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调查本院2018年7月—9月的276例肝硬化患者,将其是否发生肝性脑病分为无肝性脑病组(n=245)和肝性脑病组(n=31),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肝性脑病病史、总胆红素、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和肝肾综合征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为P=ex/(1+ex),X=-3.791+2.190×肝性脑病病史的赋值+0.685×总胆红素的赋值+2.490×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赋值+2.914×肝肾综合征的赋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0.757~0.924),敏感性为83.9%,特异性为77.6%。模型验证结果: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85.0%、正确率为85.5%,提示其预测效果较好。结论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可为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窦侠玲  庄玉  周秋 《当代护士》2024,(2):138-142
目的 探究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者治疗期间90 d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凝血指标、人工肝治疗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并依据90 d的转归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 对10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进行调查发现,死亡数为36例(36.00%),生存数为64例(64.00%),死亡率较高。构建的CHTIAN模型的AUC值明显高于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CHTIAN模型的Youden指数、预测预后生存情况的特异性均优于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结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伴有肝硬化、伴有肝性脑病、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均为影响其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Alb、Na+为独立保护性因素,本研究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体积(liver volume,LV)与估计肝体积(estimated liver volume,ELV)比率(LV/ELV%)联合血小板(platelet,PLT)在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诊治且入院后3 d内行腹部CT检查的76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90 d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LV/ELV%与PTA、ACLF预后模型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V/ELV%联合PLT的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LV/ELV%、血小板单独及联合的临床效能;计算LV/ELV%联合PLT预测ACLF预后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两组患者TBIL、INR、PTA、PLT、LV、LV/ELV%、CTP、MELD和i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V/ELV%与PTA(r=0.4823,P &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6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肝性脑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根据NLR、PLR中位数分组,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判断NLR和PLR对肝性脑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凝血指标、血清钠、肌酐、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值和低PLR值是影响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4.40患者生存率为81.03%,而NLR≥4.40患者生存率为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6);PLR101.87患者生存率为77.59%,而PLR≤101.87患者生存率为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5)。结论 NLR、PLR可作为预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高NLR值和低PLR值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解晓霞  姚震  何旭  陈钧  李晓梅 《护理研究》2023,(17):3094-3098
目的:探讨INR联合APACHE Ⅳ评分对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美国多中心急诊重症监护病(eICU)数据库中首要诊断为出血性脑卒中的1 02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病人医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Ⅳ(APACHE Ⅳ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医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为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医院死亡的保护性因素。APACHE Ⅳ评分联合INR预测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医院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95%CI(0.760,0.831)],最佳截断值为0.210,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70.1%。结论:APACHE Ⅳ评分联合INR对出血性脑卒中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158例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短期预后不良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92例短期预后良好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评价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相关因素单独或联合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 预后良好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预后不良组,肝性脑病患者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清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I评分与NLR升高是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I与NLR联合检测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最佳,灵敏度为0.883,特异度为0.889。结论 ALBI评分与NLR预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价值较高,但ALBI评分与NLR联合检测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高于ALBI评分、NLR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血小板参数对儿童脓毒症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76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212例和死亡组64例。记录患儿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计算MPV/PLT、PDW/PLT、MPV/PCT、PDW/PCT,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进行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参数及其比值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LT、PCT均低于存活组,MPV、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1)。PLT、MPV、PCT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CT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最佳截断值为0.25%,敏感度为71.73%,特异度为87.47%。死亡组MPV/PLT、PDW/PLT、MPV/PCT、PDW/PCT均高于存活组(P0.01)。MPV/PCT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最佳截断值为37.68时,敏感度为75.46%,特异度为93.78%。