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学院概况]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举办,经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中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在全国医药类  相似文献   

2.
正广告备案编号:(桂)教民广字[2020]12号[学院概况]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举办,经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中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在全国医药类独立学院中综合办学实力排名前列。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们     
<正>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由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举办,是经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在全国医药类独立学院中综合办学实力排名前列,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10 000人。  相似文献   

4.
《广西中医药》2015,(2):3-4
<正>学院概况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由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举办,是经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在全国医药类独立学院中综合办学实力排名前列,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学院设置有医学系、护理系、药学系、公共管理系等4个系部,拥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市场营销等18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形成了以中医学为主,医学、工学、管理  相似文献   

5.
《广西中医药》2012,(3):2+63
<正>学院简介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广西唯一的一所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由广西中医药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学院自2002年开始试办,2004年获得教育部确认办学资格,2005年正式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生人数为5500余人。学院新校区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3号,占地面积336.54亩。学院办学基础设施齐全,拥有冷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7):F0003-F0003
广西中医学院位于风光秀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是我区培养高等中医药人才的最高学府。学院创建于1956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药学科为主,拥有医学、工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集教学、科研、医疗和药品生产于一体的高等中医药大学。学院具有雄厚的办学能力和先进的教学条件,开展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教育和本专科的普通教育、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7.
《广西中医药》2013,(4):82-83
<正>学院概况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广西唯一的一所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由广西中医药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学院自2002年开始试办,2004年获得教育部确认办学资格,2005年正式面向全国招生,校区位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3号,目前在校生人数为7100余人。学院办学基础设施齐全,拥有冷暖中央空调的综合教学大楼、饭堂、图书馆,以及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教学中心,  相似文献   

8.
广西中医学院位于风光秀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是我区培养高等中医药人才的最高学府。学院创建于1956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药学科为主,拥有医学、工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集教学、科研、医疗和药品生产于一体的高等中医药大学。学院具有雄厚的办学能力和先进的教学条件,开展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教育和本专科的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职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在校生近万人.是一所具有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办学能力的高等学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产业研发、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疗及执业中医师、中药师及执业药师培训与继续教育的综合性基地。广西中医学院  相似文献   

9.
《广西中医药》2013,(3):82-83
<正>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医、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全区特有招生资格继续开设"2+3"形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广西中医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是一所拥有42年办学历史,培养医、药及护理人才的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广西中医药大学领导,是广西唯一的一所自治区级重点中医学校。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4月24日,广西中医药大学唐农校长、罗伟生副校长,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周学龙副院长等随"广西医药卫生团"出席"2013年桂台经贸文化论坛",并与位于台湾花莲县的慈济大学签署校际间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于4月24日上午在台湾花莲县慈济静  相似文献   

11.
正1.中医学基本学制:5年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应用人才,学生需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熟练运用中医或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处理疑难急重病症,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专业开设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正  相似文献   

12.
姜树民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33-1934
中医急诊医学是在历代医家不懈地努力下逐渐形成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学科,其有自身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历经二千余年,始终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再创新,就一定能在中医急症工作中有所作为,最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急诊医学,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纳米中药是纳米技术中药制剂的重要创新成果,纳米制备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中药有效成分难溶、中药生物利用度不高的难题。现分析传统中药制剂的发展与局限性,通过对纳米超微化技术、药物纳米载体2个纳米中药制备技术,以及纳米混悬剂、纳米共晶、混悬凝胶剂等纳米中药剂型的介绍,对目前纳米中药制剂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探讨纳米中药制备技术和剂型的优化方向,以期为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进一步创新提供思路,并为推动中药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94-497
对中医发展道路的争论实际上是对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不同态度的讨论。厘清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两者间的差别和联系对于发展中医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的概念之差入手,在分析中医发展之争的各家言论基础上,试图总结出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之间交互转化与共生演化的发展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药制剂中应用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芝 《河南中医》2016,(5):906-909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中应用中药细胞微粉碎技术的效果。方法:将静音粉碎机放置于水平台面上,采用10目筛板;将需粉碎中药饮片经进料口连续投入,当药物完全通过筛板后再停机,再使用80目筛板实施筛分,并对渣头实施重复处理一直至其完全通过80目筛板。于振动磨中放置适量80目药物粉末,然后取少量样品,并检测其表面积及粒径,此时并对细胞破壁率进行统计和计算,以确定麻黄和平贝母最佳粉碎时间。选取适量样品,并加入适量无水乙醇,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检测其粒径等情况。结果:麻黄细胞与超微粉的吸湿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平贝母和复方散剂细粉及甘草吸湿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制剂中应用中药细胞微粉碎技术有利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及质量。  相似文献   

17.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最忆孩时,雪剑霜刀,并击庭梁。被膏肓戏弄,谢家燕去;鬼门关近,九眷彷徨。幸遇郎中,手持寸口,拨雾回天疗效彰。谁堪比?仗越人遗教,复我高堂。人间疾厄苍茫。更研习良方自救娘。叹东渐西风,微观理念,鳌头独占,到处流觞。何去何从?抚心评议:各擅千秋补短长。天时也,看杏林学子,博极华章。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变革的深入,中医药和信息学方法与技术交叉结合,诞生了中医药信息学,它是由中医药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互整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开发和评估各种有关获取、处理及解释患者数据的方法和系统。中医药信息技术可以为中医眼科所用,从而解决目前中医眼科没有一套公认的辨证体系和病证难以结合的困境,发挥中医在眼科疾病健康管理中的优势,为中医眼科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