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肌兴奋治疗仪对小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小儿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治疗30d后,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肌兴奋治疗有助于提高小儿面神经麻痹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8例,8例患儿头颈部影像学检查均为阴性,8例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随访,8例患儿均治愈且无复发。结论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在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疗效。方法 100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2组均给与激素抗炎、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理疗消肿、针灸和面肌锻炼治疗,观察组另行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中度和重度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5次和5~10次的比例为28.00%、64.00%,明显高于对照组(18.00%、42.00%)(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面瘫的总有效率较高,且疗程更短,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观察9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采用超短波56例,采用超短波合并TDP、穴位按摩和面肌运动训练42例。两级治愈率比较X2=0.7266(P>0.05),差异无显著性。观察表明,物理疗法无痛苦、显效快,病程越短,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7.
近 6年间 ,我院共接待面神经麻痹 93例 ,其中 7例表现特殊 ,占 7.6 % ,尚有 4例系母子 (女 )关系 ,现报告如下 ,并就其病因加以讨论。一、临床资料1.一侧周围性面瘫同时合并对侧面肌抽搐 :例 1,女 2 0岁 ,就诊前 3天出现右耳后疼痛 ,次日晨起洗刷时发现口角左偏、右眼闭合不全。第 3天左眼裂以下至口角之间肌肉不自主抽动 ,遂来就诊。查 :右呈周围性面瘫表现 ,左眼裂至口角之间阵发性面肌抽动。既往无面瘫及面肌抽搐病史。诊断 :右Bell's麻痹合并左面肌痉挛症。治疗 :经用卡马西平、强的松、B组维生素、青霉素、消炎痛等 ,一周后面肌抽搐止…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面瘫又称Bell麻痹,临床常见,根据发病时间正确选择电生理检查,对临床帮助较大。本院将64例面神经麻痹者进行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电图(ENoG)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特发性面神麻痹患者101例,于发病3~7d内进行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运动传导(FMC)检测,以评估其与临床表现、面瘫预后的关系。结果 101例患者BR检测均异常,表现为患侧R1、R2、R2'波潜伏期延长或未出波;在比较不同未出波情况的痊愈时间分布时发现,4组(全出波、1个未出波、2个未出波、3个未出波)间痊愈时间分布(P0.05)。101例患者患侧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M波潜伏期均较对侧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患侧M波波幅均有下降,Pearson分析显示痊愈时间与患侧M波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0.592,P0.05)。按照患侧M波波幅较对侧下降幅度大小,分为50%以下、50%~80%、80%以上3组,3组间痊愈时间分布(P0.05),下降幅度为50%以下组的患者80.4%在1个月内痊愈,下降幅度为50%~80%组的患者56.1%在2个月内痊愈,下降幅度80%以上组的患者77.8%在3个月及以上痊愈。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患侧BR均异常,BR可作为其诊断的客观、敏感的指标;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患侧M波波幅下降幅度与痊愈时间呈正相关,可客观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常导致一系列功能和心理障碍。外科治疗的目的 :重建眼睑的保护功能 ,防止角膜暴露 ;重建口唇至下眼睑间的功能 ;重建微笑功能。决定重建的因素 :面神经麻痹的原因 ,麻痹和功能缺失的范围 ,面神经麻痹恢复的可能性 ,是否合并其它颅神经麻痹 ,麻痹时间的长短 ,是否满足患者生活的愿望 ,患者的要求和面神经功能重建的期望。理想的方式是在面神经中断处恢复面神经的连续性 ,但往往是不可能的。面神经的功能是可以重建的 ,但需要用组合的方式重建面神经的动态和静态功能。动态功能的重建可以通过神经替代、神经桥接和肌肉转移的方法实现 ,静态功能的实现可以眼眉上提、下眼睑缩减、软骨植入等方法。面神经麻痹的外科治疗越早越好 ,上眼睑和下眼睑应分别进行解剖重建 ,应结合动态和静态的重建技术 ,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摘要患者,男,28岁,因双眼相继闭合不全,口角流涎7d就诊。患者于7d前晨起后出现右眼闭合不全,饮水时右侧口角漏水,右侧面颊滞食,未治疗。3d前患者开始出规左眼闭合不全,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方式治疗儿童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50例面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治疗,另一组给予常规强的松口服治疗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恢复时间、治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恢复时间(14.08±5.9)d,而对照组为(19.48±8.32)d,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儿治愈率68%,而对照组为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儿童面神经麻痹效果明显,症状改善迅速,未见不良反应增加。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基于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参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机制的概念 ,将以改善微循环为主并用激素疗法与传统的单纯激素疗法进行对比研究 ,观察两种疗法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1 1 2例分为 A、B组。A组 5 9例 ,为单纯激素疗法组 ;B组 5 3例 ,为以改善微循环为主并用小剂量激素疗法组。两组间性别、年龄相匹配。于治疗后 3 0 d分别统计两组的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总有效率及无效率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显效率、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 A组 ,无效率显著低于 A组。结论 提示以改善微循环为主并用激素疗法优于传统的单纯激素疗法 ,并有进一步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约30%患者预后不良,遗留后遗症,如面肌痉挛、病理性面肌联合运动、鳄鱼泪等[1],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负担和生活影响。笔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对我院临床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的65例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瞬目反射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一般在临床上多见为单侧面神经麻痹,而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则非常少见,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0.3%~2%[1]。年发病率约为五百万分之一。本文报道2  相似文献   

17.
综合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4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的发病早期(1周内)采用药物、物理、康复综合性治疗。结果 完全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有效率为86%。不完全性周围性麻痹的有效率为97%,总有效率为94%。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88%,三个疗程的有效率为100%。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痛程,显效率明显提高,一般以三个疗程为宜,老年人有伴发病者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07-12—2012-12在药物保守治疗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19~63岁,平均48岁;病程3~11d,平均5.76d。对照组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16~65岁,  相似文献   

19.
2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以一侧面部或耳后较长时间受寒或冷风吹袭发病,起病较急,常因一侧面部不适、流涎、漏水、漏饭以及嘴歪而发现.我科近几年来应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针刺,鳝鱼血外敷,中频和运动疗法综合治疗,病程缩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