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测定血脂的变化,HE染色分析胸主动脉和肾动脉血管结构的改变;胶原酶灌注方法分离胸主动脉和肾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内皮细胞;应用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衰老相关的半乳糖甘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SA-β-gal)活性。结果:SD雄性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大鼠血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胸主动脉和肾动脉出现明显的粥样硬化改变;胸主动脉和肾动脉血管内皮细胞SA-β-gal活性明显增加,表现为较强的β-gal染色。结论:高脂饮食引起大鼠胸主动脉和肾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Notch通路活化与骨髓基质细胞衰老的关系。用脂质体转染法将Notch1胞内区(ICN)转入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3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用细胞化学法检测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 galactosidase,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53、p21Cip1/Waf1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ICN转染入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后3天,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加,无论从基因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均显示P53、p21Cip1/Waf1表达增高,与未转染组及转空貭粒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otch通路活化可导致骨髓基质细胞衰老,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p53、p21Cip1/Waf1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肾脏组织随增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肾脏衰老的关系,以寻找可用于评判肾脏衰老的相关指标。【方法】留取3,12,24月龄Wistar大鼠肾脏(每组各6只)。采用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β-gal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SA-β-Gal活性的变化。【结果】随增龄,老年大鼠肾组织出现肾小球肥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局灶性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肾脏病理评分显示肾小球和小管间质病变评分随增龄逐渐增高,24月龄组评分值显著高于3月龄和12月龄组(P〈0.05)。大鼠肾组织SA-β-gal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随增龄逐渐升高,24月龄组阳性百分比显著高于3月和12月龄组(P〈0.05),并与同月龄组肾脏病理评分(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呈正相关(r=0.585和0.612,P〈0.05)。【结论】随增龄大鼠肾组织SA-β-Gal表达逐渐增强,可能作为大鼠肾脏衰老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0只,提取并培养椎间盘髓核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诱导组、川芎嗪低浓度组、川芎嗪中浓度组、川芎嗪高浓度组,分别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10μg/L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10μg/L的IL-1β+10μmol/L的川芎嗪、10μg/L的IL-1β+20μmol/L的川芎嗪、10μg/L的IL-1β+50μmol/L的川芎嗪。采用CCK-8检测髓核细胞增殖倍数,流式细胞学检测髓核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髓核细胞外基质蛋白(AGG、COLⅡ和SOX-9)和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细胞增殖倍数、Bax、AGG、COLⅡ和SOX-9蛋白表达水平减少,细胞凋亡率、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p65(p-p65)、p-p65/p65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诱导组比较,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增殖倍数、Bax、AGG、COLⅡ和SOX-9蛋白水平逐渐增高,细胞凋亡率、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p-p65、p-p65/p65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抑制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和p-p65缓解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5.
背景:椎间盘退变可导致髓核细胞数量的减少,过氧化物酶Ⅱ可参与细胞的抗氧化损伤、细胞分裂、分化、信号转导和凋亡等过程的调控.过氧化物酶Ⅱ对椎间盘退变有促进作用,但其机制仍不清楚.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Ⅱ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性和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设置对照组及过氧化物酶Ⅱ10,100和1 000 ng/L组.对照组不含氧化物酶Ⅱ,其他3组加入相应剂量的氧化物酶Ⅱ.应用免疫组化法鉴定髓核细胞,并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于加过氧化物酶Ⅱ后第3和7天分别取对照组及各组细胞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Ⅱ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体外培养的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随加入的过氧化物酶Ⅱ质量浓度的增加,椎间盘髓核细胞数量和Ⅱ型胶原合成逐渐减少(P<0 01).提示过氧化物酶Ⅱ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数量和Ⅱ型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以此推测过氧化物酶Ⅱ对髓核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一种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可用于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但有效载体的构建是实验的关键。目的:测定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转染体外培养成人退变椎间盘细胞可否表达产物人转化生长因子β1,为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一所市立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1999-10/2001-01在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椎间盘标本均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取材(获患者知情同意)。标本1为30岁女性的L45/椎间盘,标本2为38岁女性的L5/S1椎间盘。方法:①培养成人退变椎间盘细胞:标本离体30min内取回实验室,收集原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和髓核细胞。②转染:将细胞置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细胞数目在5.5×105个,应用构建的PCI-hTGF-β1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转染,并设立转染PCI组和未转染组。③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转染48h后的细胞进行表达产物测定。主要观察指标:两个标本中,各组原代纤维环细胞和髓核细胞中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的阳性细胞产物的吸光度值比较。结果:①标本1:原代纤维环细胞和原代髓核细胞中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的阳性细胞产物的吸光度值为PCI组的3.49,3.69倍,为未转染组的3.55倍。②标本2:原代纤维环细胞和原代髓核细胞中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的阳性细胞产物的吸光度值为PCI组的3.56,3.46倍,为未转染组的3.43,3.33倍。结论:PCI-hTGF-β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体外培养退变椎间盘细胞转染中有效的真核表达载体,可以成功转染体外培养的成人退变椎间盘细胞,并可获得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产物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7.
