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静脉采集血标本培养的时机,以便提高静脉采集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行诊断和治疗性ERCP术且在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给予静脉采集血培养标本,发热时进行静脉采血做血培养的为发热组,寒战时进行静脉采血做血培养的为寒战组。比较两组血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发热组67例,血培养阳性率为28.4%;寒战组42例,血培养阳性率为61.9%,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术后胆道感染患者寒战时实施静脉采血做血培养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联合C-反应蛋白( CRP)测定在治疗白血病患儿化疗后感染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白血病患儿176例,以化疗后发热患者103例为实验组进行血培养、PCT和CRP测定,并以化疗后无发热患儿73例为对照组进行同种试验,进行相关数据比较。结果103例化疗后发热患儿血培养阳性率5.8%(6/103),同时测定PCT和CRP结果均值分别为(28.4±6.7)ng/ml,(35.7±7.8) mg/L;73例化疗后无发热患儿血培养阳性率1.4%(1/73),其PCT及CRP结果分别为(4.7±1.4)ng/ml,(8.4±3.1)mg/L;两组血培养阳性率、PCT、CRP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过对症治疗7天后,实验组PCT、CRP结果为(1.2±0.2)ng/L、(5.4±1.6)mg/L;对照组 PCT、CRP结果为(0.9±1.1)ng/ml、(4.9±1.5)mg/L。结论白血病患儿化疗后易致细菌感染,PCT联合CRP测定结果可以作为治疗感染用药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脱水相关指标是否影响创伤骨科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骨科就诊的患者83例,将其分为静脉血栓阳性组[VTE(+)组]和静脉血栓阴性组[VTE(-)]两组。VTE(+)组定义:在住院期间被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患者。静脉血栓的诊断基于临床症状和超声检查。记录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信息,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尿素、肌酐、血Na+及尿比密等相关指标。结果 4例(4.82%)创伤骨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血栓,VTE(+)组血尿素(Urea)水平及血Urea与血肌酐比值(Urea/Cr)均高于VT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入院时,脱水可能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肾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术后发热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皮肾碎石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结果 535例患者中87例(16.2%)尿培养呈阳性,其中16例(18.2%)出现发热;尿培养呈阴性的患者中有39例(8.8%)出现术后发热。多因素分析显示阳性尿培养、鹿角形结石、糖尿病、术前肾造瘘等均增加术后发热的风险。结论我院术前接受抗生素预防的经皮肾碎石的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在10%左右;若患者存在术前尿培养阳性、鹿角形结石、糖尿病、术前肾造瘘等情况时,其术后出现发热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5.
38例轮状病毒肾损害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肾损害的发生概况及预后。方法 对38 例入院时均解黄色水样便,大便培养阴性,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尿常规,血、尿β2 -微球蛋白(β2 -MG)和血尿素氮及肌酐的检查。结果 38例患儿中共11例出现尿常规异常,占28%,血清β2-MG升高者8例(21%),尿中β2-MG升高者6例(16%),两者同时升高者2例(5%)。血尿素氮及肌酐检查正常。抗链球菌溶血素O均为阴性。该11 例尿常规出现异常的患儿,RV肠炎治愈后复查尿常规、血和尿β2-MG均恢复正常。结论 RV可以造成的肾脏损害,临床上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患者为发热组,另选取同期骨科内置物术后非感染发热患者70例为非发热组。分析术后当天及术后3 d血清中CRP、PCT和ESR的变化,比较CRP、PCT、ESR诊断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 2组患者发热当天及发热3 d时CRP及PCT水平有显著差异(P 0. 05),且手术当天及术后3 d时PCT、CRP诊断骨科内置物患者术后感染性发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均明显高于ESR。结论 CRP、PCT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术后导尿细菌培养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189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留置导管5~7天后的留置导尿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9份导尿标本中尿培养阳性87份,阳性率为46.0%,其中临床无症状或者尿常规白细胞&lt;5/HPF的有37例,占尿培养阳性患者的42.5%。