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舌瓣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经肱三头肌舌瓣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按照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肘术后功能。结果 4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中40例肘关节功能评分达到优良,优良率88.9%。结论肱三头肌舌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肱骨髁间骨折不同手术入路6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肱骨髁间骨折是严重的肘关节内骨折,治疗上十分困难,其关键在于能否获得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重新获得最大程度的关节功能。作者回顾分析了近年来6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分析采用尺骨鹰嘴截骨、肱三头肌舌形瓣切开、肱三头肌正中劈开等3种不同手术入路来暴露肘关节,均采用钢板固定,通过Mayo肘关节评分[1],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2]来评估三者的治疗效果,尺骨鹰嘴截骨和三头肌正中劈开技术有良好的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肱骨髁间骨折是发生率较高的骨折类型,常见于中青年肘部严重损伤,多为粉碎性骨折。此类型骨折多伴随有骨组织移位、滑车关节面严重损伤等现象,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且对肘关节生理功能可造成较大的影响,实施非手术治疗措施无法获得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1]。故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首选措施,而显露肘关节后方较好的入路类型主要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2]。本研究拟比较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评估了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等三种入路的手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以70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为对象,通过Mayo肘关节评分以及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评估此三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伴随骨折复杂程度的升高(由C1 ~C3),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的优良率基本维持不变;而伴随着骨折复杂程度的升高,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的优良率都呈现出下降.结论:与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比较,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经肘后肱三头肌两侧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入路,并探讨该手术入路不损伤伸肘装置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该手术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3~12岁,平均8.2岁.骨折分型:伸直型56例,屈曲型9例.结果 本组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固定针无松动、针道感染等并发症,无肘关节功能障碍,屈伸自如.结论 儿童肱骨髁骨折选用经肘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能减轻肱三头肌的创伤,有效防止肘关节周围的粘连,利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高为人  樊健 《江苏医药》2007,33(12):1282-1282
儿童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大多数须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传统的肘后肱三头肌舌形瓣手术入路可对骨折行良好的复位及固定,但对肘关节的伸屈功能影响较大.2001年以来我们对此手术入路进行了改进,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不切断肱三头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损伤伸肘装置的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方法66例肱骨髁上骨折,分别采用2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肘关节内外侧入路:从肘关节外侧入路即肱三头肌外侧与肱桡肌间隙进入,不切断肱三头肌;肘关节内侧入路即从尺神经沟内找到尺神经并牵开,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端.内外侧分别用交叉克氏针固定,上张力带铜丝,术后不用外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即术后3-5天开始.2、肘关节后侧入路:将肱三头肌的腱部作舌瓣状切开,固定方法同上,术后石膏托固定3-4周.结果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方法治疗36例,优良率91.7%.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方法治疗30例,优良率63.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对伸肘装置损伤小,失血少,内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快,关节僵硬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4月~2010年8月,采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Y形钢板或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粉碎骨折31例。结果随访1~2.5年,平均1.6年,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8例,良8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83.9%。结论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应用Y形钢板或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粉碎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坚强可靠等优越性,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申威 《中国医药指南》2014,(24):226-227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确诊肱骨髁间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尺骨鹰嘴组42例(经尺骨鹰嘴截骨术)和肱三头肌组43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观察术后手术指标,并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尺骨鹰嘴组平均手术时间(91.56±15.38)min、术中出血量(90.83±26.55)mL分别低于肱三头肌组(133.42±16.19)min、(118.64±27.39)mL,P<0.01;肱三头肌组平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6.97±9.80)分、关节活动度(125.51±22.38)°分别高于尺骨鹰嘴组(75.73±9.78)分、(102.81±21.76)°,P<0.01;肱三头肌组优良率81.40%(35/43)明显高于尺骨鹰嘴组61.90%(26/42),P<0.05;尺骨鹰嘴组C3优良率26.19%(11/42)明显优于肱三头肌组9.30%(4/43),P<0.05。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适合C1或C2肱骨髁间骨折,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适合C3肱骨髁间骨折,临床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科学选择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对手术方式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比较,探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对于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102例4~13岁GartlandIII型肱骨髁上骨折息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其中手术组进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对照组则通过手法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4周进行功能锻炼,并且定期进行x线检查,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时检查和记录提携角改变、肘关节屈伸功能情况。