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痛肠镜在大肠疾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于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随机选择无痛肠镜200例,普通肠镜200例进行检查。结果两组检查后大肠疾病检出率:无痛肠镜组大肠疾病总检出率75%,其中大肠癌检出率14%,大肠息肉检出率25%;普通肠镜组检出大肠疾病总检出率28%,其中大肠癌检出率2%,大肠息肉检出率9%;两组检查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分:无痛肠镜组患者综合满意度99%;普通肠镜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仅为56%。结论无痛肠镜安全可靠,患者在无疼痛的全麻状态下进行检查,提高了大肠疾病检出率,无痛肠镜在诊断大肠疾病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行肠镜患者,随机选取41例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的患者以及200例非大肠癌大肠息肉的患者,并且所有入组患其大肠息肉性质均为腺瘤,进行病理研究。结果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组的年龄高于非大肠癌大肠息肉组,其息肉病理为腺上皮重度异型增生、腺上皮癌变的方面均高于非大肠癌大肠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的患者,其恶性潜能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术对大肠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对大肠镜检查发现的38例大肠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术。结果一次完全切除息肉35例,三次完全切除息肉3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其方法安全、有效、简便、适应范围广,对阻断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1526例大肠息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大肠息肉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且癌变率也增加,息肉多发生于左半结肠,内镜下息肉摘除安全经济简便。结论:大肠息肉应行内镜下摘除,特别是老年人大肠息肉,对高危人群应定期行肠镜检查,有利于癌前病变及早期大肠癌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董娜  薛娟 《江苏医药》2012,38(19):2319-2320
目的 探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肠镜检查在小儿大肠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8例疑诊大肠息肉的患儿,全部病例均先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后行肠镜检查并切除息肉.结果 388例中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阳性323例,其中12例假阳性,阴性65例;肠镜检查有363例为大肠息肉,其中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阳性311例,有52例未发现息肉.两者诊断符合率86%.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与肠镜检查相结合,可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险度评估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社区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通过危险度评估和FOBT联合方法进行社区大肠癌筛查,初筛高危人群(初筛阳性)经全结肠镜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四团社区共接受大肠癌筛查者2784例,收回有效数据2680份,确定高危对象539例,初筛阳性率20.11%(539/2680);高危对象接受全结肠镜检查344例,肠镜应答率63.82%(344/539),全结肠镜检查出有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等)99例,肠镜病变检出率28.78%(99/344).确诊大肠癌4例,大肠癌检出率149.25/10万(4/2680).结论: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可以有效地检出大肠的病变,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大肠息肉电切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靖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42-243
目的探讨内镜下大肠息肉电切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息肉切除,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电切大肠息肉是一种腔内外科手术,如有反复发生腹泻、腹痛、粘液便、便秘、贫血、消瘦的患者也应尽早行大肠镜检查。定期肠镜检查对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危险人群分类的大肠肿瘤检出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大肠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所有来笔者所在医院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均采用问卷调查,采用本课题组的人群分类,测量身高、体重,并记录有无糖尿病及病程,分别计算不同人群大肠肿瘤检出情况。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大肠镜检查符合纳入条件者1 035例,根据肠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共检出大肠腺瘤86例、大肠息肉106例和大肠癌69例。大肠肿瘤(大肠腺瘤+大肠息肉+大肠癌)总的检出率为25.2%(261例),其中高危人群大肠肿瘤检出率为42.2%(111/263),中危人群检出率为25.4%(48/189),低危人群检出率为23.1%(83/359),普通人群大肠肿瘤检出率为8.5%(19/224)。不同人群间检出率比较显示,高危人群大肠肿瘤检出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人群组与中危人群组大肠肿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筛查并发现大肠肿瘤的高危人群,及时加以干预,有利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大肠息肉2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且大多为腺瘤样息肉,腺瘤属癌前病变己被公认。大肠癌多数由息肉恶变而来,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病理特征,对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及降低肠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肠镜发现的226例大肠息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是大肠癌常见并发症,如何判断梗阻以上肠段的病变情况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因为常规结肠镜检查常因无法通过梗阻肠段而难以对其做出明确诊断。本资料回顾性分析在大肠癌并肠梗阻37例手术中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以评价肠镜在大肠癌并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肠梗阻是大肠癌常见并发症,如何判断梗阻以上肠段的病变情况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因为常规结肠镜检查常因无法通过梗阻肠段而难以对其做出明确诊断.本资料回顾性分析在大肠癌并肠梗阻37例手术中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以评价肠镜在大肠癌并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肠梗阻与不全性肠梗阻是消化科常见疾病,我院自2005年至201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肠镜下松解减压术治疗肠梗阻,收到满意效果。其中约10%的病例转入外科治疗,余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肠镜下松解减压术治疗痊愈出院。1适应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适应症包括:①单纯性肠梗阻;②不全性肠梗阻;③麻痹性肠梗阻;④无血运障碍的肠梗阻;⑤晚期肿瘤失去手术机会所致的肠梗阻。  相似文献   

13.
