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Fu缓释剂对直肠癌区域性化疗局部药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万圣云  刘弋  张俊舜 《安徽医药》2003,7(4):250-252
目的 研究直肠癌患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5—Fu缓释剂后,药物在局部的分布、扩散情况。方法 对13例直肠癌拟手术患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5—Fu缓释剂500mg,72h后手术,术中抽取肠系膜下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并取癌组织癌旁近端的肠壁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Fu浓度。实验数据采用SPSS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肠系膜下静脉血5—Fu浓度显高于同时相外周血浓度,癌组织5—Fu浓度显高于癌旁组织浓度,全组未发现全身及局部毒副作用。结论 直肠黏膜下植入5—Fu缓释剂是直肠癌术前区域性化疗的最佳途径之一;证实了区域性化疗局部5—Fu高浓度的优势,可望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肿瘤内置入5-FU缓释化疗粒子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FU缓释化疗粒子治疗组,每组6只,在每组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2×106个H22肝癌细胞,10d后均成瘤,肿瘤直径大小约1cm,对照组不进行干预,5-FU缓释化疗粒子治疗组在小鼠肿瘤中心部位植入规格为2mg的缓释化疗粒子1粒,粒子植入21d后处死小鼠,测定肿瘤的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计算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抑制率,对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学变化。结论对照组5-FU缓释化疗粒子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在粒子植入21d后肿瘤体积分别为(14425.80±2656.91)mm3、(4997.29±538.71)mm3。与对照组比较,5-FU缓释化疗粒子治疗组体积抑瘤率为65.36%,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组肿瘤细胞生长良好,治疗组肿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坏死。结论 5-FU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李欣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46-146
肝癌血供非常丰富,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发病早期就有血管侵犯和肝内转移的倾向,故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转移和侵袭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寻找新的特异性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靶点成为HCC研究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5-氟尿嘧啶(5-Fu)肝动脉内持续输注联合低剂量顺铂(DDP)(肝动脉内FP方案化疗)治疗原发性弥漫型肝癌的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方法 治疗组31例接受肝动脉内持续输注5-Fu 500mg/d,连用3~4周,DDP5mg/(m^2.d),静脉输注,每周用5天,连用3~4周为一疗程。共用2疗程。对照组接受常规介入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54.83%,进展率19.36%,卡氏评分提高率54.84%。结论 肝动脉内FP方案是姑息治疗原发性弥漫型肝癌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ACE治疗,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38.4%(25/65)的患者部分缓解:58.4%(38/65)病情稳定:生存期明显延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6.1%(30/65)、21.5%(14/65)、7.6%(5/65)。结论: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明显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多数发现已属晚期,大多数伴有肝硬化,有乙肝、丙肝等病毒携带,失去了手术切除机会.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经股动脉超选择插管化疗栓塞并用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效果好的特点.我院自1994年7月开展此疗法以来,经化疗栓塞术(TACD)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并进行疗效观察.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院1994-07-1996-12,随机选取原发性肝癌病人60例,诊断根据血清AFP、B超、CT、核磁确诊.年龄38~70岁,平均48岁,男52例,女8例,HBsAg阳性者利例,AFP>400ng/nd青44例,AFP20-390ng/nd者8…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死因第3位,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2位。由于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极大部分患者发现时HCC已处于晚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差,放化疗对HCC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肿瘤血管生成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13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2例(抗肿瘤血管生成联合介入化疗)和对照组(仅接受介入化疗)6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Kamofsky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观察组的CR+PR率为43.1%明显高于对照组2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Kamofsky评分比较,观察组的Kamof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肿瘤血管生成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治疗肝癌非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黑颗粒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移植性宫颈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5-FU、5-FU合用异黑颗粒高剂量组、5-FU合用异黑颗粒中剂量组、5-FU合用异黑颗粒低剂量组。测定小鼠脏器质量、脏器指数及抑瘤率;采用MTT法测定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5-FU组及5-FU合用异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65.63%,77.29%,87.31%和69.93%。与5-FU组比较,5-FU合用异黑颗粒各剂量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肝脏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5-FU合用异黑颗粒高、中剂量组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显著增强(P<0.05)。结论异黑颗粒对化疗药物5-FU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小鼠原位移植H22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智 《河北医药》2010,32(18):2489-2492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化疗组(5-氟尿嘧啶,5-Fu),华蟾素注射液组,化疗(5-Fu)+华蟾素注射液组,每组10只。进行原位移植H22肝癌造模。给药结束第3天,摘取小鼠肿瘤组织和胸腺组织计算抑瘤率和胸腺指数,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肿瘤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取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华蟾素注射液组和单纯化疗组均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化疗+华蟾素注射液组使抑瘤作用增强;华蟾素注射液组可以增加小鼠胸腺重量及胸腺指数(P〈0.01);与模型组比较,单纯化疗组的肿瘤细胞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华蟾素注射液组的肿瘤细胞S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化疗+华蟾素组的肿瘤细胞G2/M期、S期细胞比例均高于模型组。