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球后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皮质盲的效果,寻找治疗小儿皮质盲的治疗方法。方法40例小儿脑性瘫痪皮质盲患儿均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为双侧球后,注射后按压3 min止血,每周治疗3次,10次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评估。结果痊愈26例,有效4例,无效10例,其中22例第一个疗程见效。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球后注射治疗皮质盲有确切疗效,预后较好,年龄越小预后越好,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脑瘫(cerebral palsy)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1].临床主要表现为非进行性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常同时伴有智力障碍、癫(痫)、言语障碍等并发症.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高致残性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降低脑瘫的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脑瘫患儿放弃治疗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被放弃治疗的时间、原因及方式,以指导临床诊治和社会医疗保健等。方法收集40例在我院就诊过的被放弃治疗的脑瘫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40例被放弃治疗的脑瘫患儿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因经济原因占50%(20/40),家长对康复缺乏理解和信心占35%(14/40),其他原因如患儿基础状况差不能耐受康复者占15%(6/40)。放弃治疗的方式包括:不给任何治疗10例,尝试但非正规治疗12例,安慰性治疗15例,采取迷信方式3例。结论脑瘫患儿的治疗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脑瘫儿童的潜能,使其能独立地参与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血清锌元素锌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头皮针采取指端末梢静脉血,检测200例脑瘫患儿(脑瘫组)血清锌水平,并与3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脑瘫组血清锌水平为(47.19±1.53)μmol·L-1,正常对照组为(67.77±1.60)μ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存在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脑瘫患儿应补充锌以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改善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在河南省内3家医疗单位采用统一标准,对照组296例患儿给予综合康复治疗,3周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周,共治疗3个疗程。穴位注射组281例以及肌内注射组287例患儿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于每周二、四、六给予穴位及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每疗程10次,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周,开始下一疗程治疗,共计3个疗程。每疗程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穴位注射组与肌内注射组在降低肌张力(Ashworth评分、sEMG数值)、提高运动功能(盖泽尔评分、GMFM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穴位注射组优于肌内注射组(P0.05)。结论对于3岁以下痉挛型脑瘫患儿,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6例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 :药物局部注射 (治疗组 ) 5 4例 ,隔天 1次 ,10次为一疗程 ;B组 :上田敏法 (对照组 ) 42例 ,1次 /d ,2 0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注射疗法使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活跃 ,再生过程加强 ,肌肉软化松解 ,从而达到降低肌张力的目的 ,为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高压氧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文献,按纳入标准对文献严格筛选后提取相关信息。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压氧+基础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标准化均数差(SMD)=0.30,95%CI(0.08,0.52),P=0.007]、Gesell评分[OR=5.54,95%CI(2.76,11.14),P0.0001]和发育商[(SMD)=1.08,95%CI(0.86,1.31),P0.0001]均高于单纯基础治疗的患儿。结论高压氧治疗脑瘫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纳入的文献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少,故尚需要进一步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来揭示高压氧对脑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DR)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行SDR的13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66项(GMFM-66)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粗大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价双下肢目标肌群痉挛程度,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GMFM-66评分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下肢目标肌群双侧内收肌(Z=-8.164,P=0.000;Z=-8.304,P=0.000)、双侧腘绳肌(Z=-7.424,P=0.000;Z=-7.123,P=0.000)、双侧腓肠肌(Z=-9.328,P=0.000;Z=-9.605,P=0.000)、双侧比目鱼肌(Z=-9.349,P=0.000;Z=-9.543,P=0.000)肌张力不同程度下降,术后GMFCS分级总体改善率为34.35%(45/131),无一例GMFCS分级升高。不同GMFCS分级患儿手术前后GMFM-6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030,P=0.000),G...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相关外部环境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2年门诊、住院以及开封市福利院收养的2~12岁脑瘫患儿,分为家庭、医院、福利机构三种环境组共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家庭环境组以调查前3个月未住院患儿,福利机构环境组近3个月无家庭及住院患儿,医院环境组以在院或出院2周内患儿。