结论 PLT、MPV、PCT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CT、MPV/PCT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和特异度较高,可以有效判断脓毒症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MHD治疗超过3个月、年龄超过18岁的患者180例。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患者开始行MHD时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计算得出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L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血小板水平、NLR、PLR、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而淋巴细胞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多项混杂干扰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LR(HR=1.009,95%CI:1.001~1.017,P0.05)、年龄(HR=1.040,95%CI:1.004~1.077,P0.05)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L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83.8%(P0.05),最佳临界值为180.47,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81.1%。结论 PLR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望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DLC)继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31例D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继发肝性脑病分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组(DLC组)和DLC继发肝性脑病组(DLC+HEC组)。分析并比较DLC组和DLC+HEC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DLC继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DLC继发肝性脑病1年死亡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DLC+HEC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ALT、AST、TBIL、APACHEⅡ评分、Child-Pugh分级C级比例及血氨分别为(64.5±8.2)岁、(18.7±2.6) d、(98.1±8.5) U/L、(82.4±7.3) U/L、(23.9±3.2)分、60.00%、(72.1±8.3)μmol/L,均显著高于DLC组[(57.4±7.5)岁、(11.5±1.8) d、(71.4±7.2) U/L、(67.1±6.6) U/L、(17.3±3.5)分、18.60%、(54.4±6.9)μmol/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症合并肝功能损害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01—2017-11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8例脓毒症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资料进行总结,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合并肝功能损害原发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血源性感染。分别根据ALT、AST、ALB、TBIL、FiB、APTT、INR水平将脓毒症患儿进行分组,并对病死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ALT、AST、TBIL、FiB、APTT、INR各分组患儿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其与儿童脓毒症的病死率具有相关性,并将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BIL及INR是影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ALT、AST、TBIL、FiB、APTT、INR与儿童脓毒症的病死率具有明显相关性。(2)TBIL及INR是影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旨在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测预后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ACLF患者78例,根据预后分为生存及死亡组,检测患者外周血RDW水平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ACLF死亡患者外周血RDW水平高于生存患者(t=-3.568,P=0.004)。RDW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总胆红素(TBIL)、终末期肝脏病评分(MELD)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RDW预测ACLF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Cut off值为17.1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2%和67.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DW、NL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ACLF患者短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444、1.305、1.891,P值均<0.05),生存分析显示:RDW≥17.15%患者生存率低于RDW<17.15%患者(P<0.05)。结论 外周血RDW是临床预测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简单、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小板(platelet,PLT)在危重烧伤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92例危重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于入院时、入院后24 h时、入院后48 h时PCT和PLT水平,根据临床预后的不同将其分为存活组(n=60)与死亡组(n=3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情况,观察临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CT、PLT对危重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表示预测的准确度。对PCT、PLT水平与危重烧伤患者烧伤修复评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危重烧伤患者于入院时、入院后24 h时、入院后48 h时PCT水平逐渐升高,PLT水平逐渐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LT水平是危重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PLT及PCT联合PLT对危重烧伤患者临床预后均具有预测价值(P0.05),且PCT联合PLT的AUC大于PCT、PL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LT水平与危重烧伤患者烧伤修复评级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危重烧伤患者短期内PCT水平逐渐升高,PLT水平逐渐减低;PCT29.78μg/L,PLT71.45×10~9/L是危重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CT、PLT水平与危重烧伤患者临床预后、烧伤修复密切相关,有望成为临床预测危重烧伤患者预后、烧伤修复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影响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以期为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于苏州大学某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在急诊的预后(是否死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分配70%为建模组(3737例),30%为验证组(1601例)。将建模组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筛选影响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SpO2)、AVPU评分[即A (alert)为意识清醒、V (responds to voice)为对声音有反应、P (responds to pain)为对疼痛有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百草枯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在判定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8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38)和存活组(n=47),采用半定量比色法检测尿样中百草枯浓度,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b)。