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神经管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在同一幅图像上显示双侧面神经管全貌的方法。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 6 0个病人的颞骨行高分辨率CT轴面扫描。扫描参数 :12 0kV ,2 0 0~ 2 5 0mAs ,准直0 .5mm ,螺距 0 .875 ,扫描时间 0 .75s/周 ,矩阵 5 12× 5 12。重建间隔 0 .1~ 0 .2mm ,重建矩阵 10 2 4×10 2 4。用PhilipsMx80 0 0工作站 ,分别在轴面及多平面重建 (MPR)的冠状面、矢状面图像上行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 (CPR)。轴面上的面神经管重建时 ,使用曲面重建功能绘制 1条沿一侧面神经管走行的CPR参考线 ;自内耳道起始部开始 ,沿着面神经管的走行 ,参照矢状面和冠状面面神经管的位置 ,在各层面上不断校正CPR参考线 ,使之位于面神经管的中央 ,直至茎乳孔 ,即可获得一侧面神经管全貌的曲面重建图 ;并将CPR参考线自内耳道起始端延伸至对侧 ,依上述步骤校正此线 ,即可在同一幅图像上获得双侧面神经管的全貌。在MPR的冠状面及矢状面上行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的CPR ,方法与轴面上的CPR相似。结果  6 0例中的 5 6例轴面及MPR冠状面上CPR图像能清晰显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的全貌 ;MPR的矢状面上同时行双侧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 ,结果不满意 ,往往一侧显示清晰 ,另一侧只能显示部分面神经管 ,因此 ,只能左右侧分别重建显示。 4例面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面神经管病变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面神经管病变患者35例CT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4~51岁,平均27岁,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建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结果:面神经管骨折15例,其中鼓室段骨折8例,乳突段骨折5例,迷路段骨折2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侵犯面神经管15例;面神经瘤1例,乳突段面神经管前移2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累及面神经管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翼腭窝正常解剖和病变的CT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43例正常翼腭窝、41例病变翼腭窝的CT扫描资料,并与离体标本及手术所见对照。对翼腭窝的正常CT解剖形态、解剖变异及病变的CT诊断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各类病变侵入翼腭窝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对面神经管与周围结构解剖关系的显示能力及其CT表现,为诊断面神经病变及相关手术操作提供可靠信息.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来我院行副鼻窦螺旋CT检查且无颞骨病变的患者70例,其中成人50例(100耳),儿童20例(40耳);均行副鼻窦横断面螺旋CT扫描,骨算法重组成像,将原始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采用MPR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在重组出的MPR斜矢状面、斜横断面上观察面神经管的正常形态,在MPR常规横断面、冠状面上对各段面神经管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进行测量,比较不同年龄组间上述测量值有无差异.结果 (1)面神经管乳突段内缘与颈静脉窝外缘最突出点的距离在侧别以及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距离小于左侧,儿童距离小于成人;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突段后缘距乙状窦前缘距离在成人测量值大于儿童(P<0.05),侧别及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乳突段前缘距外耳道后壁、圆窗龛后外缘、鼓岬外缘最突出点垂直距离在侧别、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段下缘位于前庭窗下缘水平上方者占33.57%,位于其下方者占19.29%,与该水平平行者占47.14%.鼓室段内缘距前庭窗上缘、下缘的垂直距离在侧别、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段下缘距鼓岬外缘最突出点、圆窗龛后下缘的垂直距离在侧别、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人工耳蜗植入术面隐窝径路相关结构关系的研究:鼓岬外缘最突出点距圆窗中点、圆窗龛后外缘、锥隆起顶点、面隐窝后缘、面隐窝前外缘顶点的距离在侧别、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 MPR技术是研究面神经管与周围结构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可为面神经病变的诊断及避免术中的意外伤害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与解剖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urved p lanar reform ation,CPR)的方法并研究其解剖学的可靠性。方法20具(40侧颞骨)成人尸头标本行高分辨CT扫描及面神经管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曲面重建并测量各段长度、直径和2个弯曲的角度,观察重建图像上面神经管各段的形态及走行;对40侧颞骨标本的面神经管进行解剖,测量相应各段长度、直径和2个弯曲角度,并观察面神经管形态及走行。结果①3个方向CPR图均能将面神经管全程直观地显示在1幅图像上,可清楚的显示面神经管在颞骨内的走行、形态和管壁等情况;②重建图像均可准确测得各段长度、直径及锥曲角度,冠状位和矢状位能准确测量膝状神经节角度,与解剖测量结果一致(P>0.05);③迷路段和膝状神经节的形态与走行方向在冠状位CPR显示好,水平段、锥曲及垂直段形态和走行在轴位CPR显示好,与解剖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结论面神经管高分辨率CT图像的CPR为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良好的、可靠的方法,可代替解剖测量与观察。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管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的测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及测量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的面神经管。方法 用多层螺旋CT对 40例 (80耳 )病人行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扫描 ,在轴面及多平面重建的矢状位、冠状位上行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观察及测量面神经管。结果 面神经管的平均长度为 (2 9.73± 1.0 7)mm。迷路段、鼓室段及乳突段的平均长度分别为 (5 .6± 0 .74)mm、(10 .66± 0 .79)mm及 (13 .47± 1.0 1)mm。迷路段、膝状神经窝、鼓室段及乳突段的平均直径分别为 (0 .76± 0 .16)mm、2 .3 7± 0 .63 )mm、(1.0 3± 0 .16)mm及 (1.5 7± 0 .3 1)mm。第一膝及第二膝的平均角度分别为 67.0 4°± 9.41°及 114 .2 5°± 8.44°。面神经管鼓室段与外侧半规管壶腹及弓部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0 .5 7± 0 .19)mm及 (1.5 9± 0 .61)mm。鼓室段与外侧半规管成角 10 .63°± 3 .6°。面神经管鼓室段与矢状面平均成角为 3 4.65°± 5 .3 9°。 80耳中 89%可见面神经管的裂缺 ,73 .7%仅位于鼓室段 ,其余 2 6.3 %在鼓室段、乳突段均可见裂缺。