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疗效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对中风偏瘫患者6个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了解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进程。方法:对30例患者于急性期至病程6个月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ADL评测选择FIM方法中反映上下肢功能的亚项,评测分别于治疗前、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比较各阶段康复疗效。结果:上肢、腕、手、下肢运动功能和上、下肢ADL各阶段均有显著改善(P<0.01),FM各阶段恢复程度比较,上肢、手、下肢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腕活动P<0.05,第二阶段优于第一阶段。第二、三阶段下肢恢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上肢、腕、手恢复明显较前一期减弱(P<0.01)。ADL各阶段改善程度比较:下肢第二阶段改善明显优于第一、三阶段(P<0.01),上肢第三阶段提高明显减慢。结论:中风偏瘫康复治疗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相关ADL在前6个月持续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前3个月明显优于后3个月,但下肢改善无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风病人日趋增多,且急性期后,多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使中风偏瘫的病人摆脱残疾痛苦,恢复自信,达到生活自理。我们对本辖区内43位中风偏瘫的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显示14例痊愈,29例好转。  相似文献   

3.
对52例急性期入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性治疗。对所有病例进行了3~6个月疗效评估,对部分病例进行了近1年随访。根据患者入院时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将患者分轻、中、重3组。用步行能力、步态质量、生活自理能力作疗效评估。结果表明,在8~12周内,轻组患者90%以上可达独立步行,优良步态和生活自理;在16~20周内,中组患者90%以上达独立步行,72%达优良步态、67%达生活自理;在22~24周内,重组患者50%达独立步行,12%达优良步态和生活自理。说明3组患者在综合治疗后都有一定疗效,但在达到这些功能的水平或所需时间方面则有明显差异性(P<0.001)。中风后24周内是各项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从急性期开始,应抓紧时机对患者进行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调整对中老年中风后偏瘫康复的意义。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理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的基础上对15例中老年中风后偏瘫病人进行心理调整。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理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的基础上笔者对他们进行了心理疏导,同时指导家属配合心理调整,纠正不良情绪。结果经心理调整后,15例中老年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主动性增强,配合其他康复治疗后,身心功能恢复效果好。本组15例中老年中风后偏瘫病人中有焦虑症者7例,占46.7%;抑郁症者6例,占40%;紧张情绪者2例,占13.3%。通过心理疏导,所有病例的心理障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其中:呈紧张情绪者2例的紧张情绪均消失,焦虑症消除4例,减轻3例,抑郁症消除3例,减轻2例。全部病例均能配合康复医师及治疗师的康复治疗,未出现抵触,厌世的情绪,未出现再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文的结果与报道相符,15例中老年中风后偏瘫病人中焦虑、抑郁者13例(86.7%),而紧张只有3例(13.3%)。本组1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理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解释、疏导、移情等方法,使其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障碍均能得到消除或减轻,康复效果明显,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促进了中老年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康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中老年中风后偏瘫病人,应在心理调整,消除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有效的康复手段,促进身心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心理调整是辅助中老年中风后偏瘫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的常见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进行积极、及时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采用康复评定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进行积极治疗。治疗1个月后,再次对患进行疗效及功能评定,并制定出患后期所需接受的社区康复治疗方案,以期最终达到功能恢复。发病3个月后进行第三次康复评定,发病6个月后进行第四次评定,以观测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的康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康复治疗后左右侧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状况比较江静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多病人特别是基层职工,往往在康复的最佳时机得不到正规的早期康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通常认为脑血管意外后,上肢运动功能自发性恢复发生在6个月以内;6个月以上,现代康复技术对其功能恢复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和重要性。方法选取80例发病在2周以内的中风患者经临床和CT确诊,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治疗用药原则相同,康复组在急性期即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于急性期过后再进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2个月后同时对2组作效果评价。结果康复前2组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经平均2个月的康复体疗,2组患者评分都有所提高。康复组患者评分提高幅度更大,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可以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征的产生并促进功能恢复,对中风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32例中风偏瘫晚期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方俊 《中国康复》1993,8(4):165-168
32名中风6个月以上未经早期康复治疗的晚期患者,接受了3个月的系统康复治疗,每一患者均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 ADL 能力的评价,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生物力学治疗,神经生理与发育治疗及代偿训练。结果表明:错过了早期康复机会的晚期患者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 ADL 能力仍有可能获得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中风,脑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急性期后容易发生偏瘫,丧失生活劳动能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损害,给家庭造成沉重包袱,因此,如何提高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已成为各级医生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数以千计的中风偏瘫病人临床总结证实,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是提高中风偏瘫疗效的关键,本文就相关问题简述如下,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明慧  程小床 《现代康复》1999,3(9):1122-1122
1、1临床资料 患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48~80岁.平均72.5岁。脑出血7例,脑梗塞18例。1例为4次中风,2例2次中风.其余均为首次发病。左侧偏瘫9例,右侧偏瘫16例。病程0.2~4a,平均1.6a。住院时间2~3月。全部病人均于发病当天或2d内经头颅CT检查确诊。急性期根据病情进行降低颅内压、止血或活血化瘀及改善脑代谢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患者早期作业治疗对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钦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634-2634
目的 探讨早期的作业疗法对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及对日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期脑出血患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后自我锻炼。康复组28例,在早期即给予康复训练。训练时间1-3个月,平均66d。结果 两组上肢功能及手指功能均有提高,但训练组比对照组提高显(P<0.01)。结论 急性期脑出血偏瘫患进行早期作业治疗能明显提高肢体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由若干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病的总称。其特点为后遗症多、致残率高、复发率大,约有40%的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中风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是偏瘫,其他如言语功能障碍、认知言语功能障碍等等。使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极端痛苦的境界,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应用综合的康复医疗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或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而减轻残疾。  相似文献   

