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锐  刘肆仁  田颖  董蕾 《中国医药》2007,2(7):389-390
目的探讨使用较小直径(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对入选485例患者按其造影时选用可供左、右冠状动脉插管的5F共用型造影导管类型分为共用型导管组267例,5F非共用型导管组218例。比较2组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结果①共用型导管组和非共用型导管组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8.5%和95.4%,共用型导管组高于非共用型导管组(P〈0.05)。②共用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17.9±5.8)min,而非共用型导管组为(21.1±7.2)min,明显长于前组(P〈0.05)。结论使用较小直径的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损伤小,活动早,术程短,X线照射时间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保证造影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功能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经验。方法58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检查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结果58例患者均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疗手术。其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成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2例因右桡动脉穿刺困难改由左桡动脉穿刺成功行介入诊疗手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7例发生桡动脉血管痉挛,经处理后3例改为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手术。结论采用多功能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具备头软、支撑好、柔韧性好特点,术中减少交换导管等步骤从而减少血管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介入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功能5Ftiger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经桡动脉应用多功能5Ftiger导管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操作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造影剂用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3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操作成功率为96.6%;X线透视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5.6±2.8)min和(23.8±8.2)min,造影剂用量为(36.6±5.2)ml;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共9例,占2.6%,其中桡动脉痉挛2例,术后出现前臂肿胀1例。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多功能5Ftiger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成功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且两者经常并存,而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又需排除肾动脉狭窄等继发性因素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相关研究表明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15%~28%[1],因此,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可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是有必要的.自从1989年Campeau等[2]首次在临床上成功开展经桡动脉途径的心导管术后,目前经桡动脉途径行各种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总结我院应用5F共用型冠状动脉造  相似文献   

5.
胡龙  黄政  章敬水  程久佩 《安徽医药》2013,17(3):424-425
目的观察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与6F Judkins导管两种不同类型导管在经桡动脉途经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入选3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3例,采用6F Judkins导管行经桡动脉途经冠脉造影;B组163例,采用多功能5F ti-gerⅠ造影导管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对比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1)6F Judkins造影导管和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8%和97.5%,6F Judkins导管略高于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F Judkins导管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操作时间为(31.8±9.8)min,而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组为(22.5±7.7)min,明显短于6F Judkins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5F tigerⅠ比6F Judkins导管行冠脉造影不仅安全可靠,手术成功率高,且减少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并且有效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临床医药实践》2016,(3):187-18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将拟行肾动脉造影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分别进行经桡动脉途径(观察组)和常规经股动脉途径检查(常规组)。经桡动脉途径采用桡动脉鞘系统(5Fr Terumo,Japan)和多功能造影导管(5Fr COOK,USA)。结果:观察组有4例因为血管迂曲或痉挛未完成造影,成功率为96%,术后发生血肿3例,未出现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手术时间(30±10.4)min,造影剂量(28±6.6)m L。常规组中有1例患者因为血管迂曲未完成造影,成功率为99%,术后发生血肿情况10例,假性动脉瘤2例和动静脉瘘2例,手术时间(28±8.7)min,造影剂量(25±7.6)m L。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肾动脉造影是一种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方便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应用4Fr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96例行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4Fr导管组(4F组,n=44)和5Fr导管组(5F组,n=52),分别记录、比较两组间造影图像质量评分、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4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5F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使用4Fr Radial TIG共用型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少,患者舒适性较高,图像质量良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们近期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13例的初步总结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2-10~2004-03共行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术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42~67岁,平均58.2±4.1岁.本文患者均为Allen's试验正常且桡动脉穿刺成功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506例,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1.2±3.4)min和(10.8±3.6)min;加压包扎时间分别为(2.52±1.28)min和(20.34±6.11)min,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9%和1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2%和10.8%。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具有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特别对于心功能不全、支架术后复查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冠状动脉造影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收集了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68例,按股动脉、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股动脉和桡动脉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2.8±5.2)min和(17.5±5.4)min,加压包扎时间分别为(5.6±1.4)h和(4.0±1.8)h,成功率分别为98.5%和9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7.8%和0.6%。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止血方便,减少费用,操作安全可行。故经桡动脉途径只要适应证和患者选择恰当就可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时顺路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并分析肾动脉狭窄(RA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冠心病和疑诊冠心病同时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2级以上;同时确定造影前查肾功能均正常的住院患者在冠脉造影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共72例,分析RA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0例冠心病中合并RAS占14.0%,冠心病单支、双支、3支病变合并RAS的发病率分别为4.0%,13.3%,40.0%;22例非冠心病中合并RAS占9.1%;同时未有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结论 冠脉造影顺路肾动脉造影是可行的,而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RAS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植入支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获得成功,5例穿刺失败,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术后不需严格卧床,患者依从性好,创伤小,容易止血,并发症少的优点,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06年4月我院行CAG和(或)PCI患者246例,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5.5%,股动脉组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2.8%,股动脉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操作时间:CAG操作时间:桡动脉组(20±5)min,股动脉组(18±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操作时间:桡动脉组(56±10)min,股动脉组(52±1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桡动脉组(2.0±1.5)d,股动脉组(3.5±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或)PCI并发症相对少,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医疗费用降低,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回顾127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4%,桡动脉痉挛3例,伤口渗血4例,上肢肿胀1例,颈部肿胀1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1例,无严重心脏事件、桡动脉栓塞、手部缺血事件.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具有病人耐受性好、住院时间短及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全面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观察我院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期间的21例经桡动脉穿刺与32例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在成功率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的成功率相似,前者的并发症较少。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7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6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SD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术在国外应用越来越多 ,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路径 [1 ,2 ] 。其优点为术后止血容易 ,并发症少 ,抗凝药物可连续使用 ,患者无需卧床休息 ,住院时间短 ,相对费用低 ,易为患者接受 [3 ]。我院在已熟练开展经皮穿刺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上 ,也积极开展了此项技术 ,从 2 0 0 0—2 0 0 1年共完成 10例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现将初步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10月间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选出 10例病人 ,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金指标",通常采用股动脉途径[1].近年来,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逐渐增多,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途径,目前主要在我国的大医院开展.本研究通过我院采用5F共用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观察其效果满意.认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可以长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8例获得成功,7例穿刺失败,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创伤小、操作成功率高、止血容易、术后不需严格卧床及并发症少的优点,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