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亚型,在欧美国家,DLBCL的发病率约占NHL的31%[1],我国DLBCL占B-NHL的45.8%[2]。根据基因表达谱可将DLBCL分为至少3种亚型,分别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like,GCB)亚型、活化B细胞样(activated B-cell like,ABC)亚型及原发性纵膈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B-cell lymphoma,PMBL),后两者统称  相似文献   

2.
正2016版的世界卫生组织淋巴肿瘤分类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根据细胞起源(COO)分成两类: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活化B细胞型(ABC)~([1])。借助下一代测序技术,DLBCL亚型中的高频体细胞突变基因被鉴定,其中的一些突变基因具有临床预后价值~([2])。近15年以来,以蒽环类为基础的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  相似文献   

3.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1%~34%。DLBCL发病率在亚洲国家一般大于40%~〔1〕。根据基因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型(GCB)和非生发中心型(non-GCB)两类,non-GCB型较多见且预后差,本文将对non-GCB型的分子发病机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发病率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0%~40%。Ruppert等[1]前瞻性比较了国际预后指数(IPI)、改良的IPI(R-IPI)和NCCN-IPI在DLBCL预后分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NCCN-IPI可以更好地对DLBCL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但即使NCCN-IPI也不能精确地预测5年总生存率(OS)低于50%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hoi免疫学分型在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作用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78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肿瘤组织中的GCET1、FOXP1、CD10、bcl-6、MUM1的表达,并对其进行Choi免疫学分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CD10、bcl-6、MUM1、GCET1、FOXP1的阳性率分别为19.2%(15/78)、24.4%(19/78)、62.8%(49/78)、30.8%(24/78)、53.8%(42/78)。生发中心样B细胞(GCB)型DLBCL与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CB)型DLBCL所占比例分别为29.5%(23/78)、70.5%(55/78)。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95%CI:16.139.9个月),3年总生存率(OS)为46%。GCB组与non-GCB组的3年OS分别为58%与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国际预后指数(IPI)及免疫学分型是新疆吾尔族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新疆维吾尔族DLBCL以non-GCB型为主,Choi免疫学分型法有助于判断新疆维吾尔族DLBCL预后。  相似文献   

6.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亚型,是一种呈高度异质性且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DLBCL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有研究表明,DLBCL的发病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DLBCL的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学标记的预后价值,以及利妥昔单抗对免疫组化标记预后意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2年10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168例初治DLBCL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国际预后指标(IPI)评分,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73例及免疫化疗组95例,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两组患者分别分成GCB亚型和non-GCB亚型,比较免疫学亚型、bcl-2、ki-67、IPI评分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意义。结果 (1)化疗组及免疫化疗组5年OS率分别为50.7%、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化疗组中non-GCB亚型5年OS率显著优于化疗组non-GCB亚型(P=0.01),但两组GCB亚型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4)。(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ki-67、IPI评分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4)生存分析显示,化疗组non-GCB亚型中bcl-2阳性组较bcl-2阴性组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其他各亚型bcl-2阳性组与bcl-2阴性组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种免疫标记的结合能够协助评价DLBCL预后,并指导治疗。利妥昔单抗可以显著提高non-GCB亚型伴bcl-2阳性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老年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对48例老年人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48例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多形性亚型占45.83%(22/48),单形性亚型为54.17%(26/48);48例患者中,GCB型30例(62.50%);随访时间为2~102个月,5年生存率为16.5%,中位值为4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43.9个月;具有肿瘤坏死和血清中LDH水平升高特点的患者预后较差;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状态主要与血清中LDH水平、肿瘤性坏死相关。结论该地区老年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率较高,且以多型性较为常见,BCL-2、"星空"现象以及LDH水平升高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在2015年1月发布了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最新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该指南基于最新文献及临床试验结果,对NHL最常见的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也有部分更新。本文从诊断、治疗前风险评估、分期和治疗、治疗反应评价、预后评估及特殊类型淋巴瘤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0.
正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十分常见的γ-1型疱疹病毒,感染率多达90%[1]。EBV具有强大的诱导淋巴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其致癌作用首次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中得以明确,随后在其他淋巴瘤中也相继报道,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及其他淋巴瘤亚型[2-3]。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EBV相关DLBCL  相似文献   