背景:地塞米松是细胞增殖的一种常用药物,但能否促进髓核细胞增殖呢?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髓核细胞分泌Ⅱ型胶原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兔椎间盘,常规分离消化髓核细胞进行培养;传代培养第2代髓核细胞7d,加入塞米松浓度分别为1,10,100,1000,10000nmol/L,培养1~5d每日MTT常规测一组490nm处的吸光值并制定生长曲线。另选取最佳作用浓度100nmol/L地塞米松加入髓核细胞进行培养,以不加于地塞米松为对照。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对兔髓核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最佳作用浓度为100n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48h;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地塞米松处理的髓核细胞其Ⅱ型胶原表达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地塞米松可以促进兔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增殖,并可使兔髓核细胞内Ⅱ型胶原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体椎间盘是一个承受载荷却又缺乏血管的结构,因而容易发生退行性变,但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正常椎间盘髓核细胞与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性状比较,认识退变髓核细胞的细胞学退变时机.方法:分离、培养人正常及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对两种细胞采用光镜、电镜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采用生长曲线和XTT实验研究两种细胞的生长动力学差异,测定髓核细胞的活力和细胞Ⅱ型胶原及糖胺多糖的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退变椎间盘细胞至少要比正常椎间盘细胞提前2代出现形态学老化表现.退变髓核细胞表现为G1期阻滞,使细胞不能进入S期,细胞有丝分裂受到抑制.退变髓核细胞总体来说,生长要比正常髓核细胞快,但老化也较快.退变髓核细胞自第1代开始,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的mRNA表达比同期正常髓核细胞低得多.说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退变髓核细胞持续增殖能力低,更容易衰老、凋亡.提示退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衰老较快,进行干预试验逆转椎间盘退变的最佳时机为传2代之前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结合课题组以往研究成果,提出caveolae可能参与apelin-13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假设。目的:实验观察细胞膜特殊凹陷结构caveolae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apelin-13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用MTT方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信号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信号分子复合物的形成。结果与结论:①caveolae结构破坏剂β-环糊精(5mmol/L,25h)可明显增强apelin-13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②apelin-13(0,1,2,4,8μmol/L)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caveolin-1的表达下调,在1μmol/L时下调明显。③β-环糊精(5mmol/L)破坏caveolae后,可使apelin-13下调caveolin-1表达的作用增强。④对照组(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孵育)及处理组(apelin-13刺激)caveolin-1与PI3K及ERK1/2均有复合物形成,在apelin-13刺激的情况caveolin-1-PI3K复合物减少、caveolin-1-ERK1/2复合物减少,即apelin-13可能促进caveolin-1与PI3K及ERK1/2解离。结果提示细胞膜特殊凹陷结构caveolae参与apelin-13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香芹酚(CAR)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大鼠髓核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增殖率、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H_2O_2预处理构建大鼠髓核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香芹酚10μmol/L、香芹酚25μmol/L、香芹酚50μmol/L,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只给与等量PBS溶液。体外培养24 h后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H_2O_2预处理的髓核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殖率显著下降,而经过香芹酚处理后,各组细胞增殖率较模型组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ELISA法结果显示,香芹酚能显著下调H_2O_2预处理的髓核细胞氧化应激因子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法显示,香芹酚治疗后能显著上调Bc-2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香芹酚可通过抑制髓核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对髓核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2.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有好转,但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肇庆市居民颈椎病发病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该市区18~70岁居民5000人为研究对象 ,入户或至单位询问调查。结果 :该市居民颈椎病发病率为8.11% ,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多因素分析 :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 :该病严重影响肇庆市居民的健康 ,做好防治应从早做起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中央气道不全性梗阻和支气管结核、术后痰栓形成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及正确诊断的方法。方法对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3l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特征以刺激性咳嗽为主,其次为活动后胸闷、气促,肺部闻及哮鸣音,胸部影像学多无特征性改变或极易漏诊,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低,诊断前缺乏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均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结论中央气道不全梗阻性病变或炎性病变包括支气管结核、术后痰栓形成时原发疾病症状不典型,肺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表现或极易漏诊,故该类以表现为咳嗽、喘息、活动后胸闷,进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延误诊治。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再结合肺CT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胰腺癌治疗的Cochrane系统评价证据,以及纳入系统评价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学质量。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2009年第4期)中有关胰腺癌治疗的系统评价,并运用RewMan5.0.21对所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评估。结果共检索到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梗阻型胰腺癌的系统评价、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进展期胰腺癌的系统评价共2篇系统评价,共纳入79个RCT。依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方法,对所纳入RCT的偏倚进行评估,表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倚,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结论 Cochrane系统评价是公认的最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但目前缺少足够强度的证据来支持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梗阻型胰腺癌的疗效。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如胰腺癌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等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完成系统评价来评估。建议推行临床试验透明化,实施临床试验注册制度以及按照CONSORT声明严格规范RCT的报告,以便于总结胰腺癌治疗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钼靶摄片和超声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乳腺叶状肿瘤,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其中15例行X线钼靶摄片,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9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8例,交界性6例,恶性5例.15例患者X线钼靶摄片中病灶均为高密度孤立肿块影,呈圆形(8例)或浅分叶状(7例),边界清晰(10例)或部分不清(5例),部分肿块周边见"晕"征(4例).超声检查6例发现囊性变,6例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病灶为圆形(8例)、浅分叶状(8例)或有角状突起(3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腋下转移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浸润等恶性征象.结论 认识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结合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