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血尿酸水平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春香  龚辉 《医药世界》2009,(8):385-38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探讨高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02/2008-08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06例,按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情况,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尿酸与三酰甘油、血压等呈正相关(P〈0.05);颈动脉病变、视网膜病变与血尿酸呈正相关,合并左心室肥厚、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者,血尿酸值也显著升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尿酸与多因素相关,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表明高尿酸血症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中泽  朱煜 《安徽医药》2010,14(12):1448-144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A、B两组:A组为杓型组,共45例;B组为非杓型组,共45例,分别检测尿蛋白、超声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 B组的尿蛋白阳性率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年龄≥60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监测结果为非杓型组(夜间平均血压较白昼平均血压下降值<10%)78例,另一对照组为杓型72例.所有入选患者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结果非杓型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杓型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肌酐清除率小于杓型组(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MBPS)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为MBPS组(98例)和非MBPS组(8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检查,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进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CA-IMT);心电图检查,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 MBPS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且MBPS组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两组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及舒张压变异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的LVMI、CCA-IMT、ICA-IMT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QT、QTc、QTd、QTcd均较非MBPS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晨峰现象,且更易出现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靶器官损伤与血压负荷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在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治疗的205例高血压女性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采用便携式血压仪对日常血压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2级和3级的女性患者在夜晚的血压平均值与日间血压值相近,昼夜之间的血压节律消除。结论老年女性病患血压昼夜的节律消除是对靶器官损伤的原因,特别是在夜间出现舒张压升高的情况下,其靶器官会随血压升高而伤害更大。血压的负荷可以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预测靶器官损伤的危险参考信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负荷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老年女性正常血压组(50例),原发性高血压Ⅰ级(51例)原发性高血压Ⅱ级(52例),原发性高血压Ⅲ级(52例)的24h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Ⅱ级和原发性高血压Ⅲ级患者夜间平均血压接近或超过日间平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更容易导致靶器官损害,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TOD)损害越重。血压负荷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靶器官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血肌酐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脉压不同分组:Ⅰ组,动态脉压≤60mm Hg;Ⅱ组,动态脉压60~80mm Hg;Ⅲ组,动态脉压>80mm Hg;对所有入选者行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和血肌酐测定。结果 3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LVMI和血肌酐随动态脉压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脉压是IMT、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对靶器官的损害。方法选择1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回顾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靶器官的损害。结果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仅占28.7%,异常血压节律占71.3%,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导致靶器官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隐匿性高血压(MH)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较易进展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其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持续高血压者相近。在MH各亚型中,夜间高血压型易导致肾功能损害,清晨高血压型则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MH可以明显降低靶器官损害,尤其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对45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用缬沙坦80~160mg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结果: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LVDd、IVST、LVPWT、LVMI在治疗6个月后有明显减轻(P<0.05)。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P<0.05),但血肌酐、尿素氮变化不明显。结论:缬沙坦能有效降压并有保护心脏、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节律是否正常平均分为两组,即正常组和异常组41例患者,观察其临床资料,进而比较两组患者全天及昼夜平均舒张压与收缩压、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异常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昼舒张压、夜收缩压与舒张压、血压负荷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患者脑梗塞发病率、心肌缺血发病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左室重量较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组患者出现蛋白尿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存在更为明显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68例,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实验组)113例,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对照组)55例,均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实验组SDNN、SDANN、SDNNI、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者HRV明显减低,提示该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重,定期检测高血压患者HRV,调节血压达标并改善其自主神经功能,对防治靶器官损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11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组(65例)和非老年组(50例),计算其血压变异系数,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最后比较两组的心脑血管合并症和肾功能情况。结果非老年组24 h血压均值和收缩压均低于老年高血压组,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人类常见疾病之一。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的判断,都是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升高水平作为依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脉压升高是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动态脉压变化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16.
平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113-114
1血压的波动性 血压在一天的24h之内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存在自发性的波动,这种自发性变化即血压波动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1987年,意大利学者Mancia报告了在血压水平相当的高血压患者中,BPV高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TOD)患者100例为观察组,老年高血压不伴TOD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老年组,测定上述对象的ABI,同时检测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 ALB),超声波图像评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ABI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和健康老年组ABI分别为0.88±0.32、1.09±0.17和1.18±0.19,观察组ABI低于对照组和健康老年组(F=87.54,P=0.000),而对照组和健康老年组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观察组患者ABI与年龄(OR=1.088,95%CI 1.031-1.182,P=0.004)、IMT(OR=1.011,95%CI1.005-1.017,P=0.008)及Scr呈正相关(OR=1.022,95%CI:1.002-1.039,P=0.038)。结论: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ABI下降,并与年龄、IMT及Scr呈正相关,ABI可作为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85例,按照血清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47例和高Hcy组38例,观察两组靶器官损害.结果 高Hcy组靶器官损害占28例(73.7%),而正常Hcy组靶器官损害占23例(49.0%),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Hcy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浆醛固酮(AL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2例,男71例,女51例,年龄(51.57±10.77)岁,根据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患者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有无斑块将患者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和无颈动脉IMT增厚组;根据微量白蛋白尿测定将患者分为有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组。测定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患者血浆肾素(PRA)及ALD水平。比较有、无靶器官损害组间ALD水平的差异。结果:LVH组和无LVH组、颈动脉IMT增厚组和无颈动脉IMT增厚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组间血浆AL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颈动脉IMT增厚和微量白蛋白尿与血浆ALD水平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20.
胡立 《天津医药》2004,32(7):453-453
根据单期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患者高血压分为勺型或非勺型的临床意义是有问题的。CesareCuspidi等进行一项研究,以评价根据两期的ABPM确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状态与心脏和心脏以外靶器官的损害。研究者们对375例从未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血压≥125/8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