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是由于原因不明的眼内脉络膜毛细血管浆液性渗出异常增多 ,聚集于脉络膜及视网膜下腔 ,导致脉络膜和睫状体脱离及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疾病。一般认为 ,本病几乎全为男性患者〔1〕。现将我科收治的 2例青年女性患者报告如下。例 1 向×× 女  19岁 于 1998年 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不清而入院。右眼视力光感 / 5 0cm ,矫正无提高 ,左眼视力 1 0。右眼眼压 5mmHg ,左眼 12 5mmHg。右眼结膜无充血 ,KP ( -) ,房水清亮 ,前房角为开角。玻璃体清亮。右眼底鼻上方、颞上方周边部各见一实性球形隆起。A超眼…  相似文献   

2.
李平惠  肖静 《眼科新进展》2004,24(3):187-187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农民。自幼双眼视力差。0 .5a前右眼视物模糊,下方视野黑影遮挡,视物变形变长。中药治疗后变形消失,视物模糊依然存在。3月前,左眼亦出现右眼类似症状。检查:双眼眶深,小眼球,小角膜,小晶状体,前房浅。视力:右眼0 .0 4 / 0 .0 8,J7不能矫正,左眼0 .0 2  相似文献   

3.
4.
5.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手术效果。方法10例(19眼)诊断为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科超声波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的检查。9例17眼行板层巩膜切除或联合巩膜全层切除术,平均随访18.4个月。结果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见于全部病例。12眼有表层巩膜的血管扩张。FFA检查显示11眼有“豹斑”样改变。术后脉络膜和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14眼,视力稳定和提高13眼。结论眼科超声波、UBM、FFA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巩膜切除术治疗葡萄膜渗漏综合征效果良好,但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告16例25眼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veal effusion syndrome,UES)的临床特征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所见。本病为自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伴睫状体、周边脉络膜脱离。早期病变FFA可无明显改变,而在病程长的病例中可见脉络膜充盈迟缓,视盘水肿及视网膜血管变细,过早荧光退行;尚可见到继发的色素上皮改变,如豹斑状改变,黄斑区色素上皮紊乱,但多无渗漏点。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95-196)  相似文献   

7.
2例真性小眼球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男性青年患者,眼轴均<16 mm。鼻下及颞下象限赤道区分别做1/3巩膜厚度正方形巩膜瓣并切除瓣下2/3巩膜厚度巩膜组织。术后1~3个月黄斑区视网膜下液逐渐减少,半年后黄斑区视网膜下液近完全吸收,病情稳定。提示2象限巩膜瓣下巩膜切除术治疗真性小眼球葡萄膜渗漏综合征安全有效,深板层巩膜瓣下切除、5-氟尿嘧啶和透明质酸钠的联合应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眼科,2022,31:394-396)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26例31只眼.单眼21例,双眼5例.自发病至手术时间为半个月至6个月.所有患者均给予无环鸟苷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或就诊时已有严重的玻璃体混浊或已并发视网膜脱离患者,及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彻底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包括用巩膜顶压法或在全视网膜镜下切除基底部玻璃体,对于视网膜表面的较厚渗出物用笛针仔细予以吸除,仔细剥离、切除视网膜前增殖膜,对于有视网膜脱离者注入重水压平视网膜,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及坏死萎缩的视网膜区,气液交换后行C2F6、C3F8或硅油填充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眼视眼部情况择期行硅油取出术.观察炎症控制情况及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情况.随访期为6个月至2年.结果 随访期间所有病例炎症均控制良好,单眼发病患者对侧眼未出现发病.25只眼(80.65%)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8只眼视力≥0.1,占58.06%,最好视力为1.0.视网膜完全复位者28只眼,占90.32%;视网膜部分复位、硅油维持眼2只眼;低眼压、硅油维持眼1只眼.结论 对于急性视网膜坏死病情严重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疗效。方法:对6例(7眼)伴有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ARNS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术,采用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玻璃体、剥膜、松解性视网膜切开、硅油填充及眼内光凝。术后半年到9个月取出硅油。结果:5眼伴有视网膜脱离眼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均获得满意复位,2眼在取出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2眼存在视网膜裂孔眼术后无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发生,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最优者为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背景葡萄膜渗漏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充分了解其临床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挽救患者的视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的葡萄膜渗漏综合征患者10例14眼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眼科检查,眼部B型超声检查、眼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各项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直接检眼镜检查均可见随体位变化的球形视网膜脱离。眼部B型超声检查显示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UBM检查均可见环形周边睫状体脉络膜脱离;FFA检查显示眼底呈“豹斑”样改变,但未发现荧光素渗漏。ICGA检查显示早期脉络膜即出现弥漫性颗粒状高荧光,荧光强度不断增强,直到造影晚期仍持续存在。本组患者1例1眼行巩膜瓣下巩膜切除术,2例4眼行巩膜全层切除术,术后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随访1年均未复发。结论术前眼部B型超声、MRI及CT检查有助于对葡萄膜渗漏综合征患者进行准确分型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各种病因导致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4例36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3-6(平均3.8)mo.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者32眼(89%);术后3mo内视网膜再脱离4眼,其中2眼经再次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中牵拉性裂孔、术中及术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存在广泛固定牵拉、视网膜大范围脱离、玻璃体积血、合并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是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临床和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和治疗方法,对7例10只眼患者除进行一般临床检查外,主要采用间接检眼镜、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及B超检查,结果提示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四大诊断依据为:周边部环形葡萄膜脱离;可移动的、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前节无明显炎症反应;眼压正常。同时可见以“豹点斑”为特征的眼底改变。所有病例均采用巩膜切除术治疗,术后近期内葡萄膜脱离消失,远期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良  相似文献   

