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淼 《中国临床医学》2016,23(4):484-487
目的:分析微创食管癌手术中食管悬吊法对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创手术治疗的14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用食管悬吊法清扫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另74例术中用常规方法清扫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结果:与常规方法组相比,食管悬吊组的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增加[(2.55±0.20)枚vs(1.46±0.22)枚,P<0.05],手术时间[(262.60±6.44)min vs(265.60±6.17)min]和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时间[(9.90±0.34)min vs(9.60±0.36)min]无明显差异,喉返神经不可逆损伤、胸导管损伤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食管悬吊法可更彻底地清扫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腔气管插管和双腔气管插管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近期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微创Mckeown术的9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腔插管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双腔插管组(205.6±62.1 mL vs 277.9±219.9 mL,P=0.028),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3.4±5.5 vs 1.2±2.5,P=0.043)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数(19.1±14.2 vs 13.7±9.2,P=0.037)显著多于双腔插管组。两组手术时间、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清扫总数、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ICU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腔气管插管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术野显露好的特点,有助于纵隔淋巴结的清扫和减少术中出血,其近期效果优于双腔支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Ivor-Lewis术及微创Mckeown术在中段食管癌根治手术中,两种微创术式的优越性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距门齿25~30 cm范围内的中段食管癌患者,根据微创手术方式,分为微创Ivor-Lewis术组及微创Mckeown术组。两组分别随机抽取6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从食管残端癌残留、纵隔区域淋巴结清扫等手术相关技术指标和术后手术并发症方面分析比较。结果术后病理显示,两组食管残端阳性率均为0。微创Mckeown术组与微创Ivor-Lewis术组比较:手术时间分别为(290.12±43.56)min、(270.50±40.26)min,P0.05;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15.38%(10/65)和3.07%(2/65),P0.05;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分别为(4.64±3.56)枚、(3.38±2.21)枚,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7.4±4.3)d和(15.5±4.8)d,P0.05;术后住院费用分别为(5.9±0.8)万元比(5.5±0.9)万元,P0.05。结论微创Ivor-Lewis术及微创Mckeown术均是中段食管癌根治手术的可选术式,临床上可根据食管肿瘤的分期、术者的习惯、技术特点做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12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常规组(n=47),扩大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组(扩大组)(n=79)。评价两种手术清除淋巴结效果及临床可行性评估。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扩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及淋巴结清扫数显著升高(P0.01);而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6个月,常规组出现肺炎、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人数分别为4、4、6例,并发症发生率40.4%,而扩大组出现肺炎、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人数分别为4、5、10例,并发症发生率17.7%,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相对常规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据食管癌具体位置及术前颈部B超,上腹部、胸部CT检查结果,采用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并对其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并发症22例(27.50%);死亡1例,死亡率1.25%;区域性淋巴结转移32例,发生率40.0%,其中食管旁、喉返神经旁、贲门旁和胃左动脉旁为转移的高发群。结论胸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应常规行胸、腹两野淋巴结规范清扫。翻身三切口(二切口)的手术方式是较方便、安全达到根治手术目的、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切除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位于颈胸交界处,一旦有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不良因素[1]。而经左胸入路的食管癌切除术,由于解剖结构的影响,对于上纵隔、右侧喉返神经旁等好发部位的淋巴结无法清除,逐渐被经右胸后外侧及腹部正中入路的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取代。我们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纯胸腔镜或腹腔镜结合开放手术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双切口手术野淋巴结转移清扫方法及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实施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62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双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62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505枚,其中检出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02枚,淋巴结转移率20.2%(102/505).淋巴结转移区域特征为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的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肿瘤的浸润深度明显影响淋巴结转移,T1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0.0% (1/10),T2为20.0%(3/15),T3为43.3%(13/30),T4为57.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6,P<0.05),表明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3%(2/14)、39.5%(15/38)、57.1% (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5,P <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双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李明 《浙江临床医学》2007,9(8):1124-1125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癌肿之一,手术切除是胸段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始终存在争议。