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肝灌注异常的CT表现、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 符合一过性肝实质强化(THPE)患者48例,对各种类型的肝灌注异常现象的CT表现、病因和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共72处THPE,其中,与肿瘤相关34例,非肿瘤者14例,32(44.4%)处表现平直边界扇形或楔形,20(27.7%)处不规则斑片状,15(20.8%)处结节状,5(6.9%)处呈网格状.结论 各种原因导致肝动脉血流重新分配和肝动脉门静脉异常交通,是产生肝灌注异常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心源性肝淤血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彤  高树明  陈勇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2):1640-1642
目的 探讨心源性肝淤血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征象.方法 对21例心源性肝淤血的MS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心源性肝淤血的MSCT征象.结果 21例心源性肝淤血患者MSCT扫描动脉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腔静脉逆向显影,其中合并肝脏异常灌注者10例,淋巴郁滞征象者7例.结论 肝脏MSCT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的下腔静脉逆流征象和肝脏异常灌注常提示心源性疾患右心压力增高所致肝脏淤血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肝脏灌注异常现象(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HPD)的CT表现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急性胰腺炎发生HPD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图像,并对复查病例影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20例中HPD发生于单个肝叶(或段)者6例,同时发生于2个肝叶(或段)者12例,同时发生于3个肝叶(或段)者2例.CT表现为楔形、扇形或片状高密度影.20例中并发肝内、外多发门静脉系统血栓3例,脾静脉血栓2例,其中肝内门静脉血栓均位于肝右叶门静脉2级分支,相应肝段均发生HPD.13例复查病例中共24处HPD有18处消失,3处密度减低,2处无变化,1例出现1处新增HPD.5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复查后4例消失,1例血栓明显缩小.20例中合并胰外积液18例、脂肪肝5例.结论 急性胰腺炎HPD发生环节涉及诸多生理、病理因素,其中门静脉血供减少,肝动脉供血代偿性增加是导致HPD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门静脉积气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诊治证实的肝门静脉积气的影像资料,9例患者做了急诊MSCT平扫检查,其中2例患者还做了肠系膜CT血管造影术(CTA)增强扫描。结果 9例患者CT平扫在肝脏内的外周范围见条状气体低密度影,其中轻度积气3例、中度积气5例,1例肝外门静脉也见积气影,为重度积气;9例中2例小肠缺血性坏死引起重、中度的积气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小肠缺血性坏死、2例为腹内感染引起中度积气经手术后痊愈,1例为肠梗阻引起中度积气及2例消化道肿瘤坏死、1例为胃手术后引起轻度积气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MSCT能发现肝门静脉积气,提示患者病情改变,早期识别原发原因,对指导临床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胰腺癌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其中手术后病理证实32例,另外18例仅为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癌变发生于胰头部37例(男21例,女16例),胰体尾部13例(男8例,女5例).分别测量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增强影像(PEI)、到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TT,MTT=BV/BF)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胰头部癌37例和胰尾部癌中的8例男性患者中.病变区的BF、PEI、BV低于胰体部正常组织,MTT与TTP高于胰体部正常组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尾部癌中的5例女性患者中,病变区的BF、PEI、BV低于胰体部正常组织,MTY高于胰体部正常组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7例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20例无明显肝脏疾患的志愿者(正常组),17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再按其肝硬化程度分为两组:9例为轻中度肝硬化(轻中度肝硬化组),8例为重度失代偿肝硬化(重度失代偿组)。计算各例的各项灌流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门静脉灌流量(HPP)、门静脉灌流指数(PPI)明显减低[HPP:(0.49±0.19)ml·min-1·ml-1与(0.60±0.16)ml·min-1·ml-1,P=0.045;PPI:0.58±0.14与0.67±0.06,P=0.015],门静脉与肝动脉灌流比率(HPP/HAP)亦明显减低(1.63±0.87与2.12±0.65,P=0.04),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升高(0.42±0.14与0.33±0.06,P=0.015),提示肝硬化时HPP减少,门静脉血流在肝脏血供中的比例减少,而动脉的灌流比重增加;(2)重度失代偿组肝硬化HAP较轻中度组明显升高[分别为(0.48±0.16)ml·min-1·ml-1与(0.25±0.07)ml·min-1·ml-1,P=0.002],HPI亦明显升高(分别为0.54±0.10与0.32±0.07,P=0.0001),PPI则明显降低(分别为0.46±0.10与0.68±0.07,P=0.0001),提示不同程度肝硬化其灌注指标存在差异,灌注改变与肝硬化程度有关。