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类后,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后肘关节功能评价,手术组优35例,良1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4.1%;对照组患者优16例,良16例,可15例,差4例,优良率为62.7%,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相比,肱三头肌两侧人路手术对于儿童GartlandIII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临床满意,优良率高,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确诊肱骨髁上骨折的77例患儿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通过肱三头肌纵行劈开(A组)、舌状瓣(B组)、两侧(C组)入路行手术治疗,分析并比较各组手术结果。结果c组的闭合切口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5和P〈0.01)。C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与分析肱三头肌舌状瓣、尺骨鹰嘴截骨二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7例肱骨髁间骨折,其中A组14例采用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B组13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分别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平均随访22.6个月。Mayo评分、DASH评分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疗效明显优于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肘后切口不同入路内外髁三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探讨优化入路。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6月,应用内外髁三针交叉固定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1例,均为GarlandⅢ型骨折。按不同入路分组: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11岁,平均5.6岁。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2~12岁,平均6.8岁。术后9周测量肘关节屈伸范围及提携角,参照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标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2种经肘后切口不同入路的疗效。结果: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61min,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52min;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8.3周,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6.1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39例中优21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39例术后6周均获得骨性愈合,肘内翻畸形1例,尺神经损伤2例。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组42例中优30例,良11例,差1例,肘内翻畸形1例,所有患儿术后6周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内外髁三针交叉固定,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侧前、后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优越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2月至2006年1月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需行手术患者42例,其中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对照组)、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观察组)26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肘内翻情况,同时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年不等,平均(3.23±1.40)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功能一般术后2个月内恢复,观察组肘功能总优良率为84.62%,优于对照组,肘功能恢复时间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骨折愈合快以及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246-248
目的对照研究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入路选择及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治疗组(n=34),对照组实施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肘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选择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又可提高肘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舌状瓣人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肱骨髁间骨折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观察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后根据Aitken和Rorabeck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者接近解剖复位,均骨折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0.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88.2%,对照组优良率为69.2%,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肱三头肌腱两侧入路加双钢板固定行肱骨髁上截骨矫形术治疗肘关节复杂畸形的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肱骨髁间和(或)髁上粉碎性骨折夹板外固定后出现肘内翻畸形、屈肘畸形的病例,采用经肱三头肌腱两侧入路、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术后1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平均9个月获骨性愈合,术后评定结果:优9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截骨矫形加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肘关节复杂畸形,术后骨折断端愈合坚固,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使用自制的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经验,提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2000年1月-2001年1月使用自制带锁髓内针顺行穿入方法治疗新鲜肱骨干骨折4例,骨折均为闭合型,手术采用从肱骨大结节向远端顺行穿针法。结果:4例病人5个月时全部骨性愈合,肩肘关节活动恢复92%以上。结论:自制带锁髓内针顺行穿针法避免对肱三头肌干扰,髓内针能有效地稳定骨折。减少对软组织进一步损坏,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8例。结果按照AO/ASIF分型标准:C1型7例,C2型10例,C3型1例。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8.9个月。肘关节功能按Morrey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0例。结论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和能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改良与传统术式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方法选90例较严重的有手术指征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手术即切断肱三头肌,另一组采用改进的后内侧或外侧切口手术入路,不切断肱三头肌,均用2枚克氏针分别从内、外髁斜向对侧穿针,交叉固定骨折端.结果根据Flynm临床功能评定标准,采用传统手术优良率为64.3%(27/42),采用改良手术优良率为89.6%(43/48),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改良术式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