189份导尿标本中诊断尿路感染的共50例,发生率为26.5%。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95株,检出率居前的分别是热带假丝酵母菌29.5%(28/95),大肠埃希菌16.8%(16/95),阴沟肠杆菌14.7%(14/95),粪肠球菌8.4%(8/95)。另外在87份尿培养阳性标本中,混合感染(由两种或三种菌)占8.1%(7/87),酵母菌的检出率占阳性标本的41.4%(36/87)。药敏结果提示除酵母菌外的大多数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结论:宫颈癌术后导尿患者,尿培养以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加强护理、及早拔管对控制宫颈癌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氯化钾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男 ,5 6岁。因发热、头痛、腰痛 5 d,少尿 2 d,于 2 0 0 1- 11- 0 8入院。查体 :t39℃ ,精神差 ,眼睑水肿 ,球结膜充血水肿 ,前胸、双腋下有出血点 ,肾区叩击痛阳性。BP14 3/10 0 mm Hg。尿常规 :蛋白 ( ) ,血 WBC16 .7× 10 9/L ,N0 . 77,L 0 .2 3,Hb12 5 g/L ,PL T5 .5× 10 9/L ,血清酶标法抗 - EHF Ig M( )。诊断流行性出血热 ,发热期及少尿期重叠 ,重型。经对症及支持疗法 ,患者度过发热少尿期 ,进入多尿期 ,一般情况可 ,体检无异常发现。血、尿常规均正常。多尿给予补充 10 %氯化钾 1.5 g加 10 %葡萄糖5 0 0 ml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胶浆对双J管留置术后中段尿、双J管表面细菌培养结果及尿液中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方法将江西省玉山县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的56例行输尿管双J管留置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8例,对照组留置双J管时,双J管表面涂抹无菌生理盐水,治疗组留置双J管时在双J管表面均匀涂抹利多卡因胶浆。2组患者术前均行尿常规、尿培养检查,术后4周左右拔除双J管,剪取双J管中段作标本及尿液行细菌培养,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培养结果的阳性率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尿白细胞计数的差异。 结果置管前2组尿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段尿培养阳性率比较[(1537±477)个/μl vs (1410±355)个/μl;10.7% vs 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80,P=0.439;χ2=0.163,P=0.686)。置管后对照组双J管培养及中段尿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5.0% vs 3.6%;28.0% vs 7.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22;χ2=4.383,P=0.036);2组患者尿液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9,P=0.929)。 结论利多卡因胶浆可降低双J管留置术后尿及双J管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可有效减低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尿有形成分分析、尿干化学和尿培养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尿常规检查对于尿路感染(UTI)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iQ200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简称iQ200)、COMBI500尿11项干化学分析仪及VITECK32细菌鉴定仪对309例临床中段尿标本同时进行尿有形成分、尿干化学分析及细菌培养,分析尿培养鉴定、白细胞定量、细菌定量、白细胞酯酶(LE)和亚硝酸盐(NIT)之间的关系。比较这5项指标对UTI筛查和诊断的意义。结果有效统计标本271例,其中尿培养阳性74例,阳性率为27.3%。当细菌定量阳性(白细胞≥20个/μL)、且LE和NIT为阳性时,待检标本UTI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大,分别为98.1%(52/53)和96.0%(24/25),但此时敏感性较低,仅为32.4%(24/74)。当以细菌定量、白细胞、LE中的任一阳性结果作为阳性筛选时,敏感性可达94.6%(70/74),阴性预测值达0.778(14/18)。尿常规4个检测单项以白细胞的诊断效率最高,约登指数为0.420,且其检测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具有一致性。iQ200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检测能力优于阳性球菌。结论尿常规检查中干化学和iQ200的4个尿路感染的相关指标可快速拟诊或排除UTI;4个关键指标均为阳性时,可临床诊断UTI,但确诊仍需尿培养结果。iQ200诊断UTI的效能优于尿干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