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 minidase,NAG)对早期肾小管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82例为观察组;另设健康体检者50名为正常对照组.尿Cystatin C、α1-MG、β2-M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AG采用比色法检测,并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尿液中各项指标的测定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通过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诊断试验结果显示尿Cystatin C曲线下面积为0.935,95%可信区间是0.872~0.99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尿Cystatin C敏感性高于尿α1-MG、β2-MG、NAG酶,可以作为早期肾小管损害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肾小球损伤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 mAlb)与尿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IgG)和肾小管损伤指标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损伤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于西京医院核医学科进行肾功能放射免疫分析的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及健康志愿者77名。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对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资料、肾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对各指标在糖尿病肾病诊断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肾功能轻度损伤组尿mAlb与尿IgG即出现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尿mAlb中位数:1.78μg/mL比1.14μg/mL,P=0.022;尿IgG中位数:1.44μg/mL比0.84μg/mL,P=0.038)。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β2-MG及尿α1-MG在中度损伤组出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_(CysC)=0.029,P_(尿β2-MG)0.001,P_(尿α1-MG)0.001)。ROC曲线对DKD诊断进行评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显示:肾小球指标中尿mAlb(AUC=0.800)与尿IgG(AUC=0.802),肾小管指标尿α1-MG(AUC=0.791)具有用于DKD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结论肾功能损伤指标在DKD损伤出现的时期有所不同,尿mAlb及尿IgG在肾功早期损伤时即出现升高,肾小管相关指标在出现中度损伤时才出现升高,其中尿α1-MG较尿β2-MG更适合于肾功能的评价。因此,建议在肾功能评价时全面选择肾小球与肾小管指标,对肾功能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的器官。SLE的肾损害既有肾小球的损害又有肾小管间质的损害[1] 。近年来研究表明肾小管间质损伤对肾脏 10年存活率的影响甚至较肾小球病变更为重要[2 ] 。尿α1微球蛋白 (α1-MG)和 β2 微球蛋白 (β2 -MG)是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较敏感而可靠的指标。为了解SLE及狼疮性肾炎 (LN)患者肾小管受损情况 ,我们检测了尿α1-MG、β2-MG的水平 ,以探讨其在SLE和LN中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选择住院确诊的SLE…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G(IgG)等微量蛋白对高血压病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对21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者尿Alb、α1-MG、β2-MG、IgG等进行检测.结果210例高血压病患者尿中Alb、α1-MG、β2-MG、IgG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仅β2-MG二者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分期的加重,尿中Alb、α1-MG、β2-MG、IgG水平均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以Ⅲ组升高最为明显,而且与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210例高血压病患者尿中Alb、α1-MG、β2-MG、IgG阳性例数分别为5例(2.4%)、4例(1.9%)、15例(7.1%)、6例(2.9%),阳性病例基本出现在高血压病Ⅲ组.结论:尿中Alb、α1-MG、β2-MG、IgG等微量蛋白的检测对于判断高血压病患者有无早期肾损害及损害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CystatinC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住院CKD患者118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测定尿Cystatin C、24h尿蛋白定量、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检测血清肌酐、白蛋白,计算MDRD-GFR。结果:尿Cys-tatin C与MDRD、血β2-MG、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没有相关性(P〉0.05);尿Cystatin C与尿β2-MG、α1-MG、24h尿蛋白量有相关性;尿Cystatin 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尿β2-MG的AUCROC。结论:尿Cystatin C不能反映GFR的减退,是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在反映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尿β2-M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小管损伤标志物检测在慢性肾脏病(CKD)高危人群早期发现中的意义,分析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CKD高危人群266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microalbumin creatinine ratio,ACR)、肾小管损伤指标[包括尿β_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_2-MG)、尿α_1-微球蛋白(Alpha1-microglobulin,α_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依据尿ACR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肾小管损伤标志物检测的早期意义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尿ACR阳性组肾小管损伤的阳性率为86.36%,高于尿ACR阴性组,但在尿ACR阴性患者有48.72%的患者出现了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尿ACR阳性组患者的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损伤水平、异常项数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管标志物阳性组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尿酸(OR=0.992,P=0.009)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相关因素。结论肾小管损伤标志物检测对于发现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尿α1-微球蛋白放免测定对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y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为我国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首[1].