结论肝脏CT灌注测量可以反映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灌注值的变化也能够提示肝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常胰腺组织的多层螺旋CT血流灌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胰腺组织的多层螺旋CT血流灌注特点,为胰腺疾病的灌注成像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 102例正常胰腺患者以性别、年龄和部位进行分组,行多层螺旋CT胰腺灌注扫描,测量各组胰腺不同部位组织的血流灌注量(BF)、峰值增强影像(PEI)、到达峰值时间(TTP)、血容量(B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性别组中,65例男性胰腺头、体、尾部的BF、PEI、TTP、BV值与37例女性比较:男性胰头部BV值低于正常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男性胰体部BF、PEI、TIP、BV值均低于正常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01、0.025、0.009);男性胰尾部BF、PEI、BV值均低于正常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1、0.015).(2)年龄组分为40岁以下组、40~60岁组和60岁以上组,其中60岁以上组胰体部BV值较40岁以下组低,40岁以上组胰尾部BF值较40岁以下组低.(3)部位组中,胰头部与胰尾部的BF、PEI、TTP、BV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胰体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胰体部与胰尾部的BF、PEI、TTP、BV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灌注存在一定性别、年龄和部位差异,可为胰腺疾病的CT灌注成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成人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属支解剖形态的显示能力,确定不同性别血管最大管径的正常值.方法 选取无影响门静脉系统疾病者227例行门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后处理技术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观察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属支的显示能力.参照Couinaud方法分析门静脉解剖类型.测量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的最大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有无差别.结果 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第1~4级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显示率100%,可显示5级分支者208例(91.6%)、6级132例(58.1%)、7级19例(8.4%).门静脉分支正常型约84.1%,Ⅰ型变异8.8%,Ⅱ型变异6.6%,Ⅳ型变异0.4%.肠系膜静脉解剖类型中Ⅰ型52.0%,Ⅱ型32.2%,Ⅲ型15.8%,各解剖类型比例接近文献报道.男性及女性门静脉主干95%参考值范围为10.4~17.0 mm及9.9~15.0 mm.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不同性别血管最大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门静脉左支及肠系膜上静脉最大管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余血管不同年龄组有差别.结论 MSCTA能够很好地显示肝门静脉系统解剖.门静脉分支以常见型最多.男、女性门静脉系统血管径线均有明显差异.提示MSCTA上男、女性门静脉主干最大径不超过17 mm及15 m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干CT增强前及增强后动脉、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影像表现。结果:27俐小肝癌中,直径〈1cm者2例,1.0—3.0cm25例,CT平扫时23例表现为均匀低密度,4例为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绝大多数病灶有强化表现,均匀或不均匀,少数病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大多数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延迟期大多数表现为低密度病灶。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注意与肝小血管瘤等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轻症急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和23例临床上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CT分级为A~B级的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正常胰腺组织和MAP患者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分析。结果:MAP相对于正常胰腺表现为较高的灌注,以A级MAP高灌注更为明显,而B级MAP由于水肿的存在,局部产生了等灌注或低灌注效应。