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主张阑尾切除术采用右下腹腹直肌旁切口。方法把右下腹腹直肌旁切口和右下腹斜形切口行阑尾切除各120例的甲级愈合率、切口感染率、肠粘连发生率和切口平均愈合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右下腹腹直肌旁切口较右下腹斜形切口愈合时间短、切口感染率、肠粘连发生率低,甲级愈合率高。结论右下腹腹直肌旁切口行阑尾切除术优于右下腹斜形切口行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分析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应用经皮骶髂螺钉联合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广西田东县人民医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方式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及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研究组患者均接受经皮骶髂螺...  相似文献   

3.
<正>腹直肌作为腹部核心肌群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腹直肌分离(DRA)是指双侧腹直肌在腹中线位置的距离增大,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常见的身体结构改变,不仅影响体态,导致女性体型改变、腰围增粗及腹性肥胖,还会降低腰背和骨盆稳定性,导致腰背疼痛、盆底功能障碍,是困扰孕妇和产后妇女的常见健康问题。然而,国内关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研究报少,国外已有运用超声测量腹直肌间距离、腹直肌分离的研究报道,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最佳测量位置还没有达成国际共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产后腹直肌分离(DRA)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为产后腹直肌和盆底肌的联合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常规盆底功能评估的6~8周初产妇为调查对象。通过查阅产妇住院病历收集一般资料;采用超声检查法评估DRA,根据腹直肌是否分离分为DRA组和对照组;采用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法、手测肌力法、阴道电极法和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评估盆底肌功能,分析DRA对盆底肌支撑功能、肌力和表面肌电值的影响。结果 DRA组51人,占43.59%;对照组66人,占56.41%。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产前体重、孕期增重、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瓦尔萨尔瓦动作前后膀胱颈位置、宫颈外口位置和直肠壶腹部位置及其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A组产妇前、后静息阶段平均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Ⅱ类肌收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DRA与盆底肌的肌力和支撑功能无统计学关联,但产妇容易出现盆底肌电生理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直肌超声检查在产后腹直肌分离(DRA)康复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宁波市康复医院收治的78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腹直肌间距超声测量结果、腹围及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随访1年,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通过ROC曲线分析腹直肌间距超声测量指标对SUI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脐上方、脐水平、脐下方腹直肌间距、腹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UI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上方、脐水平及脐下方腹直肌间距诊断SUI的AUC分别为0.942、0.972、0.913,灵敏度分别为89.24%、92.08%、86.25%,特异度分别为87.04%、90.02%、84.13%。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NM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左侧腹直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在Miles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Miles手术的96例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施行经左侧腹直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对照组46例行传统的腹膜内结肠造口术,比较2组病人的造口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50例病人中的4例经过3个月~48个月的随访,发生造口狭窄1例,造口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29例病人获排便感(占78.7%)。对照组46例病人中的42例经3个月~48个月的随访,发生造口旁疝2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缺血坏死1例,腹内疝1例,造口肠脱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7例病人获排便感(占23.8%),2组比较差异均显著性(P〈0.05)。实验组病人造口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术后排便感明显高于后者。结论:经左侧腹直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和排便功能恢复好的优点,可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夫,我都已经生完一个多月了,肚子怎么还像是怀孕五六个月似的?" "大夫,我现在还得穿孕期的裤子,没有合适的衣服,别人生完孩子很快就恢复了,我咋就不行呢?"…… 很多宝妈在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有类似的困惑.产后除了身材走型外,有的还容易出现以下问题:腰痛、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真是有苦难言.今天,就给宝妈们讲讲为什么会出现产后身材走样、难以恢复的情况,宝妈们又该如何才能尽快恢复到产前完美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吕桂兰 《医疗装备》2021,(21):166-167
目的 探讨仿生物电刺激配合自主训练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莆田盛兴医院收治的94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自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仿生物电刺激,比较两组腹直肌及腹围恢复情况、背部疼痛程度.结果 干预20 d后,观察组腹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直肌外缘切口入路在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取研究对象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麦氏切口入路,观察组采用改良式腹直肌外缘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切口外观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住院时间依次为(6.8±2.0)d,(8.3±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外观满意度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腹直肌外缘切口入路在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提高切口外观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腹直肌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报告,认为该病例可能与术中子宫内膜组织直接种植有关,诊断主要通过病史及临床袁现,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病灶,扩大局部切除范围且切缘干净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近10年来,由于盆底健康的宣传教育加强,越来越多人知道女性产前和产后都要重视盆底的肌群健康,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可避免或减轻尿失禁的发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除盆底肌群外,很多女性身上还有一处肌肉会因为孕育生命承受极大的压力,甚至出现问题。这处肌肉叫腹直肌。它和盆底肌群一起,一个守外,一个守内,共同维护女性盆腔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直肌外侧缘纵弧形切口在上尿路手术中的优势。方法 将53例上尿路疾病需行肾上腺或(和)肾或(和)输尿管手术的患者按时间分为腹直肌外侧缘纵弧形切口(A组)28例及腰部切口(B组)25例,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是(56±17)min、(79±22)min(P〈0.05);切开、关闭切口时间分别是(20±9)min、(45±11)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是(45±12)ml、(88±19)ml(P〈0.05);切口长度分别是(11±2)cm、(20±4)cm(P〈0.05);术后止痛药注射次数分别是(1.3±0.4)次、(3.8±0.8)次(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是(9.0±1.6)d、(15.0±3.3)d(P〈0.05)。结论 与腰部切口行上尿路手术相比,腹直肌外侧缘纵弧形切口具有手术入路简单、快、患者体位不适感小、术中显露好、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疼痛轻、切口愈合好且美观及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是指各种因素作用下两个腹直肌之间连接的白线拉伸和变薄,从正中向两侧分离的现象。DRA可见于婴幼儿、腹部术后患者、中心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妊娠晚期及产后妇女等[1-2]。DRA在妊娠晚期患病率最高,约为33%~100%[3]。虽然产后DRA有一定的自然恢复过程,但Sperstad JB等[4]研究发现,32.6%的妇女在产后1年仍然存在DRA,以轻度分离最多见。其原因可能为:一是女性怀孕后腹内压力长期增加导致腹直肌之间的筋膜逐渐软化和扩张,完整性受到损害;二是妊娠期间,黄体酮-雌二醇平衡的改变和皮质酮的释放及松弛素激素浓度的增加[5],使腹白线伸展、松弛及白线间的连接减弱。同时腹壁顺应性也因腹内容量不可避免地增加而增加,高达1.5倍[6];三是腹直肌分离、增宽可能是先天性的,这很少见[7]。此外,高龄、剖宫产、多产、孕前体质量指数高是最可能的独立高危因素[8]...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造成普外科急诊手术切口开裂的原因。方法: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受普外科剖腹手术的473例患者,进行造成患者切口开裂相关因素的分析讨论。结果:造成普外科患手术切口开裂的因素包括高龄、肥胖或营养不良、术后使用激素、手术伤口感染以及合并糖尿病等。结论:普外科急诊手术开裂与高龄、肥胖或营养不良、术后使用激素、手术伤口感染以及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影响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为危险因素组与无危险因素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危险因素包括多次流产史、下腹部手术史、哺乳以及高龄。结果:临床数据显示,无危险因素组患者术中出现粘连情况的例数要明显少于危险因素组中有多次流产史、下腹部手术史以及高龄患者(P〈0.05),且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危险因素组;危险因素组有3例患者因出现较为严重的粘连情况而造成一侧结扎的失败。哺乳期对手术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有多次流产史、下腹部手术史以及高龄均会对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治疗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吕若琦 《健康》2021,(5):68-69
几个月前,露露喜得千金.为了尽快恢复自己的身材,坐完月子,露露就开始运动了,还特别注意饮食的合理安排.慢慢地,体重秤上的数字已回到产前的水平,身边的小伙伴都夸她身材恢复得好.可是,只有露露自己知道,镜子中的自己与之前的差别究竟在哪里,那就是减也减不掉的大肚腩.后来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影响露露身材的“元凶”是腹直肌分离...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腹直肌损伤亦称腹直肌纤维织炎。因主要症状是慢性腹痛,故临床上易误诊为腹内疾病,现就我院诊治的30例。分析其误诊原因: 一般资料:本组女20例,男10例,年龄在20~40岁之间.误诊时间:半年8例;1年9例;2年6例,3年5例;4年以上2例.误诊疾病:肠结核2例,输尿管结石8例;慢性胆囊炎7例;慢性肝炎6例;慢性阑尾炎6例;肠痉挛1例. 患者男,23岁,1985年1月自觉左下腹持续性隐痛,时有撕裂样疸,无放射,饮食尚好.有时因劳累后疼痛加剧。院外查尿有红细胞( ),以输尿管结石服消石素和中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腹部平片末发现结石,尿多次检查均正常.因患者生活在血吸虫疫区,考虑血吸虫所致  相似文献   

