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扣芝  冯志海 《中外医疗》2010,29(16):129-129
代谢综合征为多种症候群的总和,中医对其无系统论述,本文从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证治规律,以寻找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不仅表现为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及血脂代谢异常等,同时它还和众多临床疾病尤其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对这些疾病的集结情况的诊断及防治亦日益受到重视[1].由于种族、社会经济乃至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标准即CDS标准.MS是各种病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临床证候群,其主体是肥胖.可能与脂肪细胞出现一系列变化,导致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IR),最终出现血脂紊乱和高血糖等一系列MS表现.防治MS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临床心血管病以及T2DM发病,对已有心血管病者则是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病残及死亡率.应针对每个个体的MS组成成分进行多环节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黄金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61-65
本文从代谢综合征概念的形成、多个定义的产生到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颁布全球统一新定义所经历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进行了反复的认识,总结了在MS定义认识方面达成的共识,即肥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血糖升高或胰岛素抵抗是诊断MS的主要组分,且中央型肥胖作为先决条件。另外,还归纳了对MS有效防治方面的科学思路,即主要的干预手段是采用生活方式改善的和在生活方式改变不足达到目标的情况下,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的次要干预,如降低体重或治疗肥胖、抗高血压、纠正各种脂质异常、控制高血糖等。  相似文献   

4.
5.
代谢综合征定义/诊断标准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系发生在同一人身上的,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相关的多个代谢异常的“聚集”,并预示冠心病的发生。MS以往曾被称为“X综合征”、“死亡四重奏”、“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代谢综合征X”、“代谢紊乱综合征(dysmetabolic syndrome)”、“多代谢综合征”和“多代谢心血管综合征”等,目前比较统一的名称是MS。  相似文献   

6.
1代谢综合征的认识过程 医学界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经历了10余年的过程,从最初的“X综合征”(syndromex)到“膜岛素抵抗综合征(IRS)”,现在正式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  相似文献   

7.
万恒  兰俊  童南伟 《西部医学》2007,19(1):124-126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MS)在人群中相当常见,这些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高血压和MS的病因均为原发性占绝大多数,但在临床诊断中要注意排除继发性因素,如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MS,同时还要注意伴发病和并发症的诊断,其中心血管疾病易受关注,但对其它相关疾病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等,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近年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西医的认识与研究是从1988年Reaven提出X综合征以后开始的,中医对该综合征的研究稍晚一些.本文旨在引起中医同道对该病的重视,进而加快中医研究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1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定义 目前对于代谢综合征尚无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和定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许多人往往同时存在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糖,这些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很高.1998年,Reaven对此提出了“X综合征。”,以后又有学者冠以“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改变、活动量减少、身心应激反应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DM)、糖耐量受损、肥胖等多因素聚集的疾病状态。1999年WHO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MS)”,定义为:一个个体存在DM或糖耐量减退,并同时具有下列两项以上组合,如高血压、血脂紊乱、中心性肥胖、微量蛋白尿。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Ⅲ)对MS的定义和诊断作了易于操作的规定:符合以下3个或3个以上条件者即为MS,中心性肥胖(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甘油三酯(TG)≥1.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29mmol/L、空腹血糖≥6.1mmol/L、血压≥130/85mmHg。近年来许多学者将高尿酸血症、炎症因子、凝血机制、脂肪细胞因子、部分血清酶等临床生化异常纳入了MS的范畴。越来越多的病例证实实验诊断指标对分析MS患者的病情、疗效观察、判断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野黄芩苷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它具有抗炎症、降血脂、抗氧化、护肝、减小脑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代谢综合征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都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野黄芩苷可通过降低脂质合成、增加脂质氧化、抑制炎症通路和活化胰岛素通路等防治代谢综合征,本文就野黄芩苷对代谢综合征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 1990~ 1998年共收治 8例挤压综合征病人 ,由于采取了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措施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1~ 48岁 ;受伤后立即住院。车祸 4例 ,房屋倒塌压砸 1例 ,高处坠下 3例。脑震荡合并左下肢挫裂伤 1例 ,血胸合并右大腿挫伤 1例 ,肝破裂合并左右小腿挫伤 2例 ,脾破裂合并左大小腿挫伤 2例 ,右股骨干骨折合并左内踝骨折 1例 ,双侧闭合性股骨干骨折 1例。其中休克 3例 ,肌红蛋白尿 8例 ,酸中毒 2例 ,高血钾 1例 ,急性肾衰 1例。1.2 治疗措施合并内脏损伤均先施行急诊手术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某部机关及某院校干部代谢综合征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防治方案.方法 2010年对548名师团干部通过询问病史,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压、心电图、B超等进行体检,并按照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且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长.结论 机关、院校干部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强化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戚平  董静  于桂娜 《疑难病杂志》2006,5(3):233-23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如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高尿酸血症等)合并出现为特点,以胰岛素抵抗(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MS在人群中有着很高的发病率,我国一项大规模流行病调查显示[1],MS患病率在中、老年组>20%,青年组<7%,MS已成为中、老年人中最多见的代谢异常。王浩等[2]认为老年MS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高发病率。本文就近年来M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MS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综述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思路及治疗建议.治疗上一方面强调改善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各种代谢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中簇集的状态,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DM)或糖调节异常(IGR)],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为特征,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其与DM及心脑血管疾病关系13渐明确,由此引发全球DM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人的诊断代谢综合征(MS)腰围切点。方法:收集南京地区汉族成人共2 481例(男1 512例,女969例),进行OGTT试验,测定血糖、血脂等;以胰岛素抵抗(IR)为参照,以不同腰围值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适合本组人群的腰围切点。结果:以IR为评价标准,则相应的腰围切点在男性为85.5 cm、女性为74.5 cm。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腰围调整为85 cm时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定义一致性检验量K值升高至0.598。结论: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荐的中国男性MS腰围诊断切点偏高,下调至85 cm可能更适用于我国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8.
雷波  曹林生 《华中医学杂志》2009,33(5):F0003-F0004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类危险因子的集合体,这些因素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一、代谢综合征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重视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日趋增高,西方国家约20%的人群存在MS的多种危险因素,在60~90岁老年人群中高达50%。我国关于MS流行状况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不多,1999~2004年对北京、上海、广州一些社区、工厂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为:20岁以上人群具有MS多项危险因素者占11.3%~16.1%,年龄>60岁的人群中约占30%~35%。患病率的升高与体重超常有密切的关系。MS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遗传异常、肥胖、缺乏运动、拮抗激素的作用、药物等许多因素均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而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始动原因。内脏型肥胖、高血…  相似文献   

20.
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预防糖尿病本身。多项研究表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