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于MAP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是一种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维CTAP对肝脏尾状叶腔静脉旁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描述和分析门静脉副前上支的走行和分布,并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其归属和临床价值。方法对连续100例门静脉显示良好无严重肝硬化的螺旋CT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AP)影像行三维重建,结合观察三维CTAP和连续轴位CTAP影像,对其中20例清楚显示一支较大的起自右前支的P点和A点之间,分布于右肝静脉和中肝静脉根部之间的区域称为门静脉副前上支(AASB)的分支,分析AASB与右前上内侧支P8d与门静脉尾状叶腔静脉旁支(PCPB)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回顾性复习14例经CTAP检查左门静脉横部栓塞或右前支栓塞的影像表现,进一步探讨AASB的临床意义。结果100例中有20例观察到有AASB存在。AASB与P8d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明显小于AASB与PCPB或P8d与PCPB同时存在的可能性(Ρ<0.05),但后2组间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无显著差别(P>0.05),推测AASB可能是变异的P8d。说明在20%的病例该区域肝实质的门静脉血供来自AASB。结论提示在解释该区域的影像表现和进行手术切除或栓塞治疗时应注意AASB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肝癌肝灌注异常相关因素的CT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癌肝灌注异常螺旋CT动脉期增强表现特征 ,分析研究肝灌注异常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19 98-10~ 2 0 0 1-0 2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病例共 51例作为研究组 ,并随机选择同期无门静脉癌栓的肝癌 51例作为对照组。全肝平扫后 ,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 2 0s行全肝动脉期扫描。观察动脉期CT表现 ,并分析肝灌注异常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 动脉期扫描肝脏灌注异常共 2 8例 ,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肝灌注异常的形成与癌灶的部位、有无门静脉癌栓及门静脉癌栓的位置有相关性。结论 螺旋CT动脉期增强扫描 ,有利于发现肝实质灌注异常、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及侵犯情况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活体肝右叶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60例被分为2组,平扫后以100ml对比剂用量,3.5ml/s流率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分别于70s,75s延迟时间行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对运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部分加用容积重建法(VR)或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穿过位于肝中静脉(MHV)右侧肝切除面的大静脉;肝右下副静脉的出现、直径及其汇入下腔静脉处与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的距离;分析各组肝中静脉主干CT值、肝中静脉主干与肝实质CT值差值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中,引流第Ⅴ、Ⅷ段的大静脉(直径>5mm)穿过手术切面汇入肝中静脉的有30例(50%);发现22例(36.7%)共25支右下副静脉,3例(5%)有2支右下副静脉;25支中,有14支直径超过5mm;有18支右下副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到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之间的冠状面距离超过40mm。70s组与75s组对肝静脉的显示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运用MSCT技术,能模拟肝右叶活体肝移植预期手术切面,清晰显示手术相关的肝静脉变异,解剖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含肝中静脉(MHV)与不含MHV主支2种术式对移植肝Ⅴ、Ⅷ段再生的影响.方法 把25对进行了右半肝移植的供-受体按移植肝是否包含MHV分成2组,含MHV组(A组,14对)和不含MHV行Ⅴ、Ⅷ段MHV分支血管重建组(B组,11对),对供体术前、受体术后半月及3月时Ⅴ、Ⅷ段肝体积进行测量,记录2组供体术前、受体术后半月及3月时移植肝Ⅴ、Ⅶ段的体积数值,并计算再生率,然后对术后半月及3月时2组移植肝Ⅴ、Ⅷ段的肝再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后半月移植肝Ⅴ、Ⅷ段平均肝再生率分别是0.360±0.043、0.853±0.059,术后3月移植肝Ⅴ、Ⅷ段的平均肝再生率分别是0.253±0.043、0.708±0.059;B组术后半月移植肝Ⅴ、Ⅷ段平均肝再生率分别是0.306±0.049、0.815±0.066,术后3月移植肝Ⅴ、Ⅷ段平均肝再生率分别是0.161±0.049、0.627±0.066.术后半月和3月时,2组间移植肝Ⅴ、Ⅷ段平均肝再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P>0.05、P=0.738,P>0.05).结论 关于活体右半肝移植,不含MHV行MHV主要分支重建不影响移植肝Ⅴ、Ⅷ段肝再生.  相似文献   

15.