结论 5-Fu联合华蟾素可以增加对小鼠原位移植H22肝癌的抑瘤作用,并能减轻用5-Fu进行化疗时产生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5-FU方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于我院治疗的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5-FU方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顺铂、5-FU方案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化疗方案的总有效率达到55.3%,明显优于对照组(3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P=0.0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5-FU方案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确切,可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是一种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功能及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TACE术进行治疗,患者局部麻醉后进行股动脉穿刺插管,明确肿瘤组织的供血动脉后插管并注入盐酸表柔比星20~40 mg、5-氟尿嘧啶750 mg、碘化油10~20 mL后以明胶海绵栓塞,每4周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首次TACE术治疗后72 h开始口服阿帕替尼,每次850 mg,每天1次。2组患者接受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差异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3.85%,显著高于对照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分别为(147.03±18.65)和(275.48±29.85)ng·mL^(-1),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分别为(17.49±2.63)和(24.96±3.64)ng·mL^(-1),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分别为(57.63±6.99)和(69.48±7.22)U·L^(-1),血清E-钙黏蛋白(EC)水平分别为(1798.75±189.69)和(2207.54±218.75)ng·mL^(-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28.75±17.55)和(169.74±19.83)ng·L^(-1),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分别为(1399.76±195.74)和(1589.89±209.94)ng·L^(-1),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分别为(56.30±5.74)和(63.30±6.74)ng·L^(-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分别为(986.95±101.57)和(1362.96±175.97)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中位生存期(mOS)分别为13.5和18.4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5.3和11.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腹痛腹泻、皮疹、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CE术后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控制患者病情,同时不会对患者肝功能产生严重损伤,疗效较好,但治疗期间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行奥沙利铂(OXA)联合5-FU术前动脉介入化疗(preoperative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PAIC)后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48例,PAIC+手术组48例。PAIC+手术组采用OXA联合5-FU动脉灌注化疗后手术,观察PAIC的毒副作用并比较两组无肿瘤残留(R0)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 PAIC+手术组48例中38例(79.2%)完成了R0切除;常规手术组48例中有30例(62.5%)完成了R0切除;2组患者R0切除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年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OXA联合5-FU行PAIC毒性低,显著提高进展期胃癌R0切除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能提高术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3、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邹奇飞  张峰 《江苏医药》2006,32(5):436-438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肿瘤的血管发生、入侵/转移能力和肝细胞性肝癌(HC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Ang-2和VEGF的表达,并通过对CD34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肝癌组织Ang-2表达和病理学分期、门静脉侵犯明显相关(P〈0.05)。VEGF和Ang-2均表达阳性时肝癌组织中MVD显著上调,且预后较差(P〈0.05)。结论肝癌Ang-2和VEGF的共同表达能诱导肿瘤血管发生,并和肝癌的入侵与恶性程度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临床上常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居肿瘤致死原因第3位[1]。由于PHC往往具有基础肝病,发病隐袭,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浸润转移,预后极差。目前虽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局部消融、肝动脉介入、化疗以及放疗等,但是能够手术者仅有15%,而在临床上大多数PHC在确诊时已达中晚期,此时,全身化疗就成为主要的姑息治疗手段,对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可能延长生存期具有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化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7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化疗方案和草酸铂和希罗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化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69.23%,疾病控制率为82.05%;对照组化疗有效率为35.90%,疾病控制率为58.97%。显然观察组患者的化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采用草酸铂和希罗达化疗方案对安心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化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给予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吡柔比星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杰  许虹  唐家强  李兴  周石 《中国药业》2007,16(17):44-45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性置管于靶动脉内。采用以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经动脉插管行灌注化疗栓塞,治疗间隔4~6周,共2~3个疗程。结果34例中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25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达73.5%;甲胎蛋白(AFP)有20例明显下降,4例稳定,10例略升高;毒副反应为白细胞降低7例(20.6%),血小板减少4例(11.7%),恶心、呕吐15例(44.1%),心电图一过性ST段改变2例(5.8%),脱发1例(2.9%)。结论以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栓塞方案治疗HC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索拉菲尼联合EF方案;对照组单用索拉菲尼,比较两组的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疲乏、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腹泻等,治疗组较对照组除了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略差外(P<0.05),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EF方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高,安全性好,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热灌注化疗与传统的化疗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热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30 d 2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变化及疗效。结果常规复查肝功能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后,2组患者ALT和AST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0 d,2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恢复到治疗前水平,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复查肾功能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30 d后2组患者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e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达到7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传统的化疗灌注栓塞相比,热灌注化疗治疗临床有效率高,疗效好,且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较小,有益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