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壮 《内科》2013,8(3):276-277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并均需要进行胃镜、肠镜检查的患者998例。按照自愿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0例和对照组498例,观察组实施一次性麻醉胃肠镜联合检查,对照组在不同时段内分别进行无痛胃镜、肠镜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反应、检查所需时间、术后反应以及麻醉药物的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检查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短;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对于需要进行胃镜和肠镜检查的患者来说,是一个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单独用于胃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彭州市人民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成年患者150例,按照麻醉用药分为丙泊酚组60例和联合组90例。丙泊酚组患者行胃肠镜检查时单独应用丙泊酚,联合组患者行胃肠镜检查时给予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及麻醉5 min、10 min、15 min、30 min和麻醉结束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过程中心肺并发症、记忆缺失发生情况及丙泊酚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及麻醉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和麻醉结束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缺氧、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暂停及记忆缺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少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丙泊酚相比,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能降低胃肠镜检查中丙泊酚用量,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并发症及记忆缺失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为避免其可能诱发的心脑血管意外,临床常采用麻醉下行胃肠镜检查,但老年患者对麻醉药物耐受性差,且多伴有心肺脑血管疾病,麻醉胃肠镜检查存在一定风险.2000年4月~2006年5月,我们对580例老年患者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现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1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9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丙泊酚的用量、镇痛效果和对诊疗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6.8%(P0.05);对照组中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对照组的患者对诊疗的总满意度为62.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可提高患者对诊断与治疗的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2001年5月-2006年5月,我们将丙泊酚复合超小剂量氯胺酮用于50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并对其麻醉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诊疗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需作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无痛胃肠镜诊疗术,在进行胃肠镜检查和治疗前,给予患者麻醉镇痛;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胃肠镜检查和治疗。观察2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等生命指征,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胃肠镜诊治疗前后HR、SpO2及BP变化较为平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胃肠镜诊治前后HR、BP变化波动幅度较大,但SpO2的变化较平稳,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76%;观察组患者胃肠镜诊治前非常紧张人数所占比例1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胃肠镜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咽喉反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胃肠镜操作的满意度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诊疗术与常规胃肠镜相比,具有适应性好、减轻患者疼痛、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检查过程中对患者HR、SpO2、BP等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且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价格昂贵,在临床上普及还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在中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40~72岁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组)和对照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每组各52例,将两组患者的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VRS及术后2min的Ramsay评分,术前、术中5 min、术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唤醒时间、术后VRS评分、术前、术中5分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在中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治中效果良好,不良反应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胃肠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普通胃肠镜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不少患者因此拒绝检查,延误诊治.无痛苦胃肠镜是指在内镜检查时适当应用镇静剂,使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在无痛苦的过程中完成整个检查.我院自2002年起开展无痛苦胃肠镜术,已完成无痛胃肠镜检查57 383例、自控镇痛麻醉(PCA)肠镜检查4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肠道准备对无痛胃镜检查黏膜清晰度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2019年9至10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接受无痛胃镜和肠镜健康查体的某单位员工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90例术前进行肠道准备,胃肠镜在一次麻醉中完成;对照组78例先行无痛胃镜检查,择期再行肠道准备和无痛肠镜检查。对比两组胃镜检查时胃底、胃体、胃窦黏膜清晰度评分和总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异常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胃底、胃体、胃窦各部位黏膜清晰度评分和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54±0.56)分vs.(2.01±0.73)分、(1.67±0.57)分vs.(1.99±0.67)分、(1.40±0.58)分vs.(1.63±0.61)分、(4.32±1.21)分vs.(5.63±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麻醉异常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服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电解质散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可提高胃黏膜清晰度,且不会增加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0.