大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息肉恶变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多数由息肉恶变而来,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病理特征,对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及降低肠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近3年来肠镜发现的252例大肠息肉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342例便秘病例的初次结肠镜检查结果,并对其中148例进行结肠镜追踪检查,探索便秘和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342例便秘病例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其中已行1~3次结肠镜复查的148例病例的追踪资料。记录接受首次及追踪结肠镜检查的便秘病例的年龄、性别、镜下发现的大肠疾病;记录便秘病例中发现大肠息肉的病理类型、直径、数目。观察不同时间段结肠镜复查时大肠疾病的检出情况,分析便秘与肠道疾病的关系。结果①342例已行结肠镜检查的便秘病例的常见大肠疾病为大肠炎症、大肠息肉、结肠黑变病及大肠癌。②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在60岁以上病例组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下病例组(P<0.05)。③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26例(66.67%),男性便秘病例大肠息肉、大肠癌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④148例接受结肠镜追踪检查的病例中,便秘病程大于5年组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高于病程小于5年组(P<0.05)。结论①便秘病例的相关大肠疾病发病率依次为大肠息肉、大肠癌和结肠黑变病。②与60岁以下病例组相比,60岁以上病例组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较高。③与便秘病程小于5年组相比,便秘病程大于5年组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结肠癌31例结肠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华  徐坚 《河北医药》2005,27(8):597-597
大肠癌是引起肠梗阻常见原因之一,我院于2001年至2004年行肠梗阻肠镜检查61例,诊断为大肠癌31例,现将肠镜检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翔社区中老年人群大肠癌发病情况。方法:对50岁以上的常驻退休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全结肠镜检查进行复筛。结果 :实际参加初筛6 812人,初筛顺应率为98.1%,阳性率24.1%;应复筛1 642人,实际复筛712人,复筛顺应率为43.4%,阳性率30.4%。大肠病变肠镜检出率男高于女。检出大肠癌患者10例,其中早期癌1例,中晚期癌9例,大肠癌检出率为1.4%。大肠腺瘤11例,非腺瘤性息肉162例。结论:大肠癌综合筛查发现南翔地区居民大肠癌发病率较高;综合筛查方案对中老年人群大肠癌早发现有较好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景霞  赵改兰  高小霞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107-107,109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且大多为腺瘤样息肉,腺瘤属癌前病变已公认。大肠癌多数由息肉恶变而来,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对降低肠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目前,结肠息肉的治疗原则一般首选内镜下电切,近年用高频电治疗息肉多见报道,我们采用此法对常规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带蒂息肉47例患者进行治疗,均获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肠息肉随着大肠镜的普遍开展有很高的检出率,作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一般情况下大肠息肉均需摘除,内镜下高频电息肉摘除术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我院2001-2009年期间行大肠镜检检出息肉832例,现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社区2013年1月~2013年12月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法粪便潜血FOBT检测以及问卷调查对某社区居民进行筛查,通过初筛和精筛两个步骤来完成大肠癌的筛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23例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其阳性率为22.85%;粪便潜血FOBT检测223例患者呈现为阳性,阳性率为6.19%,经过上述两项初次筛查其结果表现为综合分析,最终明确2551人列入到高危人群,其高危阳性率为70.82%;1500例患者接受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受检率为58.80%,发现息肉、息肉样增生近1000例,发现直、结肠癌4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110例,肠镜检查率为76.67%。在40~49岁年龄组中其大肠病变的检出率为30.21%,年龄≥70岁中大肠病变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58.37%。男性患者肠镜检出率达到了56.37%,而女性患者明显较低,只有37.65%。结论:某社区居民大肠癌的发病率相对来说较高,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镜下大肠息肉电切治疗的病例选择、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80例大肠息肉肠镜下电切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80例共切除496枚息肉,其中15例Ⅱ期切除,余均一次切除成功。术中大出血1例,术后肠穿孔1例。结果表明,病例选择适当,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随访,是肠镜下行大肠息肉电切治疗成功的关键。结论该疗法是一种损伤小、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