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拟探索一种具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机制的种植体周骨吸收治疗方法.方法:用胶原膜作为载体.复合破骨细胞抑制荆--唑来瞵酸,制备载唑来膦酸可吸收胶原屏障膜.对其物理、化学及药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然后评价了其对骨代谢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该药膜具有良好的载药及唑来膦酸缓释能力,不仅有良好的破骨细胞抑制能力,还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ALP表达.讨论:其栽药机制可能与胶原与唑来膦酸分子间的氢键、共轭键相关.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药膜在原有屏障膜的基础上,同时具有抑制骨吸收及促进成骨反应的能力.结论:本研究首次制备了栽破骨细胞抑制剂的屏障膜,该药膜为种植体周骨缺损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实验表明唑来膦酸在BPs类药物中抑制骨吸收能力最强[1],这一效应使其对一些口腔疾病起到较好的疗效[2,3],例如:拔牙创的愈合、牙周病治疗后的牙槽骨吸收情况、种植义齿术后的骨整合情况等等。然而,近来有一些实验证实双磷酸盐(包括唑来膦酸)治疗可能会使颌骨坏死,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RONJ),这些实验的结果都只是提出颌骨坏死可能与应用双磷酸盐(包括唑来膦酸)有关,并没有证实确实是由双磷酸盐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大鼠颌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及成骨因子RANKL/OPG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颌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不同浓度(0、0.5、1.0、2.0、4.0、8.0μg/m L)唑来膦酸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较高浓度唑来膦酸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结节形成以及成骨因子RANKL/OPG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唑来膦酸≥1.0μg/m L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低浓度(0.5μg/m L)则不影响细胞增殖,高浓度唑来膦酸(2.0μg/m L)可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结节的形成。高浓度唑来膦酸(2.0μg/m L)能使颌骨间充质干细胞RANKL m RNA表达减少,OPG m RNA表达增加,且明显下调成骨因子RANKL/OPG比率。结论:唑来膦酸在高浓度时明显抑制颌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通过调节其表面RANKL/OPG m RNA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骨生成与骨吸收同时减少,骨改建过程受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临床常用第三代双膦酸盐——唑来膦酸,对大鼠颌面骨及外周骨两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新生SD大鼠中分离和培养颌骨或髂骨来源的BMSCs,观察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对2种来源BMSCs的影响。观察较高浓度的唑来膦酸对这2种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分泌的影响。结果:髂骨来源的BMSCs在唑来膦酸浓度≥2.0μg/m L时增殖受到抑制,浓度≤1.0μg/m L时增殖不受影响。而颌骨来源的BMSCs,当唑来膦酸浓度≥0.5μg/m L时细胞增殖就已受到明显的抑制。较高浓度的唑来膦酸(1.0μg/m L)可抑制颌骨BMSCs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骨钙素形成;但此浓度,对于髂骨BMSCs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的形成并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双膦酸盐对不同来源的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有差异,可为探索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膦酸盐(BPs)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对颌骨和颧骨创伤后骨改建的影响。方法:60只8~12周龄雌性C57BL6小鼠,每周2次腹腔注射唑来膦酸和地塞米松,以腹腔注射缓冲液为对照组。1周后将小鼠右上颌第一磨牙拔除,右侧颧骨制造骨创伤,后继续给药分别至术后第1天、第3周和第8周。小鼠安乐死后,取颌骨和颧骨,经不同处理后进行Micro-CT扫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谱-色谱联用检测。结果:经双膦酸盐联合地塞米松处理后,颌骨和颧骨的骨改建均被抑制,出现骨细胞凋亡、辐射不透性死骨形成、炎症反应、骨小梁形态紊乱等现象,同时颌骨沉积的唑来膦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颧骨(P<0.05)。结论:双膦酸盐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可引起小鼠颌骨和颧骨创伤后的骨改建被抑制。  相似文献   

6.
双膦酸盐性颌骨骨坏死(bisphosphonate 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 BRONJ)发生于使用双膦酸盐治疗的骨质疏松症、骨转移癌和其他骨破坏性疾病患者中,是一种严重的颌骨坏死。双膦酸盐与骨组织中的矿物质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在骨吸收的过程中进入破骨细胞并产生毒性作用,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代谢,因此双膦酸盐具有明显的抗骨吸收的作用。双膦酸盐根据其侧链的不同而分为含氮以及非含氮两大类,含氮类双膦酸盐比非含氮类双膦酸盐具有更强的抗骨吸收的作用。Marx在2003年首次报道了静脉注射唑来膦酸会导致颌骨坏死,从那以后双膦酸盐颌骨骨坏死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然而关于双膦酸盐引起骨坏死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对双膦酸盐颌骨骨坏死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及其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代谢疾病,病因复杂且缺乏有效防治方法,剩余牙槽嵴吸收是全身性OP的局部及早期表现,种植体能否在患有OP的颌骨中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尚存争议,本文对OP的遗传学病因,代谢,愈合及其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和提高种植体骨结构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龚雪  钱文昊  苏俭生 《口腔医学》2022,42(7):587-592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对大鼠颌面骨和外周骨创伤后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周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唑来膦酸(80μg/kg)和PBS。用药两周后,在全麻下拔除一侧上颌第一磨牙,并在同侧胫骨近心端制备骨缺损,缝合创口,继续用药至术后1、4和12周后分批处死,分离并收集骨组织样本。Micro-CT分析各组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HE和Masson染色分析骨缺损区软组织愈合情况、新骨形成情况、有无炎症反应和死骨形成等。ELISA法检测骨改建过程中关键因子RANKL和OPG的表达。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实验组拔牙创表面高低不平,中部浅凹处可见游离的死骨片,而对照组拔牙创新骨形成区域与周边骨质均匀连续,进行了正常的生理性骨改建。实验组胫骨缺损区愈合,骨皮质完整连续,较对照组厚且致密,骨松质内的新生骨亦明显较对照组排列紧密。术后4周和12周,实验组胫骨BV/TV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颌骨BV/TV值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颌骨拔牙创黏膜未愈合或延迟愈合,未愈合的黏膜下方可见暴露骨坏死,骨质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且周围伴有大...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代谢疾病,病因复杂且缺乏有效防治方法。剩余牙槽嵴吸收是全身性OP的局部及早期表现,种植体能否在患有OP的颌骨中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尚存争议。本文对OP的遗传学病因、代谢、愈合及其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和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豆畀黄酮对牙槽骨、颌骨和胫骨骨代谢的作用,为临床上防治骨代谢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切除成年雌性大鼠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并对大鼠进行四环素荧光双标记。光镜观察大鼠牙槽骨、颌骨的组织学改变;荧光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大鼠胫骨骨代谢的情况,并计算四环素双标记线间的平均距离(distance of double label,DDL)和矿化沉积速率(mineral appositional rate,MiAR)。结果大豆畀黄酮治疗后。牙槽嵴边缘和颌骨骨小梁附着较多的戍骨细胞,骨质较致密,未见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现象。荧光显微镜下。大豆畀黄酮治疗组双标线减少、间距变窄,DDL和MiAR均有显著下降。结论大豆畀黄酮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并对骨形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最终抑制了雌激素下降造成的骨转挟率的增高,可用于颌骨乃至全身骨质疏松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