无痛胃肠镜对伴发心血管病患者的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又称全身麻醉胃肠镜)在伴发心血管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观察34例伴发高血压病、22例伴发冠心病的患者在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血压、心电图、Sp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伴发高血压病者收缩压下降5~13mmHg,舒张压下降5~10mmHg。伴发冠心病者心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心电图上心律及ST段无异常变化。SpO2大于95%。全部患者在受检后5分钟内苏醒。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对伴发高血压者是安全的,对伴发冠心病、无严重心功能不全及房室传导阻滞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异丙酚合并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胃肠镜联合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326例采用静脉麻醉下胃肠镜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静脉麻醉下胃镜(胃镜组)或结肠镜检查(结肠镜组)的老年患者进行对照,比较各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异丙酚平均用量分别为联合检查组(100.4±38.5)mg、胃镜组(130.4±50.5)mg、结肠镜组(170.3±60.3)mg,所有患者均能达到胃肠镜检查的满意镇静程度,无因麻醉并发症终止胃肠镜检查者;心率、血压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例(3.1%)、6例(2.3%)和13例(4.0%),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控制适应证、术中严密监测的条件下,应用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对于老年患者胃肠镜联合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冠感染后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鼻导管联合口罩预吸氧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3年1月9日-19日来消化内镜中心进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157例新冠感染抗原测试阳性或核酸阳性的患者,根据内镜中心不同诊疗间分常规组79例和预吸氧组78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无痛诊疗,麻醉实施前鼻导管低流量吸氧3~5 L/min;预吸氧组则在等候时进行鼻导管联合口罩在麻醉实施前10 min预吸氧3~5 L/min,比较两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呛咳情况、是否完成诊疗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检查前有上呼吸道症状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导管联合口罩预吸氧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结论 新冠感染后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会出现低氧血症、呛咳等症状,即使在感染后4周仍然存在。鼻导管联合口罩预吸氧能有效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提高无痛胃肠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后运用穴位针刺方法促进麻醉后患者尽快安全苏醒,以提高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将8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呼唤、拍打 .等传统促醒方法;观察组在传统促醒方法的基础上予针刺内关、合谷穴.观察2组患者术后清醒程度、神经功能敏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清醒程度、神经功能敏感度上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无痛性胃肠镜检查后采用传统促醒方法联合穴位针刺,具有安全、快速、舒适的作用,降低了麻醉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小儿麻醉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儿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传统治疗方法风险大,患儿依从性差,且术程痛苦,严重影响了手术质量。自1998年开始,我院在麻醉肠镜下行小儿结肠息肉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9例。观察组首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对照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对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T_1、T_2时MAP明显低于T_0,对照组T_1时MAP明显低于T_0;两组T_1时HR明显低于T_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T_1时MAP及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丙泊酚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为优的患者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69%(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具有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胃肠镜检查患者应用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时间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0例;观察组行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苏醒时间、生命体征[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离室时间。结果经胃肠镜检查10 min后,观察组DBP、SBP、HR、SpO2与检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R、SpO2明显低于检查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头晕、呛咳、躁动、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胃肠镜检查中使用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缩短苏醒时间与手术时间,对生命各项体征影响较小,此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麻醉胃肠镜检查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行麻醉胃肠镜检查术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胃肠镜检查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焦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的服务态度满意度(95.5%)、术前术后提供的护理措施满意度(98.5%)及健康教育满意度(9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胃肠镜检查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临床患者护理安全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有积极影响,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对无痛胃肠镜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共232例(胃肠镜136例,肠镜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后者单用异丙酚麻醉,观察组在异丙酚的基础上加用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以及术后恶心感评分(VA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中观察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异丙酚用量为(83.39±7.92)mg,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21.83±17.74)mg(t=-6.992,P=0.000);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1.782,P=0.036),但两组间的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应用于无痛胃肠镜的麻醉效果及血液动力学安全性优于单用异丙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程化护理干预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在胃肠镜检查前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流程化护理干预。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的麻药使用量、检查操作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检查前5 min及麻醉清醒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麻药用量、检查操作时间小(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进行流程化护理干预可有效调整其心理状态,缩短检查操作时间,减少麻药使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70岁以上老年患者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芬太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在≥70岁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826例采用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且年龄≥70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成2组:A组,70~80岁,618例,其中接受胃镜检查者342例,肠镜检查者276例;13组,〉80岁,208例,其中接受胃镜检查者112例,肠镜检查者96例。另随机抽取同期接受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的年龄〈70岁的患者600例(胃镜检查者400例,肠镜检查者200例)作对照。总结分析胃肠镜检查情况,比较相同检查方式下各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接受静脉麻醉患者均未发生胃肠镜检查穿孔及死亡等严重事件,亦无一例因麻醉并发症终止胃肠镜检查,均能达到胃肠镜检查的满意镇静程度。对应检查方式下,随年龄增加异丙酚用量均减小:胃镜检查时,异丙酚平均剂量A组为(54.22±21.36)mg,B组为(40.22±12.46)mg,对照组为(86.44±34.26)mg;肠镜检查时,A组为(82.56±40.64)mg,B组为(45.36±15.44)mg,对照组为(102.23±46.32)mg。相同检查方式下各组心率、血压变化程度不大,组内前后两观察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SpO2影响较大,A组和B组共18例出现SpO2〈90%,主要为唾液误吸入气管引起呛咳所致,予面罩呼吸气囊加压吸氧后短期内恢复。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条件下,适当剂量麻醉药静脉麻醉下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