。特发性室速占各种原因室速的10%~20%。右心室特发性室速80%以上为右心室流出道起源。多在20~40岁发病,女性略多见。临床经常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室早)、  相似文献   

19.
谢红莉 《心电学杂志》2007,26(4):224-225
患者男性,66岁,因进行性气短2年,加重伴乏力、咳嗽4月人院。门诊诊断:肺间质纤维化并发感染,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Ⅲ级,呼吸衰竭。体检:T36.5℃,P76次/min,BP80/60mmHg,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哕音,双下肢重度水肿。超声心动描记术:右心室内径增大,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环、主干及分支内径增宽,肺动脉收缩压57.1mmHg。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27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头晕10年,再发12h入院。查体:BP:90/60mmHg,神志清,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143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描记术未见异常.心肌酶谱正常。心电图(图1A)示宽QRS心动过速,频率143次/rain,QRS波时限0.12s,心电轴-75.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未见明显P波及颤动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