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30例均经病理证实,单侧108例,双侧22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37例(28.5%),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7例(13.1%).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多灶性特点,故初次手术应该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并根据术前超声、其他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探查情况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gularity of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rational surgical methods.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130 c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Totally 130 cases were all confirmed by pathology, including 108 cases of unilateral lesions, 22 cases of bilateral lesions. 37 cases (28.5%) had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17 cases ( 13.1 ) % occurred lateral of neck lymphatic metastasis. Conclusions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is often multifocal, so the initial surgery should be thyroidectomy or subtotal resection and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should be done, Wheather to perform the lateral neck lymph node dissection or not should be based on preoperative ultrasound and other imaging data and inrtaoperativcly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BRAF~(V600E)基因突变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 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探讨其对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LND)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304例c N0 PTMC患者的BRAF~(V600E)基因突变状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等因素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c N0 PTM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86.8%,有无伴发桥本甲状腺炎(HT)的c N0 PTMC患者间BRAF~(V600E)基因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7,P=0.026)。年龄<45岁(χ2=5.049,P=0.025)、多灶(χ2=4.072,P=0.044)和肿瘤直径>7 mm(χ2=3.922,P=0.048)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52,95%CI(0.31,0.88)]、病灶数[OR=1.74,95%CI(1.03,2.95)]是影响c N0 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结论c N0 PTMC的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是否伴发HT有关,且年龄<45岁和多灶的c N0 PTMC患者应行预防性CLND;BRAF~(V600E)基因突变尚不能指导c N0 PTMC患者是否行预防性CLND,尚需建立危险风层评估体系进行前瞻性研究,精准制定不同风险人群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32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孙保存  邱志强 《天津医药》2012,40(8):829-83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比2001年及2010年两年间PTMC患者的检出率,应用普通光镜观察病灶数量、颈部淋巴结癌转移、包膜侵犯情况以及伴随病变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10年间PTMC共287例,其中多灶性PTMC 63例;2001年PTMC共39例,其中多灶性PTMC 6例,2010年检出均高于2001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2)两年间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侵犯包膜的发生率均表现为多灶性PTMC均显著高于单灶性PTMC,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3)多灶性PTMC常伴随发生桥本氏甲状腺肿,单灶性PTMC常伴随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PTMC的检出率有所升高,且多灶性病变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包膜侵犯,可能是一组更具侵袭性的PTMC.  相似文献   

4.
杨海竹  贺建业 《中国医药》2013,8(8):1107-1108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与甲状肿瘤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LND)(双侧组,7例)和单侧CLND(单侧组,13例)和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对比观察,探讨两种术式致甲旁低的发生率和临床表现.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正常出院.双侧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6例,单侧组发生3例(P=0.017);双侧组出现肢体感觉异常3例,单侧组无病例出现症状(P =0.031).术后双侧组甲状旁腺激素下降较单侧组明显(P=0.006).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机会较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明显增加,发生肢体感觉异常的机会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PTMC)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 N0)PTMC患者发生Ⅵ区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患侧甲状腺根治性切除+颈Ⅵ区淋巴清扫术的120例c N0PTM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分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组(40例)和未转移组(80例),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PTMC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3.3%,单侧癌灶部位(P<0.05)、甲状腺包膜侵犯(P<0.05)、单侧多灶性PTMC(P<0.01)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c N0PTMC有较高的颈部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在切除甲状腺的同时清扫颈Ⅵ区的淋巴结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有相关危险因素者。  相似文献   

6.
吴俊平  晏军  黄河  曾惟标  孔珊珊 《江西医药》2021,56(10):1605-1609
目的 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临床病理和超声特征危险因素进行了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方法 数据库搜索研究PTMC中LLNM的临床病理和超声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运用RevMan5.3软件分析PTMC中LLNM的临床病理和超声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项研究共涉及46610名患者,综合分析显示,年龄小于45岁,男性患者,甲状腺外浸润,肿瘤多灶性,肿瘤>0.5cm,中心淋巴结转移,与包膜接触面积>25%,肿瘤钙化,上部肿瘤与PTMC中LLNM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而桥本氏甲状腺炎、实体瘤、肿瘤低回声等临床超声表现与PTMC的LLNM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我们的分析发现了与PTMC中LLNM相关的几个临床病理和超声相关因素,PTMC患者术后仍需要重视颈侧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状腺癌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1]。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为分化程度高,肿瘤生长速度慢和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目前对于PTC患者的手术方式并不完全统一,尤其对于PTC患者是否需常规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仍存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常规行CLND会增加喉返神经、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Ⅵb区)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136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Ⅵb区转移率及影响因素.结果:136例中,浅层淋巴结(Ⅵa区)转移96例(70.59%),Ⅵb区转移31例(22.79%).清扫方式、病灶直径、Ⅵa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纯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单纯乳头状甲状腺癌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方法:选取合并HT的PTC病例38例及单纯PTC病例89例,对比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癌结节大小、超声特征、术前TSH水平、中央组淋巴结(central Iymphnode,CLN)转移发生率等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单纯PTC组肿瘤大小(1.41±0.83)cm,合并HT的PTC组肿瘤大小(0.72±0.51)cm,P值0.039。单纯PTC组术前TSH水平(1.51±0.53)mIU/L,合并HT的PTC组术前TSH水平(2.31±0.62)mIU/L,P值0.001。单纯PTC组CLN转移率69.7%,合并HT的PTC组CLN转移率31.6%,P值0.011。结论:两组病例在发病年龄、性别、超声特征上无统计学差异。单纯PTC组肿瘤大小大于合并HT的PTC组,其CLN转移发生率也高于合并HT的PTC组,说明HT可能是PTC肿瘤结节发展的限制因素。单纯PTC组术前TSH水平低于合并HT的PTC组,提示血清TSH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辨别两类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手术疗效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因素的差异。同时,分析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8年,所有患者均健在。术后10例出现伴有口周或肢端麻木等症状的低钙血症,4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3例患者术后2年内发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在术后^131I扫描中发现有肺转移。