13.
正中风后肩痛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一般出现于中风后的1~3个月左右,据统计中风偏瘫患者肩痛发生率约为21%~72%~([1]),该病不仅给中风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造成患者身体及心理上的负担,重要的是,它影响偏瘫侧上肢功能的锻炼及恢复,是中风后偏瘫侧上肢致残的重要原因~([2]),深入研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研究国内外对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干预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在中风后偏瘫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给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电针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偏瘫为脑血管疾病主症之一,它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1],表现为肌群的肌张力增高、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中风偏瘫(apoplectichemiplegia)明显的痉挛出现约在发病后3周,痉挛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2],多由于误治、或失治等原因使痉挛状态(spasticity)被永久地固定下来,它直接影响中风偏瘫康复疗效的提高。因此,寻找有效地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法为当前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就电针(electro-acupuncture)痉挛优势侧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52例的临床资料介绍如下,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1…  相似文献   

16.
中风是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以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尤显医疗和护理的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护理理念的更新使得中风后偏瘫的护理取得了很大进展,减轻了致残程度、缩短了病程、更多的是得到了良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的主要合并症之一 ,也是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较难处理的问题 ,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 ,早期康复治疗是预防其发生发展的关键 ,能很大程度提高患侧上肢功能。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8年 3月~ 1 999年 1 0月因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患者 2 3例 ,男 1 4例 ,女 9例。年龄 42~ 65岁。左侧偏瘫 1 1例 ,右侧 1 2例。脑缺血性 1 2例 ,出血性 1 1例。患者均经触诊发现有肩关节半脱位。1 .2 方法 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 ,每日 1~ 2次 ,每次 30 min,其余时间由受过培训的患者家属协助训练 ,时间 1~ 2个月。…  相似文献   

18.
偏瘫患者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中期介入神经康复治疗,探讨其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经过CT或MRI确诊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卒中后康复介入时期分为早期组(病程小于1个月)、中期组(病程大于3个月小于6个月),于康复治疗介入前、治疗后2个月、4个月时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早期组、中期组ADL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早期康复组不论是康复治疗2个月、4个月时ADL评分较中期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能够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下肢运动障碍的综合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斌  刘冰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50-1650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脑血管意外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药物、针灸配合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一两个疗程。下肢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坚持不少于2次/d,2-6个月。结果:下肢功能完全复原的6例,下肢功能明显好转的(偏瘫步态及步态能力标准都提升1-2级)10例,步态无明显改善,步态能力有所提高的1例,功能无明显恢复的1例,总有效率94.5%。结论: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很高,急性期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早期康复治疗可最大了度地恢复功能,减少后遣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积极、及时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采用康复评定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治疗1个月后,再次对患者进行疗效及功能评定,并制定出患者后期所需接受的社区康复治疗方案,以期最终达到功能恢复。发病3个月后进行第三次康复评定,发病6个月后进行第四次评定,以观测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