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冒除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外,还有一类体虚感冒也不少见,其中阳虚及气虚感冒比较常见,故就此型感冒的治疗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阳(气)虚感冒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先有受凉史,发病突然,发热较轻,恶寒重,无汗或自汗,头身疼痛,喜热饮,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倦怠嗜卧,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质淡或紫暗,苔薄白,脉浮无力或沉弱。  相似文献   

2.
阎××,女,25岁。病史:双小腿后方对称性包块,有时感觉小腿乏力,曾发生小腿痉挛二次。无咳嗽和发热盗汗,小腿无外伤史,二便正常。体格检查:发育中等,无贫血,全身浅淋巴结不大,心肺、腹部和脊拄正常,双小腿比目鱼肌中部可触及3×1.5  相似文献   

3.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悬钟为足少阳胆经输穴,又是八会穴之一——髓会。二穴同用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热解表:外感风热患者,头痛、身热、发热、咽喉疼痛,浑身不适,一般体温在38.5℃以内者,用提插结合捻转泻法,留针5分钟后,病人自感微微汗出,顿时热退身和,6小时后再针1次,大多可获治愈;对于高热患者,其效不著。外感风热之邪,邪束肌表与腠理,尚未循经入里,二穴相配可以疏通三焦气机,解其肌表使邪从汗出,但如果手法不当,未能达到汗出之  相似文献   

4.
解表剂是治疗由于外感六淫所致表证的方剂,具有发汗、解肌、透疹、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属于八法中的汗法。外感六淫致病,一般是肌表首先受邪,由于太阳主表,故《素问·热论》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素问·评热论》说:“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其常见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肢楚,舌苔薄白,脉浮,无汗或自汗恶风等,此时邪轻病浅,可用解表剂进行治疗,每在得汗之后,表证随之而解。《素  相似文献   

5.
吃涮羊肉感染布氏柠檬酸杆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伊春市气象局干部,因发热伴多汗10d,关节疼痛、腰痛8d,加重4d入院。患者10d前食用未煮熟羊肉后发热,未测体温,伴有寒战、多汗、乏力、恶心、呕吐,呕胃内容物1次,腹泻3次,为稀水样便,无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咽痛、肌痛,第2d腹泻缓解。8d前该患仍有发热,并出现关节疼痛(以双侧肘膝关节为主)、腰痛、头痛、头晕、眼眶痛、眼红,  相似文献   

6.
1.汗闭症 一位男子原先汗出颇多,但进食大量西瓜与冷饮后,却导致汗闭症,且伴有面黄头晕、全身乏力。经用补中益气汤减味治疗:黄芪、党参各25克,白术、当归各15克,炙甘草、升麻、柴胡各10克,陈皮5克,每日1剂。服3剂后,头晕等减轻,但仍无汗出,继服6剂,有少量汗出,顿觉全身舒  相似文献   

7.
解肌和营法,《伤寒论》12条云:“太阳中风……热自发……汗自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指其人腠理疏松、感受风寒、营阴不能内守,故汗出,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表解则汗自止也。柯韵伯说:“头痛是太阳本证,头痛发热、恶风与麻黄证同,本证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证。”可见,外感风寒辨清有汗无汗,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病历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反复排便后晕厥3年",于2009年10月28日入院.该患近3年无诱因反复出现排便后晕厥,每年发作2~3次.安静状态和活动时均可发病.患者每次均先出现乏力,全身不适,胸闷,略感心前区不适,无明显心前区疼痛,无心悸,伴头晕,无头痛.随后突然要排便,一般排1~3次便,为中等量到少量的成形或糊状便,在排便过程中患者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逐渐加重,最后出现晕厥.  相似文献   