日本学者倾向于扩大淋巴结清扫,目前大部分医院将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作为胸食管癌常规清扫部位。国内学者习惯左胸入路行食管癌手术,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侧俯卧位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食管癌行侧俯卧位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侧俯卧位行胸腔镜下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位行腹腔镜下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胃游离后剑突下小切口完成管状胃的制作,再将管状胃经食管床拉至左颈部与颈段食管行端侧吻合.结果 无中转开胸及开腹.总手术时间:210~330m in,平均266m in;腹腔镜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78 min;胸腔镜手术时间65~125m in,平均87 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80~180mL,平均135mL,其中腹腔出血10~30mL,平均15mL.共清扫纵隔淋巴结429枚,平均每例9.3枚;清扫胃左动脉旁、贲门旁淋巴结159枚,平均每例3.5枚.术后住院9~13d,平均9.6 d.住院期间患者无死亡.术后并发症:无吻合口漏,快速房颤2例,肺部感染3例.结论 侧俯卧位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成功完成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06例患者均成功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手术时间170~290 min,平均(228.2±56.0)min;术中平均出血(113.6±148.3)ml。平均清扫淋巴结(18.9±9.1)枚,ICU住院时间平均(2.1±1.4)d,平均住院(10.3±5.8)d。200例患者行R0切除;2例R1切除;4例R2切除。结论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在技术上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MSCT诊断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随机选择经食管镜或胃镜证实、拟行三野清扫的胸段食管癌患者72例,观察测量MSCT所示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及个数,计算其长短径之比,判断转移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72例患者中,24例(24/72,33.33%)伴有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手术共取两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213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33枚;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与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无关(P均>0.05)。MSCT检测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1.82%(27/33)、86.67%(156/180)、52.94%(27/51)、96.30%(156/162)和85.92%(183/213)。结论 MSCT诊断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较高,可为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重点清扫淋巴结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为规范化清扫提供参考。方法对515例胸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研究隆突下、食管旁、胃左动脉旁三组重点清扫淋巴结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及预后情况。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度、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食管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在N13患者,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组与未清扫组相比,其1、3、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应尽可能对转移率较高的食管旁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彻底。对病变侵及食管全层或病变长度>3 cm的患者应常规实施隆突下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在N13患者,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组与未清扫组相比,其1、3、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应尽可能对转移率较高的食管旁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彻底。对病变侵及食管全层或病变长度>3 cm的患者应常规实施隆突下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在N13患者中,行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左侧胸腔镜联合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胃游离的临床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行经左侧胸腔镜联合纵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取右侧卧位,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切开膈肌,建立人工气胸腹,胸腔镜监视下游离并制造管状胃,清扫胃左、小弯及贲门等腹腔淋巴结,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然后取仰卧位,经颈纵隔镜清扫双侧喉返神经旁及上纵隔淋巴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在腔镜下完成胃游离,无中转开胸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347min,腹腔平均手术时间64min,腹腔淋巴结清扫平均数目5.4枚,阳性率31%,术中中位出血量300(100~800)mL,术后ICU住院时间17(10~281)h,术后住院时间12(8~41)d.术后当天及术后d1、d3、d5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得分分别为(5.3±1.4)、(3.8±1.1)、(2.8±0.9)、(1.3±0.7)分.7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1例因胃网膜血管出血行剖腹探查止血;1例因乳糜胸行胸导管结扎;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结论]经左侧胸腔镜联合纵隔镜食管癌根治术胃游离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完成的33例经腹腔镜(腹腔镜组)和32例开腹(开腹组)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情况、病理资料、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63.6±65.3)mL vs.(390.6±187.3)mL,P<0.001]、输血比例小[0 vs.18.8%,P<0.001]、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早[(2.0±0.8)d vs.(3.0±0.9)d,P<0.001;(3.7±1.5)d vs.(5.7±1.5)d,P<0.001]、盆腔引流管拔除早[(3.2±0.9)d vs.(5.3±3.0)d,P=0.001]、术后3 d血红蛋白计数高[(107.8±11.9)g/L vs.(96.0±17.8)g/L,P=0.003]以及住院时间短[(11.1±3.7)d vs.(14.7±3.9)d,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盆腔引流量、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3 d白细胞计数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开腹同类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微创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实时监测与常规暴露的差别,探讨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并介绍喉返神经监测仪的应用.