18.
例1:甲,61岁。1972年1月10日突然感到右季肋部呈持续性疼痛,随即在右上腹摸到包块,当时自诉有发冷、发烧。检查:皮肤巩膜无黄疸,右上腹可触到5×6厘米包块,局部压痛明显,肌紧张,反跳痛(+)。诊断胆囊炎,胆结石而行手术,探查胆囊无异常,在腹直肌内有4×5厘米包块,经分离腹直肌见一血肿4×4厘米,清除血肿,术后诊断膜直肌鞘内血肿。例2:男,62岁。1980年1月20日以突然右下腹疼痛起一包块而来诊。检查:血压210/100毫米汞柱,脉搏88次/分,在下腹部可触到腊肠样包块,局部压痛明显,反跳痛(-),肌紧张(-),肠音亢进,  相似文献   

19.
郭丹 《大众健康》2020,(11):100-102
<正>本以为宝宝出生后,隆起的腹部会有朝一日恢复往昔的平坦。可是等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然而,并没有!每位女性都会憧憬这三个场景:1.披着白纱幸福地为人妻。2.长胎不长肉式孕育。3.如少女般抱着可爱的孩子,亲友送上一句:"天啦,你哪里像生了孩子!"这三个阶梯式的成长,都与美丽相关。每一份美丽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付出。从新娘到辣妈,美丽的代价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膜外经腹直肌乙状结肠造口术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应用.方法 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Miles术,术中行腹膜外经腹直肌乙状结肠造口术.结果 12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造口周围接触性皮炎,2例术后出现早期黏膜水肿,1例出现切口感染,均经对症处理治愈,术后2个月10例排便规律,每天1~3次,大便成形,排便前有感觉.术后随访0.5~ 3.5年,无内疝、肠梗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旁疝、造口狭窄及造口缺血坏死.结论 直肠癌Miles术中应用腹膜外经腹直肌乙状结肠造口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