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0例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单节段、两节段、三节段、四节段压迫的改善率。结果随访20—73个月,平均43个月,两种减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在单节段压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节段、三节段压迫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节段压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单节段压迫者,前路手术效果好,对于两个或三个节段压迫者,前、后路手术的疗效相同,对于四个节段的压迫,后路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前路术式治疗疗效的对比分析。方法记录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双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6例,其中A组患者28例采用前路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B组患者28例采用双节段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结果在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的对比分析中,两组数据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结果,t检验得出t~▲=3.7581,P~▲=0.0004<0.01两组资料术中失血量上有显著差异性,t~■=1.4937,P~■=0.1411>0.05,t~◆=1.8427,P~◆=0.0709>0.05,两组资料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在两组患者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的高度改善情况的对比分析中,B组的改善情况优于A组的改善情况(P值<0.001)。结论双节段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的高度改善情况具有高的使用价值,其疗效要优于前路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震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369-370
目的探讨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治疗采用前路和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7例的完整病例资料,采用JOA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总结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获6-24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0月。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手术组的JOA评分术前、术后评分分别为(8.75±2.46)分、(14.75±2.28)众术后优43例、良15例、有效7例;脊髓型颈椎病后部入路组JOA评分术前、术后评分分别为(8.35±2.28)分、(14.36±2.53)分,其中优45例、良18例、有效9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手术入路术前。术后有差异,P〈0.05;但是两种手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对疾病的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具体采用哪种八路需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4.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术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波  罗春山  赵筑川  彭智  杨震 《贵州医药》2007,31(9):804-806
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往往无效,多需手术治疗。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最早是采用后路减压的方法。自1958年Smith-Robinson率先开展颈前路手术以来,相继出现了多种颈前路手术方法,其中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已被认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较好的术式之一[1~3]。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式也有很多报道,但无统一标准。我科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对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及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的治疗方法,现分析比较其疗效和优缺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1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18例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的颈椎病评定标准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但B组疗效略优于A组。结论:后路椎管成形术尤其适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56.5岁。单节段病变者17例,双节段病变者10例,三节段病变者8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85~120min,平均95min。出血量100~190mL,平均140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5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病例出现。2例患者术后声音嘶哑,1个月后恢复。按JOA评分标准评定,本组优13例,良15例,好转7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高度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结论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椎不同入路方式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颈前路入路手术组(观察组,n =39),以及颈后路入路手术组(对照组,n =39),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包括脊髓损害功能评定标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指数(CCI)]。结果2组患者术前 JOA、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 JOA、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前ROM、CC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 ROM低于对照组,CCI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前路、后路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其影像学表现,但前路入路随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颈椎外科中 ,手术彻底减压和牢固的骨性融合是手术的基本原则 ,单纯植骨融合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而辅以内固定是获得牢固骨性融合的手段之一 ,本文对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后单纯植骨融合 16例与加用钢板内固定 15例在术后疗效、植骨融合率及维持术后椎间高度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脊髓型颈椎病病人 3 1例 ,均具有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及体征 ,并经X线、CT及MRI检查证实与症状体征相符。其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3 6~ 65岁 ,平均 52岁 ;发病至手术时间 3个月至 2年 ,平均 14个月。单节段病变 17例 ,双节段 …  相似文献   

9.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 )的治疗 ,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但由于植骨界面的稳定性较差 ,术后植骨块脱落及植骨不愈合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颈椎不稳定或畸形 ,影响了手术的疗效。我院自 1998年~ 2 0 0 0年应用ORION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18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18例中 ,男性 12例 ,女性 6例。年龄 4 2~ 64岁。病程 6~ 2 0个月。所有患者均经X线摄片及MRI检查。病变累及 1个节段 3例 ,2个节段 13例 ,3个节段 …  相似文献   

10.
常毅良 《北方药学》2016,(10):87-88
目的:探索比较前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予以前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实施治疗,研究组予以一期前后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随访时MJOA评分均明显超过术前,研究组改善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及随访时颈椎D值均明显超过术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随访时颈椎矢状位ROM均显著优于术前,研究组丢失幅度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前路术相比,应用一期前后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为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并与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比较。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行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和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节段高度、节段曲度及植骨融合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保留椎体后壁组较椎体次全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2组节段高度和曲度的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术式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颈椎椎体结构破坏小等优点,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桂阳中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165例CSM手术治疗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42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术前常规行X线、CT平扫加矢状位重建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105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40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0例行颈后前路联合手术。结果 165例患者获8~7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17分)评分标准,颈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79.0%,颈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75.5%,颈后前路联合手术平均改善率83.6%。术后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7例。结论 CSM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确定颈椎间盘受累节段、脊髓受压程度、颈椎稳定性、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存在与否,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精细操作,可减少并发症,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前路治疗与后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MCSM 35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或颈前路分节段减压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日本外科协会(JOA)评分、脊髓功能改善情况、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和对照组增大,对照组较术前减小(P< 0.05,P<0.01).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提高(P<0.01).结论 前路或后路治疗MCSM均能有效改善脊髓功能状态,且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佳,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颈椎前路减压术的CSM 50例,随机分为甲泼尼龙组(M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MP组给予MP 30 mg/kg,C组予与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1 h(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SOD浓度在T2、T3时点均明显高于T1时点(P〈0.05);MP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T2~T4时点明显低于C组(P〈0.01),SOD浓度T2、T3时点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能抑制颈椎前路减压术中血浆TNF-α和IL-6的释放,保护SOD活性,从而减少再灌注损伤,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李宇卫 《江苏医药》2012,38(10):1177-1179
目的观察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SM行颈前路减压术患者32例,分为两组:A组12例,行颈椎后纵韧带切除术;B组20例,未行后纵韧带切除。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用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3-24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进行评分,A组术后与术前评分差值大于B组[(5.50±0.90)分vs.(2.40±0.89)分](P<0.01);MRI显示,A组术后与术前脊髓矢状径差值大于B组[(3.363±0.258)mm vs.(2.637±0.412)mm](P<0.05)。结论颈椎前路切骨减压时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CSM患者脊髓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纯环锯减压柱状植骨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环锯减压柱状双面皮质骨植骨术(22例)及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块状双面皮质骨植骨加内固定术(23例),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5.8个月,环锯减压组平均改善率48%,优良率65%,1例并发脊髓损伤致瘫痪;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改善率为75%,优良率为85%,无脊髓损伤严重并发症。两组融合率为100%。环锯减压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平均2.0mm)明显大于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0.69mm)(p<0.0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术中减压更为安全有效,术后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更为可靠,疗效优于单纯环锯减压植骨术。双面皮质骨植骨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诊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治疗,能有效促进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改善及伤椎高度、Cobb's角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的效果观察。方法1999-2007年收治19例急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男13例,女6例,年龄46~68岁,平均56岁,所有病例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前路手术5例,后路手术11例,前后路手术3例,随访时间1~3年,平均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无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ASIA运动平分由(43.4±15.5)分增至(83.5±9.5)分。结论对急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前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