方法 采用NIM-ResponseTM实时肌电图监测仪对43例患者行喉返神经实时监测,采用常规暴露法对70例患者行喉返神经全程显露,比较两组之间喉返神经探查时间、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喉返神经损伤后再次手术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的差异.结果 实时监测组探查喉返神经79根,常规暴露组探查喉返神经85根.实时监测组平均喉返神经探查时间、平均手术时间较常规暴露组短,分别为(6.2±1.2)min vs.(13.6±2.5)min,P〈0.01;(102.3±8.9)min vs.(139.8±18.6)min,P〈0.01;而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较常规暴露组低,分别为1.35% vs.10.26%(P〈0.05),0 vs.2.56%(P〉0.05);喉返神经损伤后再次手术有效率较常规暴露组高,60% vs.14.3%(P〉0.05);两组之间出血量、引流量无明显差异;实时监测组平均住院费较常规暴露组高,(13 962.6±125)元 vs.(10 851.6±89)元,P〈0.01.结论 喉返神经监测仪实时监测较常规暴露能更快完成喉返神经探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但费用较高.两组之间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再次手术有效率、出血量、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胃癌患者10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2组均采用Billroth 1式吻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进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65.40±20.20)min]较对照组[(185.60±15.10)min]短,术中出血量[(50.80±12.10)mL]较对照组[(88.30±14.60)mL]少,术后首次下床时间[(1.02±0.38)d]、进流质食物时间[(58.50±5.80)h]、住院时间[(7.80±1.40)d]均较对照组[(1.29±0.42)d、(64.30±6.90)h、(8.80±1.80)d]短(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6.50±7.20)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25.20±7.50)枚、10.7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与腹腔镜辅助系统相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6例(微创组),选取同期经传统开胸手术的相同病理分期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7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微创组16例,清扫淋巴结总数228枚,均数(14.27±5.61)枚,阳性率为12.50%;传统组17例,清扫淋巴结总数241枚,均数(16.20±6.24)枚,阳性率为11.76%。两组不同病理分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转移淋巴结例数7例,转移淋巴结45枚,转移率为43.75%,转移度为19.74%;传统组转移淋巴结例数8例,转移淋巴结55枚,转移率为47.06%,转移度为22.82%。结论微创手术能够取得与传统开胸手术一致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在胸段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食管癌根治术中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康平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2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将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将不进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2例患者,清扫淋巴结902枚,其中淋巴结转移26例,占31.71%。观察组手术时间(206.64±12.24)min,出血量(227.48±14.67)mL,长(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7.07%,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9.76%,胃排空障碍发生率2.44%,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体质及肿瘤特性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认为一般在肿瘤侵及食管纤维膜时进行,但是可能会增加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加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3D腹腔镜下胃背侧系膜完整切除+D2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406例,均行3D腹腔镜下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切除+D2根治术,术后出现并发症者39例为并发症组,未发生并发症367例为无并发症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胃背侧系膜完整切除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406例手术均顺利;并发症组手术时间[(204.02±55.46)min]较无并发症组[(168.82±44.41)min]长,术中出血量[(120.76±45.35)mL]较无并发症组[(58.22±25.84)mL]多,年龄≥65岁比率(82.1%)、有术前合并症比率(69.2%)、胃系膜未完整切除率(71.8%)较无并发症组(58.6%、41.7%、15.0%)高(P0.05);并发症组清扫淋巴结数目[(22.44±7.23)枚]、术后排气时间[(3.13±0.68)d]、经口进食时间[(5.67±1.38)d]与无并发症组[(22.52±7.48)枚、(3.35±0.59)d、(5.90±1.65)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术前合并症(OR=2.462,95%CI:1.728~4.948,P0.001)、手术时间240min(OR=1.733,95%CI:1.114~2.945,P=0.012)、术中出血量160mL(OR=1.633,95%CI:1.008~2.864,P=0.024)及胃系膜未完整切除(OR=2.724,95%CI:1.893~5.201,P0.001)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术前合并症、术中胃系膜未完整切除、手术时间240min、术中出血量160 mL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应警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遵循膜解剖理念,保证胃系膜完整切除,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可能会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在治疗食道癌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进行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9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开放食管癌切除术进行二野淋巴结清扫,实验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131.52±16.59)min、术中出血量(205.31±54.65)ml、淋巴结清扫数目(28.51±7.56)个以及住院时间(7.84±2.15)d,优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59.25±21.58)min、术中出血量(251.21±68.52)ml、淋巴结清扫数目(21.36±6.87)个以及住院时间(11.25±1.98)d,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了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11/45),低于对照组的35.56%(1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快、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