转移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1,肿瘤大小、被膜外侵犯比例和肿瘤位于上极比例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PTMC患者的方法;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块位于上极和侵犯被膜外组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 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甲状腺乳腺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40例患者中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2岁,原发肿瘤平均直径7 mm,25例(62.5%)为双侧微小癌,11例(27.5%)原发肿瘤侵出甲状腺包膜,21例(52.5%)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后3例(7.5%)出现低钙血症表现,2例(5.0%)出现声音嘶哑,术后3~6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侵袭性较高,因其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0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存档蜡块标本中CD105的表达.同时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30例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肿瘤标本50例,均无CD105的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60例中41例CD105表达阳性,阳性率68.3%;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39例中34例(87.2%)阳性表达,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21例中7例(33.3%)阳性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105在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组织的血管中无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05呈高表达.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增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重要信号.CD105高表达,MVD值越高,肿瘤转移性越强,预后越差.CD105可以作为一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潜在性转移的参考benwenj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0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存档蜡块标本中CD105的表达.同时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30例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肿瘤标本50例,均无CD105的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60例中41例CD105表达阳性,阳性率68.3%;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39例中34例(87.2%)阳性表达,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21例中7例(33.3%)阳性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105在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组织的血管中无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05呈高表达.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增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重要信号.CD105高表达,MVD值越高,肿瘤转移性越强,预后越差.CD105可以作为一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潜在性转移的参考benwenj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0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存档蜡块标本中CD105的表达.同时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30例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肿瘤标本50例,均无CD105的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60例中41例CD105表达阳性,阳性率68.3%;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39例中34例(87.2%)阳性表达,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21例中7例(33.3%)阳性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105在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组织的血管中无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05呈高表达.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增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重要信号.CD105高表达,MVD值越高,肿瘤转移性越强,预后越差.CD105可以作为一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潜在性转移的参考benwenj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0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存档蜡块标本中CD105的表达.同时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30例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肿瘤标本50例,均无CD105的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60例中41例CD105表达阳性,阳性率68.3%;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39例中34例(87.2%)阳性表达,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21例中7例(33.3%)阳性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105在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组织的血管中无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05呈高表达.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增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重要信号.CD105高表达,MVD值越高,肿瘤转移性越强,预后越差.CD105可以作为一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潜在性转移的参考benwenj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剑翔  林红军  叶新华  王亚丽  袁涛 《江苏医药》2012,38(15):1773-1775,186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超声显像特征。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61个结节)PTMC的超声表现,观察结节内部回声、纵横比、边界、微钙化、形态、囊变、血流。选取同期58例65个直径≤1.0cm的良性结节作为对照组。结果 PTMC超声特征为:低回声占92%,纵横比≥1的占67%,边界不清的占75%,微钙化者占54%,形态不规则者占64%,实性结节占9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用极低回声、纵横比≥1、微钙化三种PTMC超声特征进行并联试验,其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74%,诊断符合率达82%。结论 PTMC超声显像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是否合并HT分组比较,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9例PTMC中,男女比例1:2.6,年龄(44.4±12.4)岁,术前甲状腺功能正常者97例(81.5%),肿瘤平均最大径(6.8±2.3)mm,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6例(30.3%),合并HT 41例(34.5%)。与未合并HT组相比,合并HT组中女性更多,发病年龄较小,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较高,肿瘤最大径较小,相互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HT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36.6%)稍高于未合并HT组(26.9%),且与年龄、肿瘤最大径显著相关。结论 PTMC合并HT在较年轻的女性、术前血TSH水平偏高者中较常见。起病年龄较小、癌灶最大径≥7.0 mm时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0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存档蜡块标本中CD105的表达。同时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30例标本作为对照。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肿瘤标本50例,均无CD105的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60例中41例CD105表达阳性,阳性率68.3%;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39例中34例(87.2%)阳性表达,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21例中7例(33.3%)阳性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05在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组织的血管中无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05呈高表达。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增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重要信号。CD105高表达,MVD值越高,肿瘤转移性越强,预后越差。CD105可以作为一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潜在性转移的参考benwenj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磊  汤铜  史加宁  李佳  郑璐  贾文俊  刘永鹏  方晶 《安徽医药》2018,39(9):1085-1087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CLT合并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有22例(61.1%)存在多发结节,21例(58.3%)位于双侧;9例(25.0%)存在多发癌灶,4例(11.1%)位于双侧。32例患者行中央区或联合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17例(53.1%)存在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结论 CLT合并的PTC有多灶性特点,手术方式建议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少数患者可行单侧腺叶+峡部切除;建议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慎重选择清扫颈侧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