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食醋保留灌肠联合东莨菪碱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单纯东莨菪碱(对照组)及食醋保留灌肠联合东莨菪碱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氨、MDA、SOD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氨水平[(211.4±32.2)μmol/L]、MDA水平[(4.4±0.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47.3±8.6) U/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醋保留灌肠联合东莨菪碱可以有效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血氨水平.  相似文献   

2.
东莨菪碱、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肺性脑病33例宁德地区第一医院内科王少玲,姚哲英我院于1985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收治肺性脑病患者65例,其中33例采用东莨菪碱加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5例均符合198...  相似文献   

3.
东莨菪碱对兔肝性脑病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垣芳  袁文丹  刘巍  崔勇 《中国药房》2010,(33):3103-3105
目的:研究东莨菪碱对兔肝性脑病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肝叶大部分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注入复方氯化铵溶液的方法复制肝性脑病模型兔28只,于第2次注入复方氨化铵后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5%葡萄糖注射液),东莨菪碱组(0.015mg·kg-1)、复方谷氨酸钠组(0.5g·kg-1)及合用组(2药同剂量),进行一次性耳缘静脉给药后,观察各组兔给药后抽搐情况、存活时间和给药前与给药10min后的血氨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东莨菪碱组、复方谷氨酸钠组和合用组兔抽搐潜伏期和存活时间延长、抽搐持续时间缩短、血氨降低(P<0.05或P<0.01),其中合用组保护作用最显著。结论:东莨菪碱与复方谷氨酸钠合用对肝性脑病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肝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2例有狂躁表现的肝性脑病患者,初始给予丙泊酚100 mg静脉推注;继而根据患者躁动情况以0.5~4 mg/(kg&#183;h)。持续或间断静脉泵入。结果12例肝性脑病期患者,初始给予丙泊酚100 mg,可迅速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继而给予0.5~4 mg/(kg&#183;h),并给予去除诱因、限制蛋白质摄入、保肝、降血氨药及抗脑水肿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期间未出现肝性脑病加重及肝肾功能损害加重表现。结论丙泊酚可安全用于肝性脑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东莨菪碱对蚕蛹性脑病的治疗作用已有文献 [1 ]报道 ,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剂量尚不统一 ,本文选用三种常用的治疗剂量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共 75例 ,均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病人 ,其中男性 40例 ,女性 35例 ,中位年龄 36岁。发病时间为食用蚕蛹后 1~ 1 2h。1 2 病例选择1 2 1 选入标准[2 ,3] :①有食用蚕蛹史 ;②突发眩晕、恶心、呕吐、肢体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 ,并排除脑器质性病变 ;③近期无感染史 ;④脑电图以广泛弥漫低、中波幅的θ波和δ波为主 ,并出现少量…  相似文献   