包括IgA肾病和非 IgA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决定肾小球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肾活检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2].肾小管在肾小球病变过程中常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在肾组织学改变诸因素中,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多因素分析中预测病人的最佳指标[2,3].肾小球疾病的病理资料只有通过有创性肾穿刺病理活检才能获得,从技术要求和病人可接受性,在临床上难以普遍开展.本文分析MsPGN病人尿α1-微球蛋白(α1- MG)的变化,并与伴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进行比较,探讨α1- MG检测在MsPGN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中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143例原发性IgAN患者肾穿刺前新鲜晨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Alb、TRF、IgG、α1-MG、β2-MG的浓度;收集患者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以及病理分级、肾小球病变积分、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血管病变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3例IgAN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升高的比例分别为95.8%、100%、91.6%、63.6%、74.1%。IgAN患者血压升高组较血压正常组尿Alb、IgG、α1-MG明显升高;肾功能异常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尿IgG、α1-MG、β2-MG明显升高。随病理Lee氏分级、肾小球硬化程度、肾小管间质损害加重,尿Alb、IgG、α1-MG明显升高;随肾小球系膜增殖程度加重,尿Alb、IgG、α1-MG以及TRF明显升高;随血管病变出现,尿α1-MG明显升高。结论:IgAN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与多种反应疾病进展的临床及病理指标变化一致而又各有侧重,可以更全面地反映IgAN患者肾脏病变的程度,对判断病情、随访疗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病理类型肾病患者蛋白尿成分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 患者的尿蛋白成分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方法 对象为117例PGN患者。采用散射比浊法行尿蛋白成分分析。检测患者的Scr、24 h尿蛋白量。将上述指标与肾脏病理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轻微病变(MCD)患者尿白蛋白(Alb)浓度最高;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GN)患者最高。在肾小管间质评分中,尿IgG/总蛋白(IgG/Tpro)、尿转铁蛋白(TRF)和β2-MG是主要的相关因子,而IgG/Tpro与肾小球硬化有相关性。尿TRF和β2-MG分别是IgA肾病(IgAN)和MCD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的重要影响因子。尿TRF、IgG、λ轻链和β2-MG是影响膜性肾病(MN)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的重要因素。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PGN患者尿蛋白组成有差异,尿IgG、尿转铁蛋白及β2-MG浓度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A组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2例,B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19例;C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3例。收集并测定各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TRF、α1-MG,同时检测血清肌酐及Cystatin C,比较各组患者指标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TRF、α1-MG和血Cystatin C均显著增高,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TRF、α1-MG和血Cystatin C可以反应DN的早期损害,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α1—微球蛋白判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RIA测定47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Alb)及α1-微球蛋白(α1-MG)排泄率,结果表明糖尿病组24小时尿Alb和α1-MG排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的糖尿病患者,10/26(38.46%)患者尿α1-MG高于正常值,提示糖尿病患者肾小管的损害可先于或独立于肾小球的损害,尿α1-MG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小儿频复发性肾病综合征对尿RBP、α1-MG和NAG酶的影响,探讨中医肾康灵干预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FRNS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对照组(A组)30例、肾康灵+西药治疗组(B组)30例。观察A、B两组在治疗前后尿RBP、α1-MG和NAG酶的变化及疗效。并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A、B两组尿RBP、α1-MG和NAG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治疗后A、B两组尿RBP、α1-MG和NAG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B组比A组降低更为明显,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FRNS患儿治疗前尿RBP、α1-MG和NAG酶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FRNS患儿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表现。(2)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FRNS患儿异常升高的尿RBP、α1-MG和NAG酶,从而改善患儿肾小管间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肾小球疾病伴小管-间质损害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疾病一般较少出现小管-间质损害,但随着肾活检的开展及化验方法的增多,小管-间质损害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我们检测了300例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170例肾活检,结果发现有小管-间质损害达123例,占40%,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高血压病(EH)患者的5种血压参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与尿敏感肾功能试验的常用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和α1-微球蛋白(α1-MG)的关系,来寻找保护EH患者肾功能的途径。方法:对年龄在58岁~84(71.00(5.00))岁的240名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和尿敏感肾功能检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血压参数中筛选影响EH患者MA、TRF、α1-MG的影响因素。结果:EH患者MA的独立影响变量为24平均收缩压(β=1.135,P<0.001);TRF的独立影响变量是夜间脉压(β=0.117,P<0.001);α1-MG独立影响变量是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比(β=-0.140,P<0.01)。