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目前杭菊种质资源及生产情况,重点介绍了早小洋菊和小洋菊2个目前主栽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历年品比试验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及优缺点、栽培及繁种技术以及其适宜种植区域分布等情况。早小洋菊和小洋菊2个栽培新品种的选育成功为杭菊种质资源统一、稳定,以及确保了杭菊的优产、稳产、高产,为进一步良种选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安徽药菊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索安徽药菊高产、稳产、无公害的栽培技术及药菊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采用组培脱毒苗、地膜复盖移栽、增施微肥、摘顶稍 (台刈 )及用化学、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并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农药残留量。结果 :采用高产、无公害的综合栽培技术使贡菊、滁菊和亳菊的产量比常规传统栽培方法提高 30%以上 ,而且高产、无污染。结论 :所研究的几种综合栽培技术是行之有效、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可大面积提高产量与质量 ,同时在收花前 1个月使用农药 (菊酯类 ) ,其残留量极低 ,不会对药菊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详细介绍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包括生产基地选址、基地环境及监测技术,野生抚育等栽培管理技术,采收、产地加工技术,包装、贮运技术,病虫害预测技术,农业及物理防治技术,应用天敌昆虫、拮抗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综合防治技术,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及限量标准、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质量控制技术.为我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介绍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包括生产基地选址、基地环境及监测技术,野生抚育等栽培管理技术,采收、产地加工技术,包装、贮运技术,病虫害预测技术,农业及物理防治技术,应用天敌昆虫、拮抗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综合防治技术,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及限量标准、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质量控制技术。为我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建立雷氏珍菊降压片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珍菊降压片的指纹图谱,并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分析比较其相似度。结果:初步建立了含有10个特征峰的雷氏珍菊降压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归属了其中的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芦丁和蒙花苷峰;14批样品相似度系数均大于0.989。结论:RP-HPLC(DAD)法指纹图谱特征性较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珍菊降压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茅苍术优质、高产及无公害人工栽培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栽培茅苍术在保护野生资源和满足国内外用药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茅苍术在江苏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介绍了茅苍术播种、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人工栽培技术,为茅苍术人工栽培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药用菊花红心菊和黄菊,以及二者通过正交与反交获得的F1代植株的耐盐性,分析其耐盐性的遗传机制以及耐盐性与黄酮、绿原酸等主要活性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将材料置于加入5种不同浓度(0,40,80,120,160 mmol·L-1)NaCl的Hoagland培养液中进行胁迫处理,每日增加NaCl浓度并保证浓度梯度,一段时间后测定受伤害叶面积比率、脯氨酸、甜菜碱、丙二醛、黄酮、绿原酸的含量并分析.结果:NaCl浓度在120 mmol·L-1以下时,红心菊耐盐性高于黄菊,红心菊×黄菊耐盐性高于亲本,黄菊×红心菊表现介于亲本之间;NaCl浓度在120~ 160 mmol·L-1时,黄菊耐盐性高于红心菊,黄菊×红心菊耐盐性高于亲本而红心菊×黄菊表现介于亲本之间.结论:F1代遗传性受母本影响较多,黄酮、绿原酸含量与植株耐盐性表现出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由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资助 ,四川省中药学校中药研究所主持研究的丹参优质无公害基地化高产综合技术研究课题 ,于1988~1991年在四川中江丹参产区完成。该成果在中药栽培技术方面具有较多创新 ,属技术应用研究重大成果。199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丹参土宜学特性研究》获1999年度世界药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项综合新技术简便易行 ,增产增效显著 ,在国内外适宜生态区域实施丹参优质无公害产业基地化生产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李世  张学文 《中药材》1997,20(10):487-490
对玉竹种植材料、遮荫作物、种植方式及施肥等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选用带有顶芽的根茎段做种栽,采用100cm宽的平畦,间种中晚熟玉米遮荫,玉竹栽植密度每亩1.5~2.0万株,生长期间追施N、P肥等高产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析无公害枸杞生产的相关因子,研究枸杞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并进行示范与推广。枸 杞产品已基本符合无公害食品的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变异类型忍冬花蕾绿原酸含量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山东产忍冬13个变异类型花蕾绿原酸含量,为选育优良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在同一条件下采集、干燥不同变异类型二自期花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在所测定的13个变异类型中,其花蕾绿原酸含量相差悬殊,含量为0.80%~2.54%。结论:选育优良品种是提高忍冬花蕾绿原酸含量的有效途径,并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周晓霞 《中医药学刊》2010,(12):2645-2647
目的:探索杭白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其浸提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杭白菊总黄酮的优化浸提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动力学模型对提取过程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其浸提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优化浸提工艺条件为:用40倍量70%乙醇80℃提取2.25h;优化条件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为:ln(Vs-V)=-1.8789t+0.8342(r=0.9957)。结论:所得浸提条件可用于指导杭白菊总黄酮的浸提过程的工程放大和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3.