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患者服毒剂量小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尿百草枯浓度、PT和APTT均低于死亡组,而INR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时,尿百草枯浓度:曲线下面积0.777(95%CI:0.680~0.874),灵敏度61.3%,特异度89.4%;PT:曲线下面积0.864(95%CI:0.785~0.943),灵敏度73.7%,特异度91.5%;APTT:曲线下面积0.890(95%CI:0.821~0.960),灵敏度92.1%,特异度72.3%;INR:曲线下面积0.651(95%CI:0.535~0.767),灵敏度36.2%,特异度89.5%;尿百草枯浓度与PT、APTT和INR并联:曲线下面积0.960(95%CI:0.920~1.000),灵敏度92.1%,特异度93.6%。结论尿百草枯浓度联合PT、APTT和INR在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相关指标对经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于该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访至2022年8月,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152例)。记录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经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吸烟、TNM分期Ⅳ期、ECOG评分2分比例及NLR、PLR、LMR较高(P<0.05)。NLR、PLR、LM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0.793、0.81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72%、179.21%、3.44%。吸烟、TNM分期、美国东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小板(PLT)减少与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30例诊断为AKI且接受CRR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预后分为存活组(n=72)和死亡组(n=58),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数据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变化率(△PLT)对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根据△PLT的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①58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为44.6%.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接受有创机械通气、使用升压药及输血的比例高于存活组.②69例患者(53.0%)存在基线血小板减少症(TP).CRRT后新发TP 36例(27.7%).死亡组患者CRRT后血小板最低值低于存活组(24.00×109/L vs.58.50×109/L,P<0.001).③△PLT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0.621~0.802,P<0.001),最佳截断值为51.28%.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51.28%是接受CRRT的AK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49,95%CI1.500~7.474,P=0.003).⑤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CRRT后PLT下降51.28%以上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28 d累积生存率降低.结论血小板减少在接受CRRT的AKI患者中常见,且与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4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将治疗后好转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后恶化死亡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感染,血氨、血肌酐、血清蛋白、血钾、血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胆红素异常(44.4%vs66.7%)、血钠异常(16.7%vs37.5%)、HE分期(43.6%vs25.0%)、感染(33.3%vs54.2%)等诱因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氨异常、血清蛋白异常、血钾异常、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异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E分期、Child分级、消化道出血、血钠及血肌酐均为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具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等诱因的多少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且HE分期、血肌酐、血钠是影响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39项临床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45例患者中好转54例,死亡91例,病死率62.76%(91/1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肝性脑病(OR=16.27,95%CI:3.52~74.90)、腹水(OR=7.00,95%CI:2.12 ~ 23.10)、肌酐(OR=1.02,95%CI:1.01~ 1.03)、血氨(OR=1.02,95%CI:1.00 ~ 1.03)、凝血酶原活动度(OR=0.56,95%CI:0.47~0.65).结论:肝性脑病、腹水、肌酐、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是重型肝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重型肝炎10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后,临床有效率研究组为95.71%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和结合胆红素(DBIL)均较治疗前降低,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TBIL和DBIL低于对照组,ALB和PT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低血压、发热反应和四肢麻木各1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和呕吐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TBIL、DBIL、ALB、PTA、血白细胞、血肌酐水平,以及是否并发感染、肝性脑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科常规治疗、PTA60%、血肌酐≥120μmol/L和并发肝性脑病为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临床效果好,可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佳。内科常规治疗、PTA60%、血肌酐≥120μmol/L和并发肝性脑病为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WBC、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对肢体坏死性筋膜炎(NF)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35例肢体N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WBC、CRP、Scr检测数据。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13),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预测NF预后的价值。 结果35例NF患者死亡13例,存活22例,病死率37.14%。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WBC、CRP及Scr指标中,仅WBC[(12.53±3.76)×109/L,(20.69±7.83))×109/L]、CRP水平[(112.99±20.34)mg/L,(152.81±47.35)mg/L]及Scr水平[(97.19±20.19)μmol/L,(136.81±40.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2.88,3.2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WBC(OR=0.706,95%CI:0.505~0.987)、CRP(OR=0.953,95%CI:0.911~0.997)及Scr(OR=0.953,95%CI:0.909~0.999)均为N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WBC、CRP及Scr预测N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95%CI:0.773~0.990,P<0.01)、0.776(95%CI:0.596~0.956,P<0.01)、0.790(95%CI:0.608~0.973,P<0.01),3项联合检测的AUC为0.951(95%CI:0.875~0.996,P<0.01)。 结论WBC、CRP及Scr水平是影响肢体N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NF患者预后的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