9.
1病例摘要患者女,70岁,主因"恶心、呕吐伴头晕,乏力1天"于2008年5月4日来院.病史:患者5月4日凌晨进食不洁饮食后出现恶心、呕吐黄色胃内容物5~6次,伴头晕、大汗、全身乏力,腹泻3~4次,为稀水样便,为进一步求治于上午10:00来院.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2岁,因“发热、肌痛3天,胸闷、乏力2天,晕厥1次”干2003年9月20日就诊。患儿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肌肉疼痛,略感咽痛,体温38.2℃,无寒战,咳嗽,流涕,鼻塞,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皮疹,家长予患儿感冒冲剂、先锋霉素口服治疗,症状无缓解,体温在37.4℃~38.8℃之间。入院前2天出现胸闷、乏力,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1.
正麻黄汤始载于《伤寒论》,系辛温解表的祖方。方剂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二次温服,微汗为度。本方具有解散风寒,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能,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毛窍闭塞,腠理闭塞,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祖国医学认识:关于耳与肺的关系,古圣医贤已有众多精辟的论述。(一)肺主气,司呼吸。肺气通于耳,(二)肺脉络会于耳中。(三)肺开窍于鼻,内通于耳,外合皮毛。因此可以看出:肺气通于耳,既可通过经络行于耳中,也可通过“颃颡”之分气通于耳中,故气是耳正常活动的基础。肺还通过其宣发功能将卫气和津液输布全身,温养皮毛、气门(汗孔),又可宣发肺气,气使耳、肺、皮毛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参苏饮加减治疗小儿外感疾患,用之得当,往往可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兹略举病例,以资验证。例1:刘某,女,7岁,患儿3d来,身热无汗,鼻流清涕,头痛形寒,倦怠乏力,某医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选用抗病毒颗粒、百服宁,服药后汗出,体温暂降,须臾汗收则身热复发,又加用安痛定1mL肌肉注射,紫雪散口服,热仍不退,遂来本院治疗。现症:身热暮重,体温37.8℃,热前略有恶寒,手足微凉,鼻仍流涕,面色苍白,心烦胸闷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口干不欲饮,小便清,大便稀薄,舌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证属素体虚弱,外邪遏表,未得宣散,有里虚邪陷之虞。治当益气解表,和…  相似文献   

14.
盗汗乃卧则汗出,醒则汗止。前人一般认为是阴虚所致,故多治以滋阴清热。但我在实习中观察到,盗汗阴虚者有之,阴不虚者亦有之,其重点不在阴虚与否,而在阴阳失调。证实了张景岳所云的:“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故对盗汗的辨治,须以辨阴阳为要则,以调阴阳为主法。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24岁。因头痛、呕吐3 d,于2007年8月7日来诊。人院3 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痛,进行性加重,呈爆裂样。伴头晕,眼球胀痛。无肢体运动障碍,无发热,无视力改变及二便失禁,查体:血压105/70 mmHg,心率60次/min,意识呈嗜  相似文献   

16.
中医从肺阳虚辩证慢性咳嗽主要病因病机是阳虚则卫气虚弱,易感外邪;阳虚则不能布津,津液凝聚等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涎液则发为咳嗽。现代认为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持续在8周以上,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者。本病病因极为复杂,包括咳嗽变异型哮(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等。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疗效并不显著。因此中医在治疗慢性咳嗽道路有很优越的探讨性。  相似文献   

17.
二、辛凉解表辛凉解表法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如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有汗或无汗、口渴、咳嗽、咽痛、舌苔薄白、脉浮数等。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薄荷、菊花、连翘、桑叶、葛根、苇根等。代表方剂有银翘散、柴葛解肌汤、桑菊饮、桑柴饮等。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3岁,农民,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度,伴咳嗽、咳痰,以刺激性呛咳为主,痰量较少,当时以为感冒引起未加以注意。入院当天出现咯血。量不多,无大量血块咯出,伴气促、心悸、胸闷,走路、上楼更明显,全身酸痛,四肢无力,精神倦怠,食欲差。无头晕头痛等症状。体格检查:全身酸痛以腓肠肌疼痛较明显.双肺听诊可闻及大量干湿性哕音,心脏听诊无杂音。  相似文献   

19.
真武汤是张仲景《伤寒论》第 84条方 ,原文为“太阳病发汗 ,汗出不解 ,其人仍发热 ,心下悸 ,头眩 ;身目闰动 ,振振欲辟地者 ,真武汤主之”。太阳病本当发汗 ,但是汗不及时或汗不如法 ,都将发生不同的变证。本条即为过汗阳虚 ,水气上泛的 1例。汗不如法 ,故虽汗出病仍未愈 ;汗出过多 ,阳气受损 ,其人仍发热 ;阳虚不能制水 ,致水气上泛凌心而心悸 ;水气上犯 ,清阳不升故头眩 ;阳虚水冷 ,筋肉失去温煦濡养 ,又受水气浸渍 ,故见筋肉跳动 ,全身振颤 ,站立不稳 ,欲倒于地。证属阳虚水泛 ,治疗用真武汤温阳化水。现举 1例如下 :患者 ,女 ,6 3岁 ,2 …  相似文献   

20.
病历资料 患者,男,67岁,2008年3月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黄色粘痰,咳痰不利,偶有痰中带血丝,伴活动后气短,自输"菌必治"4天咳嗽减轻,仍气短,乏力纳差,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呼吸科.患者平素体健,既往否认肝炎、结核、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T.36.5℃,P.56次/分,R.20次/分,BP.135/70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贫血貌,无发热、寒战、盗汗、胸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骨骼无压痛,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肝脾未扪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