菊花、茎、叶中总黄酮及绿原酸含量动态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菊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品种菊花、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比较总黄酮及绿原酸在菊花、茎、叶中的含量高低,结合药理实验结果判断菊茎、叶的利用价值。结果不同品种的菊叶在各个采收期总黄酮及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菊花,菊茎中含量最低。结论含量测定结果结合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菊茎、叶在抗菌、抗氧化、控制急性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损伤方面体现较强的活性具有化学物质基础,可进一步利用菊茎、叶,充分体现菊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存储时间和存储方法对杭白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光  盛静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483-1484
目的考察杭白菊存储时间及存储方法与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取不同存储时间、存储方法的杭白菊采用超声提取总黄酮,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存储时间的杭白菊,其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变化。杭白菊中总黄酮含量随存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结论总黄酮的含量与杭白菊的存储时间、存储条件和方法有关。真空包装和冷藏可有效地延缓总黄酮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杨春  杨金笛  林帅 《山西中医》2009,25(6):40-41
目的:检测不同菊花中多糖的含量。方法:在硫酸-苯酚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491nm波长处吸光度,计算不同菊花中多糖的含量。结果:野菊、一般菊、贡菊、杭菊、七彩菊多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03%、18.68%、22.67%、45.52%、19.57%。结论:菊花和野菊花中,杭菊的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道地药材菊花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道地药材菊花形成的原因。方法实地调查、测量和文献研究。结果与结论道地药材菊花形成的原因与地理环境、加工方法和种内分化有关,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杭白菊抗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以及近年来本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从整体、离体及细胞水平研究杭白菊总提取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及增强心肌收缩力方面所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杭白菊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抗白菊抗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以及近年来本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从整体,离体及细胞水平研究杭白菊总提取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及增强心肌收缩力方面所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杭白菊中绿原酸及其他成分(总黄酮、总糖、氨基氮、挥发油)含量在采摘期中的变化。方法测定2001年,2002年度不同采摘日期的杭白菊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反相HPLC测定杭白菊甲醇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亚硝酸钠 硝酸铝显色法、苯酚-浓硫酸比色法分别测定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总糖含量,甲醛滴定法测定水浸出物中的氨基氮,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结果杭白菊绿原酸、氨基氮含量在整个采摘周期中无明显变化;总黄酮含量随采摘期推迟呈下降趋势;两年中挥发油及总糖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2002年度两者含量均未见明显变化,而2001年挥发油含量在采摘前期无明显变化,采摘后期降低,总糖含量在采摘前期变化不明显,而在采摘后期却明显升高。结论杭白菊总体质量与采摘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盛蒂  郭亚勤  王旭东  刘德辉 《中草药》2006,37(6):914-917
目的通过对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射阳县7个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的植物学特征、产量、有效成分的比较,为菊花良种的扩繁和菊花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红心白菊、长瓣白菊、湖白菊等7个不同栽培类型菊花的植物学特征、产量、有效成分(总黄酮、绿原酸)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种植基地7个栽培类型药用菊花的植物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单株头状花序(即花头数)数量是影响菊花产量的首要因素,产量以红心白菊最高,总黄酮和绿原酸的量均以长瓣白菊最高。结论经综合评价分析,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菊花生产以红心白菊和长瓣白菊为首选,其次为湖白菊和黄菊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