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ABPM)波动规律及范围,用于高血压的诊断、预防及其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美国AMR-4型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高血压患者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岁)的动态血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共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岁)。结果各时间点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均值SBP和DBP均高于正常老年人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讨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SBP、PP升高、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老年和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差异,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高血压科就诊的83例2周内未服药的高血压病患者,60岁≤年龄<80岁患者40例作为老年组,18岁≤年龄≤30岁患者43例作为青年组.2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的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和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青年高血压组[(61±12) mm Hg(1 mm Hg=0.133 kPa)比(52 ±9)mm Hg,(0.44±0.07)比(0.37±0.06),(11±2)%比(8±2)%,均P<0.01];24 h平均舒张压和24h平均心率明显低于青年高血压组[(79±10) mm Hg比(88±12)mm Hg,(69±8)次/mint比(74±9)次/min,均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主要以动态脉压增大和24h收缩压变异性升高为特点;而青年患者以24h平均舒张压升高为主.因此,临床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不仅要有效降低平均收缩压水平,还要改善脉压和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据称,门诊血压升高而动态血压正常的患者的预后好于持续动态血压高的患者.然而当前的指南强调应当重复测定门诊血压以便考虑开始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差别.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8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变异性以24 h ABPM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S)作为长时血压变异(LBPV)的指标.结果: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白昼、夜间及24小时的收缩压的变异性均大于舒张压的变异性,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血压变异性大于舒张压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对EH所致的靶器官损害(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左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有明确的昼夜模式,动态血压中有“杓”型变化者比无“杓”型变化者的EH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血压负荷〉40%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信号之一。结论:了解EH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化对预测EH并发症的发生和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注重夜间血压降低是减少脑血管病发生的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多种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血压监测 (ABPM )技术能定量揭示血压的总体高度、波动状况和昼夜变化 ,可以全面、客观的反映高血压病病人药物治疗期间 2 4h内的血压变化情况 ,因此常用于临床评价降压药物效能 ,但多为单个药物的研究。本研究选择、比较几种临床常用降压药物 (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和苯那普利及其联合用药对 1、2级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疗效 ,并观察各药对 2 4h血压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32 7例为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住院的高血压病病人。动态血压及相关检查资料完备 ,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剔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 相似文献
8.
讨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强调降压治疗兼顾代谢疾病。方法对67例高血压病和35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与高血压病比较餐后血压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123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根据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杓型组和反勺型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24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杓型血压类型占5%(6例),非杓型血压类型占58%(71例),反杓型血压类型占37%(46例)。②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观察,杓型组、非构型组与反杓型组间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mm)(22.4±2.45,26.5±4.49,31.3±5.16)、室间隔厚度(mm)(9.4±1.10,10.6±1.13,11.2±2.50,)、左室后壁厚(mm)(9.0±0.91,9.3±1.02,9.7±1.41)、每搏量(ml)(61.1±16.24,55.2±13.21,45.1±17.36)射血分数(%)(58.21±10.13,52.33±9.81,46.26±12.66)、左室质量(g)(182.7±61.02,202.1±44.51,224.5±43.32,)、左室质量指数(g/m2)(101.3±32.62,110.4±25.71,124.1±22.54)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反杓型血压较杓型及非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更为显著;而非杓型血压较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老年高血压患者7d家庭自测收缩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 d 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于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4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7 d 家庭自测血压监测及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检测。根据7 d 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用标准差表示)的三分位,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变异性组、中变异性组及高变异性组3组。结果高变异性组 FMD 和 NMD 明显低于中及低变异性组,中变异性组明显低于低变异性组,P <0.05。FMD 及 NMD 与收缩压变异性(r 分别为-0.635及-0.448,P 均<0.001)、舒张压变异性(r 分别为-0.187及-0.186,P 均<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用家庭自测平均收缩压及家庭自测平均舒张压进行校正后,收缩压变异性仍与 FMD 及 NMD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家庭自测血压变异增高可能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及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氨氯地平联合组(55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氨氯地平片)及美托洛尔联合组(55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老年人55例为正常血压组;比较血压、BPV、心肾功能及炎症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美托洛尔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09%。用药8周后,美托洛尔联合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和24 h DBPV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LVEF明显上升(P<0.05),NT-proBNP、Cys-C、Scr和hs-CRP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6%。上述指标与氨氯地平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 SBPV是NT-proBNP和LVEF的独立影响因素,也是Cys-C和Scr的最大影响变量。结论:厄贝沙... 相似文献
13.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EH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EH组33,以及体质指数(BMI)、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血清脂联素浓度;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浓度,计算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常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检测。EH组以UAE值为基础,分为MA(-)/EH亚组和MA(+)/EH亚组。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H组脂联素浓度不呈正态分布,取其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EH组lg(脂联素浓度)为(0.96±0.21)mg/L,对照组为(1.06±0.16)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4,P〈0.01)。EH组UAE〈30mg/24h20例,30—300mg/24h40例,2组lg(脂联素浓度)与UAE呈显著负相关(r=-0.532,P〈0.01),校正各因素后仍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r=-0.279,P=0.036)。EH组中动态血压节律杓形34例,非杓形26例,UAE分别为(21.17±11.08)mg/24h和(28.20±12.48)m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0,P〈0.05),2组lg(脂联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H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低于正常对照者,低脂联素血症与EH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EH患者中,MA伴有血清脂联素浓度的降低。低脂联素血症与EH患者MA的发生密切相关,脂联素可能有保护EH患者肾脏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促进了MA的发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根据其是否伴高尿酸血症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143例)和高尿酸血症组(54例);根据血清尿酸(SUA)水平四分位数分为Q1组SUA≤282.35 μmol/L(49例),Q2组282.35 μmol/L406.65 μmol/L(49例)。所有患者入院3 d内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血压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LASSO回归筛选高尿酸血症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7.4%。与无高尿酸血症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男性占比及高血压分级更高,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血尿酸(SUA)水平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排泄分数(FEUA)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Q2组占比逐渐下降,而Q4组占比逐渐上升,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4.578,P<0.05)。与无高尿酸血症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日间收缩压平均值(DDBPX)、夜间收缩压平均值(NDBPX)、舒张压的加权标准差(DBPwSD)及心率变异性(HRV)均升高(P<0.05)。以LASSO回归筛选出的高血压分级、DBPwSD、TG、eGFR、FEUA作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wSD、TG水平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eGFR、FEUA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舒张期BPV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选取40~91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18 例进行24 h态血压监测,其中男性68 例,占57.6%;女性50 例,占42.4%.并将年龄分为中年(40~64岁)、老年(65~79岁)和高龄(80~91岁)三组.结果 男性24 h、白昼和夜间平均舒张压都高于女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收缩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高血压病人收缩压随年龄组增高而上升,舒张压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65.1%、75.0%和93.5%,随着年龄组增高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趋势χ2 =7.759,P〈0.01).结论 高血压病人昼夜节律异常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昼夜节律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隐匿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门诊体检人员600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3组隐匿性高血压的发病率。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隐匿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隐匿性高血压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分为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计算各型患者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重度脑白质疏松患病率均与杓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而非杓型、反杓型分别与超杓型比较有差异,非杓型与反杓型比较无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夜间血压较白昼明显下降的患者对脑白质疏松的程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