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附2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肝脓肿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或 /和三期 (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 )增强扫描的表现及临床价值 ,特别是在动脉期的表现。方法 观察 2 0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肝脓肿在多层螺旋CT双期或 /和三期扫描在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的CT表现 ,特别是在动脉期的表现。动脉期是在注射造影剂后 2 5s开始扫描 ,门静脉期是 65s开始扫描 ,延迟是 5min开始扫描 ,每期全肝扫描所用时间为 8~ 10s。结果  ( 1)动脉期表现 :肝内低密度或略低密度灶周围肝组织强化明显 ,而病灶本身或边缘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 ( 2 )门静脉期表现 :a、环靶征 ;b、环状征 ;C、花瓣征 ;d、分房状征。 ( 3)延迟期表现 :病灶缩小或不变 ,水肿带消失或模糊。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充分反映了肝脓肿的病理变化 ,对早期诊断肝脓肿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肝脏进行灌注成像,探讨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时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的规律。方法对28例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不同的肝硬化患者以及20例对照者选取肝门区良好显示脾脏、门脉主干、肝左右叶的层面,进行CT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计算肝脏灌注参数。结果正常组肝动脉灌注量(HAP)为(0.3384±0.1409)m l.m in-1.m l-1,门脉灌注量(PVP)为(1.1063±0.3571)m l.m in-1.m l-1,总肝灌注量(THBF)为(1.4449±0.4633)m l.m in-1.m l-1,肝动脉灌注指数(HAI)为(23.37±6.12)%。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时,Ch ild-Pugh A、B、C 3组肝动脉灌注量均较正常组增高,但组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0.4714±0.1657,0.4521±0.1019,0.4401±0.8209)m l.m in-1.m l-1;门脉灌注量和总肝灌注量均较正常组下降,组间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为(0.9403±0.1882,0.8362±0.1607,0.7365±0.1235)m l.m in-1.m l-1;(1.4148±0.3367,1.2884±0.2315,1.1766±0.1705)m l.m in-1.m l-1;动脉灌注指数则较正常组逐级升高(30.48±4.93,35.04±5.01,37.37±4.38)%。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地测量肝脏的血流灌注参数,肝硬化肝脏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典型肝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 ,重点是增强CT和动态增强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了 92例手术、穿刺抽吸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病例的CT资料 ,92例均行CT平扫 ,65例行增强扫描 ,其中不典型CT表现的肝脓肿 2 6例。结果 不典型肝脓肿多见于细菌性肝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成初期 ,CT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肿块 ,增强扫描可见 :(1)肿块缩小征 ;(2 )周围充血征 ;(3 )“簇状征” ;(4 )“花瓣征” ;(5 )延时强化征。结论 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表现无特征性 ,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和延时扫描有一定特征性 ,可提高不典型肝脓肿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MSCT肝脏体积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SCT测量肝脏体积(LV)各种方法的优劣及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8例肝移植受体术前行MSCT多期扫描.用手动法及半自动法测量LV,与术后即刻水测法所得LV进行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land-Altman检测,并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测量LV所需时间.结果 手动法所测LV为(1369.8±186.7) cm3,半自动法所测体积为(1416.3±192.1) cm3,实际体积为(1383.1±196.1) cm3;术前CT手动法、半自动法测量体积与术后实际体积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分别为0.969、0.978,P<0.05);各方法所测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0.016<0.05,P=0.985>0.05);手动法所测LV数值更接近实际体积,但平均时间为(24.5±5.7) min,较半自动法(9.6±1.8) min长.结论 MSCT半自动法LV测量减少了放射科医师的工作量,是一种较好的测量肝脏体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人局部肺血流状态的多层螺旋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技术检测肺血流状态的可行性和正常人局部肺血流的分布状态。资料与方法 对20名23~50岁正常志愿者右侧肺部选定层面行MSCT同层灌注扫描,采用灌注分析软件对选定区域进行测量,将测量所得数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通过CT灌注扫描和灌注软件测量,获得了较稳定的肺血流灌注值;正常人局部肺血流分布状态在仰卧位时,腹侧向背侧血流量和血容量值升高(P〈0.05),平均通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灌注扫描可用于评价肺血流状态和肺微血管血流参数;重力因素可影响肺血流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