1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主要的亚型,占成人NHL的30%~40%[1]。临床上75%初诊DLBCL患者已为Ⅱ~Ⅳ期,而且DLBCL中一半患者年龄>60岁,CHOP方案目前为公认的治疗DLBCL标准方案,但老年患者诱导治疗缓解率低。强烈化疗虽可以提高年轻患者的治疗效果,但老年  相似文献   

12.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最常见的病理亚型,约占所有NHL的20%~25%[1]。我国FL的发病率略低于欧美国家,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病理协作组迄今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FL在B细胞NHL中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t(14;18)在滤泡型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它通过插入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增强子而下调抗凋亡基因bc1-2的表达,约有1/3的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可发现t(14;18)(q32;q21)及bc1-2基因重排。但是,是否t(l4;18)代表了一种新的DLBCL亚型,以及它在DLB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最近发现2种DLBCL的亚型,一种具有正常B细胞生发中心即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L)表型,另一种具有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表型即活化B细胞样(BCL)表型。作者检查了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等医疗中心DLBCL患者的基因表达,以确定t(14;18)在其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的概念是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的〔1〕,后在欧洲及美国淋巴瘤分类中认为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个特殊亚型。PMBL大约占DLBCL的10%,特点为原发于前上纵隔,超过10 cm的大肿块较常见,常伴有肺部、胸膜及心包的浸润〔2,3〕。PMBL与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HL)在临床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上相似〔4〕,目前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1病理类型形态学上,PMBL表现为大体积的肿瘤细胞弥漫增生,胞质灰白或透亮,细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见肿瘤细胞有  相似文献   

15.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21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NHL划分成30余种亚型,迄今已达50~60余种亚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占30%~40%。2008年Pulte等[1]收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监测、流行病学及  相似文献   

16.
浆母细胞淋巴瘤(PBL)是淋巴瘤中较少见的一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亚型,具有高侵袭性,肿瘤细胞表现出类似B免疫母细胞的大细胞弥漫性增殖和浆细胞相关抗原表达[1].1997年Delecluse等[2]描述了16例原发口腔的伴有特殊免疫表型的DLBCL,其中1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首次提出PBL诊断.近10余年来,由于该疾病少见,对其认识大多数都来自于临床病例报道.本文笔者从PBL病因学、组织学、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心脏淋巴瘤(PCL)极为罕见, 仅占心脏肿瘤的1%~2%,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DLBCL多发于右心房, 其次为右心室。临床表现包括心力衰竭、心包积液、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心律失常, 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该文报道1例经静脉右心房肿瘤活检确诊原发性心脏DLBCL患者, 根据病理分型, 指导靶向化疗后病情完全缓解,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正>双打击淋巴瘤(double hit lymphoma,DHL)是一类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其细胞遗传学特征为伴有MYC和BCL2基因重排,或者MYC和BCL6基因重排。如果同时具有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则为三打击淋巴瘤(triple hit lymphoma,THL)。这部分患者曾被看做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一个预后很差的亚  相似文献   

19.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亚型[1],近2/3的患者初诊时已为晚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HOP样方案化疗是目前CD 20阳性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虽然利妥昔单抗的问世改善了DLBCL患者的预后,但仍有40%~50%的患者不能依靠传统化疗治愈[2],这些患者应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本研究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DLBCL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弥漫大B淋巴瘤(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DLBCL患者108例,根据病理亚型分为活化B细胞型组(ABC组)和生发中心型组(GCB组)各5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ERCC119007 T>C和ERCC18092 C>A位点多态性检测,分析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3组ERCC1基因型中19007 T>C的TT和CT+CC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092 C>A的CC和CA+CC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单体型中2种单体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体型C-C-C降低了个体DLBCL患病的风险(OR=0.589,P=0.039),单体型T-C-T则提高了个体DLBCL患病的风险(OR=0.915,P=0.025);TT和CT基因型发生不同亚型DLBCL发病危险明显高于CC基因型,且高分化和高分期患者的CT+C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低分化和低分期患者(P<0.05)。结论 ERCC1基因19007 T>C位点多态性与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携带该基因2种不同单体型的个体在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患病风险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