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实施常规部分静脉营养,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常规鼻饲,起始奶量2ml/kg,用注射器抽取每次所需奶量,连接胃管,每2h将奶量1次性注到胃内,10~15min注完,每天递增奶量1ml/kg;观察组:起始奶量2ml/kg,以推注式电子输液泵泵入,泵入时间1h,每2h1次,每天递增奶量1ml/kg,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即每次喂养期间吸吮安慰奶嘴3~5min。观察两组早产儿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帮助早产儿尽早从肠外营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促进早产儿体质量的规律性增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春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22-2923
目的:探讨引起鼻胃管喂养新生儿发生误吸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行鼻胃管喂养发生误吸的新生儿86例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呕吐、胃内残留、吸痰、胸部物理治疗、体位不当、鼻饲管移位、管饲方法与管饲入量易引起鼻胃管喂养发生误吸.结论:针对鼻胃管喂养新生儿易发生误吸的各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吗丁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61例新生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多酶片等常规治疗,均采用鼻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吗丁啉,观察喂养不耐受好转情况.结果:吗丁啉干预治疗后,每天完成奶量增加,胃潴留量减少,体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吗丁啉能较好地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在早产儿鼻胃管喂养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孕28~32周出生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方法喂养,干预组则在每次哺乳前给予NNS。比较2组早产儿胎便排出情况、拔除胃管哺乳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早产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以及自鼻胃管喂养至拔除胃管哺乳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喂养过程中胃食管反流和胃潴留发生率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7.5%、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NNS在早产儿鼻胃管喂养过程中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消化功能,缩短胃管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5.
刘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00-1400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质量儿由于吸吮能力差,胃肠蠕动及觅食反射不健全,难以主动摄入足够的奶量.因此,有效的肠内营养治疗是早产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经鼻饲奶喂养是早产儿喂养的一种主要手段,但经胃鼻饲易引起胃食管反流、胃潴留,进而影响营养摄入.芦惠和薛辛东[1]比较鼻十二指肠喂养与鼻胃管喂养在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残留、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认为鼻十二指肠喂养优于鼻胃管喂养.本科于2005年开始应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56例早产低体质量儿(对照组)和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56例早产低体质量儿(试验组),观察经临床护理干预后的喂养效果(包括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包括呕吐、腹胀、胃残留和呼吸暂停)。结果试验组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早产儿呕吐、腹胀、胃残留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成熟,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免疫与刺激叠加干预法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 2020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80例,以摸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两组均按常规喂养模式施护,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免疫与刺激叠加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喂养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胃管拔除时间、日摄奶量、喂养过渡耗时、体重增长速率.结果 试验组喂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喂养法和鼻胃管喂养法对早产儿的作用效果。方法:将4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十二指肠喂养法组(23例)和鼻胃管喂养法组(23例);分别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体质量增长量及住院天数。结果: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体质量增长量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鼻胃管喂养法相比,十二指肠喂养法并发症较少,喂养成功率高,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增加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喂养不耐受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共61例,根据是否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奶,经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联合疗法,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每天大便次数、胃残留奶量、呕吐消失天数、每天奶量。结果治疗组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残留奶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呕吐消失天数、奶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返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减少患儿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而早产儿吸吮能力差,难以摄入足够的奶量。全肠道外营养由于价格、插管等技术,并发症等因素难以在基层单位推广。早产儿经肠道喂养在很大程度上受胃肠动力影响,效果不佳。鼻胃管喂养极易引起返流残留和误吸,鼻空肠喂养插管较深,奶汁在小肠内存留时间过短,易引起腹泻,营养吸收障碍,肠套叠等。十二指肠喂养对胃肠功能、生长发肓的影响及并发症方面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不同意见。现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新生儿监护中心住院的56例患儿,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分组,比较早产儿持续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间断鼻胃管喂养营养摄入量、体格生长指标及肠道运转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来评估两种喂养方法的效果,为改善早产儿喂养方法,提高营养摄入量、促进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席竹叶  赵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75-176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鼻间歇胃管喂养与持续胃管喂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于间歇胃管喂养与持续胃管喂养的20例早产儿进行临床观察,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下,观察肠道营养达418.4kJ/(kg·d)[即100kcal/(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喂养1周的液量﹙液量和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以及并发症。结果:肠道喂养热能达到418.4kJ/(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明显缩短﹙P〈0.05﹚;喂养1周后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平均进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均显著增加﹙P〈0.001﹚;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如腹胀、呕吐、胃出血、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胃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胆红素血症并发症少。结论: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管饲时并发症的预防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92例经口或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按管饲后的体位不同,分成俯卧位组(31例)、右侧卧位组(31例)、仰卧位组(30例),观察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俯卧位组及右侧卧位组的腹胀、呕吐、胃出血、呼吸暂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仰卧位组(P〈0.05);采用护理措施:选择刺激性小的硅胶胃管,确定合适的喂养时机和方法,并做好观察护理。结论管饲后采用合适的体位及加强护理是预防和减少管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10例早产儿,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护理。连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喂养状况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喂养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60,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鼻胃管营养时间、禁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344,5.245,6.781,P<0.001)。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患儿年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62,P<0.001)。结论:早产儿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可改善喂养状况,缩短鼻胃管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3月~2005年3月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实施护理干预设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进行前瞻性观察.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增加较快,胃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结论护理干预能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消化道动力,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早产儿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但因其吸吮能力差,难以摄入足够的奶量,因此鼻饲是早产儿喂养的一种主要手段。传统经鼻胃管喂养极易引起返流、残留物误吸,还可能诱发呼吸暂停,影响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方法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早产儿仅给予红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早产儿在给予红霉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残余奶量、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时间、胃潴留量。结果实验组早产儿的残余奶量、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时间、胃潴留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运用护理干预,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为临床治疗早产儿不耐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0.2 mg/kg,3次/d,于喂奶前30 min喂入,疗程5~7 d.结果:治疗组应用西沙比利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为(110±42)mL/kg,胃潴留量为(1.60±0.61)mL,体重增加(1.12±0.51)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研究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 以期为早产儿的护理探索新的适合临床推广的护理模式。选取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鸟巢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体质量、进奶量、胃管留置时间、停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观察组早产儿在体质量增加、进奶量、胃管留置时间、停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袋鼠式护理能够改善喂养情况,增加患儿体质量,缩短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抚触干预护理联合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出生的早产儿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例,A组母乳喂养联合抚触干预护理,B组奶粉喂养联合抚触干预护理,C组混合喂养联合抚触干预护理,D组为对照组,母乳喂养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上述四组早产儿出生后1个月摄奶量和白蛋白差异,以及身高、体重、头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出生后1个月,四组白蛋白与摄奶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蛋白水平与摄奶量最高,D组最低;出生后1个月四组身高、体重、头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干预护理联合联合母乳喂养更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吞咽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出生的早产儿中选取4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出生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早产儿实施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情况,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喂养良好率以及完全经口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喂养成效、奶量摄入比例以及喂养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早产儿,观察组早产儿开始喂养阶段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阶段喂养成效、奶量摄入比例以及喂养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在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于早产儿实现经口喂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