6.
肝性脑病是一种严重肝病引起的,以蛋白质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综合病征。它与心肌梗塞之间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同时出现,相互影响。我科遇到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1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0余天,急剧加重1d而于1987—06—08急诊入院。查体:血压7.99/0 kPa,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无皮下出血。黄染及蜘蛛痣,无肝掌。两肺清析,心率45次/min,心律失常,肝脾末及。心电提示:频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89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前后测定血氨和血浆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61.4%,两组在显效例数以及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氨均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血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浆β-EP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果糖在重症肝炎并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我科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62例重肝并肝性脑病患者按常规治疗及加用乳果糖口服、灌肠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采用酶法测定6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氨含量比较。结果乳果糖治疗2周后能显著降低重肝患者血氨水平。乳果糖口服及灌肠使用对治疗重肝、肝性脑病、降低血氨较常规治疗更有意义。结论血氨增高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氨监测对重肝及肝硬化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乳果糖治疗2周后能显著降低重肝患者血氨含量。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肝性脑病是各种急、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病。本文概述乳果糖、乳梨醇、氟马西尼等药物对肝性脑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小芬  黄重发 《黑龙江医药》2011,24(6):1010-1012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病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临床上有肝功能失调或障碍的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在排除其它大脑疾病后即可诊断为肝性脑病,其发病机制迄今为止,仍不清楚,因此,其治疗尚未取得根本性进展,仍以综合治疗为主,笔者就HE的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国人C型肝性脑病发病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峥 《中国医药》2007,2(10):579-581
目的了解国人C型肝性脑病发病诱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国内已经发表的11个研究样本(患者总样本量1131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9类纳入统计分析的诱因中:消化道出血占43.8%、各种感染占33.9%、电解质紊乱占29.1%、医源性因素占28.2%、饮食不节占14.2%、肾功能衰竭占13.0%,分居前6位,另外腹泻占2.4%,便秘占1.8%,原因未明/无占2.7%。其中医源性因素按照发生频率依次为:大量利尿和/或放腹水占14.5%、手术/创伤占6.0%,药物占4.5%,输血/输复合氨基酸占3.2%。结论警惕肝性脑病多种诱因的存在,尤其不能忽视医源性因素。按照发病概率积极寻找并消除诱因,对于改善顸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18例肝性脑病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疾病 ,早期常无明确神经系统损害的证据 ,临床上出现的精神症状和行为异常容易误诊为神经衰弱或神经官能症。早期的肝功能检查及血氨测定在肝性脑病的前后变化并不显著 ,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为此 ,我们收集门诊及住院的肝性脑病患者 18例进行脑电图描记 ,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其中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43~6 7岁 ,平均年龄 5 4.2 5± 5 .6 7岁 ;病程最长 2 0年 ,最短 3个月。所有病例均经临床、 B超、 CT及 MRI证实为慢性肝炎后肝硬化 16例 ,肝癌 2例。1.2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HE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肝脏严重损伤所导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而且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对HE发病机制提出多种假说,但目前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满意解释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所以目前HE的治疗仍以非特异性综合治疗为主。近年来在HE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肝移植和胎儿肝干细胞移植等技术也用于肝性脑病治疗。本文就HE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咪达唑仑在肝性脑病Ⅱ、Ⅲ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在肝性脑病Ⅱ、Ⅲ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肝性脑病Ⅱ、Ⅲ期患者45例,均有狂躁表现,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针对狂躁表现,对照组给予肌内注射异丙嗪,治疗组规范应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镇静效果、神志转清时间及病死率,并观察2组镇静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1h内狂躁症状控制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志转清时间为(47±26)h短于对照组的(61±1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应用于肝性脑病Ⅱ、Ⅲ期,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6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同时根据患儿情况降低颅内压、镇静等治疗。7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以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东莨菪碱,0.01~0.03mg/kg,每隔6小时静脉注射1次,连续应用3d,而后改为0.03mg/kg,1次/d,连续应用7d。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莨菪碱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系指由肝功能严重失调或障碍所致,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有肝功能失调或障碍的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在排除其他大脑疾病后,即可诊断为肝性脑病。美国胃肠病学院实践资料委员会的《肝性脑病实践指导》提出,肝性脑病的防治应该在正确的诊断和分期分级的前提下,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案。目前认为,对肝性脑病的治疗主要以预防和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包括营养支持,降低肠道氮质负荷,脱氨药物、支链氦基酸、影响神经传导药物以及纳络酮等药物的综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乳果糖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乳果糖对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疗效。方法 :70例SHE病人 (男性 4 4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50a±s 5a)随机分成治疗组 36例 ,给予乳果糖溶液 10~ 30mL ,po ,tid ,以保证每日大便 1~ 3次 (软便 )。对照组 34例给予维生素C0 .3g ,po ,tid ,金施尔康 1粒 ,po ,qd ,观察期间不限蛋白饮食。治疗前 1d及治疗结束后 1d分别测血氨及数字连接试验 (NCT)。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氨 36μmol·L- 1± 12 μmol·L- 1,NCT 52s± 2 3s ;对照组血氨 52 μmol·L- 1± 18μmol·L- 1,NCT 81s±2 6s(P <0 .0 1)。结论 :乳果糖治疗SHE有效、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肝性脑病(HE)的治疗作用。方法从临床选取60例HE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维生素C0.2g,potid;乳果糖组给予常规治疗乳果糖10ml,potid;观察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做血氨水平和NCT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血氨N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乳果糖组的血氨水平和NC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两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7%,乳果糖组的总有效率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5)。结论乳果糖能有效地降低HE患者的血氨水平,改善其智力,且安全价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