结论 面神经管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是研究面神经管CT解剖的良好影像学方法 ,结合颞骨高分辨率CT的轴面扫描及面神经管的多平面重建 ,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常筛窦与蝶窦和视神经管毗邻关系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观察后组筛窦与蝶窦和视神经管的相互关系,为诊断鼻窦疾病及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对300例正常人筛,蝶窦进行CT扫描,其中34例行横断加冠状扫描,221例扫描,45例行冠状扫描。结果:根据后组筛窦与蝶窦的位置关系,将后组筛窦分为蝶前型,蝶侧型和蝶上型;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 (CPR)图像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及其在面神经管解剖研究与面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30例正常人及 11例面瘫患者的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CPR图像 ,对 30例正常人 (6 0耳 )各段进行测量。结果  30例正常人均可在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双侧面神经管结构 ,显示率10 0 % ,11例面瘫患者中 9例能良好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 ,显示率 81.8%。CPR图像上测得面神经管解剖数据与文献基本一致 (P >0 .5 )。CPR图像能确定面瘫病因 ,面神经管受累部位、程度。结论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CPR图像是目前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先天畸形、外伤、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管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11.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在临床上对于描述病变位置,确定治疗方案、特别是肝的切除范围,以及肝肿瘤的超选择介入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根据肝外形的沟裂将肝分为左、右、方、尾4叶的形态学解剖方法,因不符合肝内管道系统的分布规律,不能适应肝切除和影像学描述的要求。肝...  相似文献   

12.
随着CT技术的发展,扫描方法进行不断的更新,诊断水平将逐步提高。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病因需求,不同的病变部位,选择不同的扫描方法,显示的效果是不同的,但结果应该是能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以便做出明确的诊断。我把在基层医院CT室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做一下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活体肾的各径线值和位置,获得正常成人活体肾的影像解剖数据,为临床、科研及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157例非肾脏疾病患者(男101例,女56例,年龄22~77岁,平均44.18岁)其中55例为肾移植供体,均经SIEMENS16层螺旋CT腹部平扫与增强后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检查。对源像应用MPR、MIP及VR后处理。测量项目包括肾脏的长径、宽径、厚度以及肾动脉的直径等。为了比较男、女间和左侧与右侧之间的差异,对所获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左肾的长径、宽径及厚度分别为102.51±10.05 mm、54.13±5.87 mm、49.16±5.12 mm,右肾的长径、宽径及厚度分别为99.95±12.80 mm、50.50±4.68 mm、46.51±5.2 mm,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双肾长径、宽径及厚度均大于女性的(P<0.01)。左侧肾动脉直径为5.39±0.74 mm,右侧肾动脉直径为5.24±0.69 mm,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557,P<0.0001)。男性的双侧肾动脉直径均大于女性的(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功能强大,图像三维立体感强,能够明确肾脏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可作为活体肾解剖测量的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技术研究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面神经管的异常。方法对15例(17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进行多层螺旋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图像后处理在Philips Mx8000工作站进行。结果17耳中,外耳道狭窄2耳,外耳道膜性闭锁2耳,骨性闭锁13耳。外耳道先天性胆脂瘤及耳后瘘管1耳。鼓室畸形3耳。听小骨先天畸形7耳。内耳畸形1耳。面神经管异常17耳。其中面神经管总长度变短11耳,面神经管走行异常5耳,面神经管位置异常9耳,面神经管管径变细1耳,面神经管分叉1耳。结论MSCT高分辨率扫描加CPR技术能清晰显示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中面神经管的异常,有利于临床医生术前详尽了解面神经管的行程,减少不必要的面神经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研究了50例新生儿颅脑正常CT表现,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CT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螺旋CT对胰腺动脉解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对胰腺动脉的显示情况。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正常胰腺的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准直5mm,重建间距3mm)图像,由两位医师阅片并记录胰腺间接供血动脉(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直接供血动脉(胰背、胰横、胰大、胰尾、胰十二指肠上前、上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的显示率。结果 胰腺的间接供血动脉全部显示,直接供血动脉显示例数分别为胰背动脉36例(62%),胰横动脉22例(38%),胰大动脉6例(10%),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38例(66%),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15例(26%),胰十二指肠下动脉26例(45%)。结论 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胰腺间接供血动脉,但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视神经管的CT扫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神经管的CT扫描方式及影像表现。方法分别对体外神经管模型和8例疑有神经管损伤的患者进行视神经管的轴位和冠状位扫描。结果在轴位图像上,视神经管呈轨道状;在冠状位图像上,视神经管呈“蝶眼状”。结论CT轴位 冠状位扫描,可清楚显示视神经管大小、形状及邻近结构,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常胃CT应用解剖和表现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正确认识胃的CT解剖和表现,了解正常成人的胃壁厚度,确立正常和异常的标准。材料与方法:我们用胃模型、离体和在体标本进行了正常胃CT应用解剖的研究,对3组共80例正常成人服用不同量的水行或不行低张药注射后进行CT扫描和测量胃壁厚度及值检验。结果:横断面CT图可以清楚的显示胃的解剖区域、前后壁和大小弯等,尤其与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非常清楚。正常成人胃壁厚度与服水量及胃的扩张程度关系密切,在不同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