13.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veal effusion syndrome,UES)是由于涡静脉回流障碍和/或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等一系列眼底改变为主的综合征。因以往对其认识不足,易漏诊误诊,且治疗棘手。我们对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复习,并就UE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诊断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适应证范围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47例(47只眼),采用巩膜外加压或联合环扎术进行治疗,38例(38只眼)术中眼内注入消毒空气,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巩膜外加压或或联合环扎术治疗后视网膜完全复位40例(40只眼),其余7例(7只眼)视网膜未复位,再次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硅油填充术复位视网膜。结论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部分患者,采用巩膜外加压术进行治疗,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既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任慧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612-612
0引言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临床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随着玻璃体切除技术的发展,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玻璃体手术主要是在球后浸润麻醉下,采用玻璃体切除仪切除玻璃体,光凝封闭裂孔,惰性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充填的手术方式,使视网膜复位,恢复视力。玻璃体手术治疗过程复杂,术后并发症多,随着这一技术普及,手术前的护理变得尤为重要,正确、周到、细致的术前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总结我院2008-01/2009-01216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术前护理,  相似文献   

16.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葡萄膜渗漏 (uveal effusion)最早于 1963年由Schepens等〔1〕提出。后来 ,Brockhurst〔2〕指出该病常发生于小眼球和巩膜壁异常的情况下 ,由于巩膜壁变厚压迫脉络膜静脉引流致使液体聚集于视网膜下腔。1982年由 Gass等〔3〕将特发性浆液性脉络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脱离者称为葡萄膜渗漏综合征 (uvealeffusion syndrome)。国内于 1980年由傅守静等〔4〕首先报道。经过近 4 0年的研究 ,有关该病的病因 ,病理生理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以及预后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一、病因及分类〔3、5〕凡是能引起涡静脉注回流障碍及和 /或脉络膜血管通…  相似文献   

17.
1病例 患者,女,54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其他全身病史及外伤史。2009年10月无明显诱因睡眠后昏迷,就诊于天津某医院,造影提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行介入治疗。昏迷4d后苏醒,即发现右眼视力明显下降,无眼疼、眼胀或其它不适,未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80例84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其中合并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视网膜脱离62眼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22眼,行三切口闭合式后段玻璃体切除术C3F8注入或硅油注入,术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4眼中,术后的视网膜复位79眼,前部PVR的12眼,角膜变性的2眼,白内障的16眼,结论:后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之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75岁 汉族 以右眼视物模糊视力逐渐下降伴右眼间断性胀痛2月余入院。否认既往眼部疾病史,入院右眼视力:手动/15cm,矫正不提高,左眼视力0.4,矫正-1.5DS≈-0.5DC×60°→0.4。右眼球结膜充血、透见巩膜色暗红,角膜透明,房闪(-),轴深约3CT,双侧瞳孔圆,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血管疾病,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周边无血管区,病情进展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晚期可继发白内障、青光眼、角膜混浊甚至眼球萎缩,是亚洲儿童、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之一。FEVR相关视网膜脱离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包括玻璃体切除术、巩膜扣带术,有时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等。手术方式选择有赖于详细的术前、术中评估,包括患眼分型、分期、纤维增殖情况和眼前段并发症等,不同分期患眼解剖及视功能预后大不相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年患者的手术复位率较为理想,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儿童患者手术复位率相对较低。低龄、晚期患者手术难度大、预后不良,手术治疗策略存在争议。本文就FEVR相关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