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丽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7):723-724
介入诊疗是近十余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为缺血性心脏病的诊疗开创了一片全新领域,且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创伤小。在穿刺部位的选择上,因股动脉较粗大、不易痉挛、易于成功穿刺而被临床广泛采用。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穿刺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经桡动脉穿刺在临床上逐渐应用并日益增多[1]。但介入技术毕竟是一项创伤性诊疗活动,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并发症。现将我院近几年来介入治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原因及其护理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尽量避免及正确处理此类并发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黄家雯 《全科护理》2012,10(11):1031-1033
综述了经皮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人工压迫、机械压迫和血管缝合)方法及其优缺点;介绍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局部血肿、股动脉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给予及时正确治疗与护理,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认为目前没有最理想的动脉止血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介入诊疗病人股动脉拔管后配合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肝癌病人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加强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等措施。[结果]介入术后病人股动脉拔管后术肢制动配合依从性与皮下出血量有关,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介入术后股动脉拔管后术肢制动依从性,有效降低拔管后皮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介入术后病人的满意度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郝丽 《齐鲁护理杂志》2003,9(5):370-370,394
心脏介入治疗由于其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我科对 2 40例行心血管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 ,术后股动脉穿刺处采用气囊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 ,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0例中男 180例 ,女 60例 ,2 2~ 80岁。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 110例 ,冠脉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70例 ,左侧旁道射频消融术60例。根据加压包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 ,1组 80例 ,为胶布加压包扎(简称胶布组 ) ,另 1组 160例 ,为气囊压迫 (简称气囊组 ) ,两组患者术前均测血压 ,遵医嘱抽血查肝…  相似文献   

5.
总结对173例经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拔管的护理经验,认为拔管前后的心理护理,下肢的制动,心电监护;拔管中的有效按压:拔管后的穿刺下肢的观察,均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建霞 《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243-1244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8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穿刺部位发生并发症的67例(8.59%)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穿刺部位血肿24例(3.07%),局部渗血16例(2.05%),皮下瘀斑25例(3.20%),假性动脉瘤2例(0.26%)。结论对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系统的护理,可以控制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心脏介入术后皮肤穿刺口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68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介入诊疗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要点.包括:操作不当、大量使用抗凝剂、紧张、疼痛和术后下肢过早活动等,认为在介入诊疗过程中,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脏介入治疗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广大护理同行就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并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对有关心脏介入治疗穿刺点包扎方法的种类与临床对比方法的研究报道甚少,针对这些,对我科近年来实施介入治疗穿刺点的多种包扎方法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探讨出较好的包扎方法,为减少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心脏介入术已成为心脏病诊治领域里的重要手段 ,但该项技术需穿刺外周血管 ,若术后穿刺口护理不当 ,易造成并发症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 ,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特别重要。 1994年以来我院共行心血管介入检查治疗 438例 ,其中发生穿刺口并发症 2 0例 ,现将观察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 438例患者在我院接受介入检查治疗术 ,11~ 81岁 ,平均 46岁 ,男女比例为 3:1。冠状动脉造影 (CAG)34 2例 ,冠脉内扩张术 (PTCA)加支架10 4例 ,射频消融术 96例。1.2 皮肤穿刺口的状态 行PTCA ,…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心脏介入导管诊疗中的护理管理,包括心脏介入导管设备的护理管理、药物的护理管理、心脏介入手术程序的护理管理等方面.认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心脏介入导管诊疗的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手术效率,有效的护理配合和手术中对急性事件的应变能力能减少心脏介入导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股动脉穿刺点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是近年来心内科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易出现局部渗血、皮下血肿、假性股动脉瘤等并发症。故在临床护理中需加强局部穿刺点的观察。选择2001年5月—2003年5月在我院行CAG患者890例,出现各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为38例患者行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术后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现将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11~72岁,平均53岁.  相似文献   

14.
心脏疾病介入诊疗的护理与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聿萍  董顺娣 《护理研究》2006,20(7):1930-1931
随着医学学科不断发展,心脏疾病介入诊疗术在我国医学领域逐步普及、推广,它改变了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促进了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发展。介入性治疗心脏疾病学发展迅速,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国内许多医院正在开展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治疗工作,通过手术治疗不但使病人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还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推动了整个心血管学科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谷岩梅  杨莉  解芳  李妍  于虹  陈海英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52-2053
目的总结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早期临床表现特点和监护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2009年12月进行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心脏压塞患者的冠心病监护病房监护记录。结果在3422例患者中,5例术后发生心脏压塞,其中,行射频消融术后(RFCA)2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PCI)3例;心脏压塞患者在明确诊断前的早期表现有胸闷、烦躁、气促,恶心、大汗、心音变化,血压、心率突然下降;另外,在拔除动脉套鞘时出现的血压、心率变化应与血管迷走性反射相鉴别。结论心脏介入诊疗围术期的连续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是早期识别心脏压塞的关键,可以及时提示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并及时实施救护。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是当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支架术已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方法。但穿刺点皮下血肿及假性动脉瘤是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防止穿刺点出血,在术后需用砂袋压迫穿刺点止血长达6h之久,术侧肢体12h不能弯曲。因此,患者心理压力大,担心砂袋移位,鉴此,我科自行设计一种穿刺点压迫制动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诊疗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心脏介入诊疗术后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经过.[结果]本组150例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心脏介入诊疗过程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观察及监护,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证病人手术顺利和术后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股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国产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按是否应用止血器分为两组,止血器组50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手工组50例则采用传统人工按压沙袋加压的方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及下地活动时间,并观察两组舒适度、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止血器组下地活动及止血操作时间明显低于手工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舒适情况明显优于手工组(P<0.05,P<0.001),不良反应少于手工组(P<0.05)。结论: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价格低,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高晓峰  李玲娜 《天津护理》2005,13(6):357-35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特点,但由于是有创伤性治疗、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物、各种大管径血管鞘管的应用及操作过程和临床危险因素等,穿刺点压迫不当发生出血、血肿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比例5%-20%。为了减少出血、血肿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心内、外科合作制作止血带并应用于PCI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收到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脑血管造影术(DSA)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传统绷带压迫法止血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传统绷带加压包扎止血组(76例)和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鞘管部位渗血、血肿形成、迟发出血、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腰背酸痛、术肢疼痛、腹胀、排尿反射及烦躁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减少术后穿刺局部的并发症,并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减少患者卧床时间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