采用儿童生存质量的PedsQL4.0普适性核心量表对患儿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脑瘫患儿生存质量与父母的籍贯、教育程度、家庭总月收入、所在环境4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患儿总体生存质量同父母教育程度呈负相关,同家庭月收入、所在环境(家庭、福利机构、医院)呈正相关。结论家庭经济状况和所在环境是影响脑瘫患儿生存质量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动态脑电图在脑瘫患儿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脑瘫患儿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使用MB-8000型8道AEEG仪对我院2004-05~2008-05住院的128例脑瘫患儿进行监测.结果 本组128例中正常44例(34.4 %),异常84例(65.6 %).AEEG异常率相比,χ2= 8.38,P<0.01. 结论 脑电图为无创伤性了解脑部损害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动态脑电图为脑瘫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脑瘫患儿应普查脑电图,了解患儿脑细胞的功能状态,尤其早期发现样放电,预防二次脑损害有重要价值,是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瘫患儿听力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耳前三穴、晕听区等穴位。结果痊愈53例(76.8%),显效10例(14.5%),有效5例(7.24%),无效1例(1.45%),总有效率98.55%。结论针刺耳前三穴和晕听区对治疗脑瘫患儿伴听力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脑瘫患儿听力障碍6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瘫患儿听力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耳前三穴、晕听区等穴位。结果痊愈53例(76.8%),显效10例(14.5%),有效5例(7.24%),无效1例(1.45%),总有效率98.55%。结论针刺耳前三穴和晕听区对治疗脑瘫患儿伴听力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早期应用视觉注意力训练的方案对其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10-2013-10我院收治的90例伴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视觉注意力训练的实验组,每组45例;比较3岁10月以上2组患儿的言语商、总智商等指标,比较3岁10月以下2组患儿的适应性及语言发育商(DQ)等指标,然后分析其治疗作用。结果 3周岁及以上实验组患儿的言语商、总智商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10月以下的实验组患儿发育商(DQ)等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中小于3岁10月脑瘫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6%,而3岁10月及以上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视觉注意力训练的方案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障碍,作用明显,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刺疗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疗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4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2组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功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其他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智力测评采用盖泽尔发育量表(Gesel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DQ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2组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Q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儿进行个体化的认知功能障碍训练治疗,可提高患儿的理解认知能力,提高脑性瘫痪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发育商或智商,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穴位与肌肉定位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与肌肉定位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根据患儿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对照组运用Bobath神经发育疗法、智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推拿、电疗、脑细胞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肌肉功能定位水针注射治疗。2组治疗前后运用小儿智能发育检查表(CDCC)评定表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作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后主要指标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位点加穴位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对小儿早期脑瘫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儿童脑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5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肌力训练组,30例)和常规康复治疗组(28例)。两组患儿入组后开始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2周后改由家长在家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6周、12周进行以下评定:(1)综合痉挛量表(CSS);(2)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3)步行速度。结果两组患儿的CSS、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氏0.05),GMFM评分、步行速度治疗后6周、12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氏0.05)。结论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脑瘫患儿母亲焦虑情绪调查及心理干预前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母亲的情绪问题及不同疾病程度脑瘫患儿母亲的焦虑情绪是否有差异,并了解心理干预前后的变化。方法研究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病区住院的轻、中、重度脑瘫患儿母亲各20例,并采用认知疗法、心理疏导等心理干预措施给予治疗,对照组系儿保科正常儿童的母亲共30例。结果脑瘫患儿母亲焦虑自评量表的粗分及标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脑瘫患儿母亲焦虑自评量表得分高于轻度脑瘫患儿母亲(P〈0.01),心理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脑瘫患儿母亲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不同疾病程度焦虑症状不同。心理治疗能有效缓解脑瘫患儿母亲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