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临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便于临床上更好地使用。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进行分析,统计,归纳。结果:我院使用的41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中,有17个品种列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症状有11类。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如注意配伍,使用剂量,滴注速度,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我院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北海  谢东萍 《中国药房》2011,(35):3344-3346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89例作统计分析。结果:涉及有不良反应药物13种,主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以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结论: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7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针对77例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特点等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针对性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观察合理药物控制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缓解改善情况。结果:不同中药注射剂之间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施合理用药观察后患者不良反应均有所缓解及改善。结论:在运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大监测、控制及管理力度,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使用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DDDs及其排序、不良反应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有逐年增加趋势,但增幅有所减少;中药注射剂DDDs增长趋于平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总药品不良反应13.14%。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管理较为规范,继续对中药注射剂的异常消耗进行密切监督,并严格落实处方及医嘱点评制度,促进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了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论: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表现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结果:经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可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人群是中老年人;不良反应以皮肤表皮出血点及全身性损害为主;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近年来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消耗量以及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种类与消耗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用于心脑系统的中药注射剂占主导地位;中药注射剂在的应用有扩大化趋势,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应用广泛,但需进一步合理使用,尤其应关注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范华荣 《北方药学》2013,(10):15-16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我院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事件中涉及中药注射剂的122例病例资料,对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境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五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彦  缪婧 《中国药师》2010,13(8):1155-115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4~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其中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记录。结果:调研药品不良反应报表736例,其中91例为中药注射剂,占药品不良反应的12.4%,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占52.7%。结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按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辨证论治,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管理干预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频率、合理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3年起对药师、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管理干预,统计2012年上半年及2013年上半年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频率、合理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管理干预前后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频率、合理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管理干预后,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频率为59.30%,明显低于干预前的69.91%(P<0.05);我院中药注射剂在适应证、剂量及溶媒选择等方面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比干预前提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易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环节针对性进行管理干预,有助于防止中药注射剂滥用,提高使用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程江虹  王怀生 《中国药房》2012,(31):2959-2960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对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品种、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与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其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占45%;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剂型以静脉注射剂型为主;不良反应损害涉及皮肤、中枢、胃肠和心血管系统等多器官、多系统。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正确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从我院临床科室上报的41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全部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的44.6%,反应多以变态反应为主。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较普遍,临床表现多样在使用中应引起重视,加强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李子琴 《中药与临床》2012,3(6):46-48,51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探讨临床使用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为合理用药、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5月中药注射剂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按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涉及器官、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中药注射剂ADR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及结论:中药注射剂是诱发ADR的主要剂型,本组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损害为主,应提倡中药采取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检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应用中药注射剂所致的48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注射剂是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共涉及8个系统/类型,以皮肤症状最为多见,排列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和清开灵注射剂,占本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52.08%。结论:中药应提倡口服给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了解其临床不良反应。方法:统计我院药库2003年~2005年中药注射剂销售数据,对购药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对我院部份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作一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大幅度增长,品种不断增多。购药金额最高的为参麦注射液,用量最大的为舒血宁注射液。结论:中药注射剂在应用于临床时,发挥其最大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赵瑞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62-1662
目的:了解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7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Dc)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我院的用药金额及用量呈增长的趋势,2007年总出库金额较2004年增长了85.2%,DDDs增长69.3%,DDC增长9.4%。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有其不合理性,导致的不良反应相继发生。结论:临床应在确保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合理的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7.
徐勤英 《海峡药学》2007,19(11):110-111
收集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进行分析,统计,归纳。结果我院使用的24种中药注射剂中,有9个品种列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症状有9类。使用过程中,如注意配伍,使用剂量,滴注速度,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60岁以上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统计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60岁以上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合计5 386张,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 386张处方中,问题处方为2 319份(占43.06%)。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溶剂不当、联合用药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等。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降低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抽查我院2006年~2008年的归档病历,并结合我院药品动态监控数据,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存在问题,探讨解决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覆盖临床各科,使用情况呈逐年上升,但也存不合理应用的情况。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广泛,但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的原因。方法通过2006~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解读,不良反应监测资料,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找出防治措施。结论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谨慎使用中药注射剂,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