结论:在EH患者中,不同的血压参数对肾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血压,维持良好的脉压和血压昼夜变化节律,是保护EH患者肾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肾小球肾病患者肾间质区域ATP结合元件A1(ABCA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泡沫细胞形成、肾小管间质损害、血清胆固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诊断明确的Alport综合征患者5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患者28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36例、IgA肾病(IgAN)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肾间质区域(除肾小管)ABCA1蛋白的表达;用直线相关分析其与肾间质区域泡沫细胞相对面积、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血清胆固醇的相关性。 结果 在各类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间质区域中,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均表达ABCA1蛋白。泡沫细胞浸润者肾间质区域ABCA1蛋白的阳性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泡沫细胞浸润者(P < 0.05),但ABCA1的阳性表达量与泡沫细胞相对面积无相关。MPGN、FSGS、IMN患者肾间质区域ABCA1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呈正相关(P < 0.05)。血清胆固醇与肾间质区域ABCA1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在各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患者中,血清胆固醇可促进肾间质ABCA1的表达;ABCA1对胞内脂质的转运具有双向作用,其与泡沫细胞形成缺乏肯定关联;ABCA1可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组织化学方法证实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简称NAG)含量特别丰富.因其分子量大,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NAG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肾小管损伤时,尿中NAG升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可并发肾小管的损害,而肾小管的损害被认为是决定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1],故尿NAG是观察NS患者肾小管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我们对108例NS患者的尿NAG进行测定,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尿微量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Uβ2-MG)测定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U-MAlb和Uβ2-MG,同时测定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与22例正常健康者作比较.结果:不同级高血压组U-MAlb和Uβ2-MG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3级高于2级,2级高于1级,高血压组合并甘油三酯增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排出增加,且随高血压级别增高而逐级增加,同时合并脂质代谢紊乱.定期检测U-MAlb和Uβ2-MG对发现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Alport综合征、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特发性膜性肾病及IgA肾病患者肾间质区域泡沫细胞浸润与MCP-1/CCR2蛋白的表达及小管-间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Alport综合征患者5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8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36例、IgA肾病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例患者肾间质区域(除肾小管)MCP-1与CCR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的相关性。结果:(1)肾小球疾病患者肾间质区域浸润的泡沫细胞上均可见MCP-1和CCR2蛋白的同时表达。(2)在各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泡沫细胞浸润组肾间质区域MCP-1和CCR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泡沫细胞组(P〈0.05)。(3)MCP-1和CCR2蛋白的阳性表达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各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间质区域浸润的泡沫细胞可同时分泌产生MCP-1和CCR2蛋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抑制泡沫细胞的浸润和阻断MCP-1/CCR2通路可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动态监测尿微量蛋白对危重患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作为危重患者预后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前瞻性动态监测ICU危重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预后评估系统APACHEⅡ、SOFA进行比较。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MA、α1-MG、NAG、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SOFA与死亡呈正相关。尿MA、α1-MG、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SOFA升高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呈正相关。尿MA(r=0.397)、α1-MG(r=0.448)和RBP(r=0.465)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α1-MG、RBP、NAG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75﹙P < 0.05﹚、0.825﹙P < 0.05﹚、0.820﹙P < 0.05﹚、0.730、0.530、0.620。结论 动态监测尿MA、α1-MG、RBP可作为危重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HCY、Cys-C、α1-MG、sTM及CRP等五项诊断指标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将2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组9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9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99例,与健康对照组102例平行检测上述五项指标.结果 DM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五项指标水平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且随着DN病情进展,各项指标随着24h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逐渐增高(P〈0.01),且互相之间关系密切,表明其升高与DN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DM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HCY、Cys-C、α1-MG、sTM、CRP最早出现,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数据.结论 血清HCY、CYS-C、α1-MG水平可作为DN早期肾损伤的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sTM反映高HCY水平的DN 患者的微血管损伤程度 CRP与DN患者病情正相关,可作为DN患者病情检测新指标,五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敏感性及阳性率,全面协助DN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