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生成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体的血管形成有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两种方式。血管发生,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成血管细胞发展,形成原始血管的过程,包括成血管细胞的增殖,内皮细胞分化,增殖,迁移,连接,并形成原始血管丛等。血管生成是原始血管丛或已存在的血管经发芽或其他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包括内皮细胞趋化移动,增殖,形成新管腔,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已存在的血管中形成新的血管,涉及内皮细胞、外周的周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生成血管的细胞因子等多个相互作用。具体步骤包括现有血管外基膜的降解,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导致形成新空间,以及血管床的分化和成熟。血管生成初始释放前血管生成因子发起的促进血管形成的因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这些因素结合到内皮细胞各自的细胞表面受体,导致其激活,其中包括诱导细胞的增殖,增强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进而增加内皮细胞迁移和侵袭。了解蛋白酶在血管生成中的复杂性,对于血管瘤中新生血管的刺激和抑制,有助于认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肿瘤血管形成与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受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肿瘤的血管在肿瘤浸润、生长、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肿瘤血管的形成及其形成方式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 ,它的阐明将为抗肿瘤血管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已证实三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及其配体相互作用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1 肿瘤血管形成的方式1.1 血管发生 (vasculogenesis)人胚胎发生的过程中间充质细胞能原位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形成原始的的血管网络。相类似 ,肿瘤的血管发生是来源于骨髓和外周血的血管内皮前驱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cells,CEPs)或称为成血管母细胞 ,随血液循环达肿瘤组织微血…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1与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学忠  洪小苏 《医学综述》2004,10(7):398-400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存在的血管内皮细胞以出芽的方式生成新的血管过程,该过程包括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基质的重塑以及血管功能上成熟。血管生成的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中涉及到生长因子(VEGF、FGF、IGF-1、EGF、TGF-α、PDGF和PD-ECGF)和抑制生长的因子、血流动力学因素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是指已经存在于组织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增殖游走,以出芽或者嵌入的方式形成新生血管的过程。在胚胎形成、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的周期性重建、伤口愈合及组织器官慢性缺血缺氧等条件下,该过程的发生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存有重要意义。然而,当恶性肿瘤发生时,血管生成过程同样会被启动,其速度可作为衡量疾病进展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血管生成包含毛细血管基底膜降解,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形成管状结构,基底膜形成,血流贯通等步骤。这一过程既受机体神经内分泌因素影响,又受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表达的生长因子调控。人体内的血管生成由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及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来调节。主要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  相似文献   

7.
血管形成是从已经存在的血管床中通过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以芽生或非芽生的方式生成新生血管系统的过程,与正常的生理过程(如伤口愈合、胚胎发育等)和许多病理过程(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类风湿性关节炎、脑和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血管形成中的主要细胞是内皮细胞,它存在于所有的血管上,通过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和结构重建构成了新的毛细血管网。除内皮细胞在血管发生过程起重要作用外,支持细胞(如肿瘤细胞、外周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细胞和体液成分也都与血管的发生有关。因此,血管发生的测定非常复杂。当今尚未有任何一种体外的实验方法能精确地模拟这一复杂的过程,但结合体外、体内血管形成的测定方法,可以有效地了解血管发生的作用机理。本文介绍了当前体内外用来研究血管形成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最新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血管化的主要方案是先生成血管组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构建成血管结构.由于受体自身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稀缺性和异质性,限制了其在血管组织工程学中的广泛运用.因此,本研究对于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是否能够诱导分化成为功能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方法 利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作为刺激因子,诱导SHED分化为vSMCs.完成诱导后,通过RT-PCR、流式细胞术分析、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基因和特异性蛋白表达情况.此外,借助Matrigel血管生成功能实验来验证SHED来源的vSMCs是否能行使平滑肌细胞的功能.结果 通过分析平滑肌细胞特定标志物(如a-SMA、SM22a、 Calponin和SM-MHC)的表达,证实了 TGF-β1可以诱导 SHED分化为vSMCs,且流式细胞术证实分化的效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其标志物表达比例高达α-SMA 86. 1%,SM22α 93. 9%, Calponin 56. 8%,SM-MHC 88. 2%.体外 Matrigel 血管生成功能实验表明,由SHED诱导分化的vSMCs在稳定由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所形成的血管结构中发挥着与原代 vSMCs相似的作用.结论 在血管组织工程中,SHED可以成功地诱导为vSMCs,能够成为血管组织工程中一种有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肿瘤血管与肿瘤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肿瘤的生长浸润依赖于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内血管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以前的研究认为,构成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可能源自宿主骨髓的内皮前体细胞、成血管细胞或已形成的血管壁内皮细胞。马赛克血管和拟血管生成丰富了肿瘤新生血管理论,但其理论认为血管可以在内皮缺如的情况下形成。这样就对传统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来源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拟应用肿瘤干细胞理论来解释肿瘤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王艳  邵建华 《医学综述》2002,8(12):687-689
尽管血管系统的建立是需要多种细胞参与的复杂过程 ,血管网的最初形成首先是由一种细胞完成的 :即内皮细胞[1 ] 。由于循环系统的血管由形态和功能完全不同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血管内皮细胞与其周细胞哪些生成动脉 ?哪些生成静脉 ?哪些生成毛细血管 ?决定性的分子信号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在细胞的血管特异性命运中起作用的分子学研究 ,目前尚在起步阶段 ,但已发现动静脉内皮细胞在血管发生 (vasculogenesis)后、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前就已经存在分子学上的差异 ,如斑马鱼主动脉形成中所需的特定基…  相似文献   

11.
谢平  刘庆淮 《医学综述》2004,10(8):449-451
血管生成是人和动物发育、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基本过程包括:基底膜上酶的降解,内皮细胞趋化、移行、增殖,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相互作用,管腔结构的形成。生理状况下,血管生成受到严格地控制,当正负调节失衡时,则会出现病理性血管生成。迄今已证实有多种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尤为突出。本文就VEGF和TGF-β在血管生成中的联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从诱导分化的小鼠胚胎于细胞中获取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Flk-1作为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来源的血管前体细胞标志,流式细胞仪分选分化的类胚体中Flk-1阳性细胞,分别添加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血管前体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相关标志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分化效率和纯度.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在分化第4天类胚体中有50%左右的细胞表达Flk-1,经分选的Flk-1阳性细胞通过进一步诱导,可以得到(95.9±3.5)% α-SMA阳性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59.1±4.8)%CD31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成功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法从诱导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实验为组织工程化血管构建中种子细胞来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是内皮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的缺氧诱导刺激因子[1],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能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促进血管形成。目前,VEGF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谈之较少,这主要是通过VEGF抑制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分化成熟而实现的[2]。1VEGF分类及主要生理作用VEGF属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EF)家族,是两个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R -1(Flt -1)和VEGFR -2(KDR/Flk -1)的配体,前者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而后者主要在内皮细胞表达[3]。VEGFR -3也是酪氨酸激酶的受体,结构同前两个相似但不结合VEGF ,它最初表达于胚胎内皮,在发育过程中血管内皮的表达逐渐减少而主要表达于成人组织的淋巴管内皮。VEGFR -3的两个配体,是蛋白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多肽组成二硫化物连接的二聚物,与VEGF有高度的同源性,因而分别命名为VEGF -C和VEGF -D[4]。尽管VEGF -C能与表达于血管内皮的VEGFR -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实验设计从骨髓中提取CD34 细胞作为血管内皮细胞干细胞 ,经诱导生成血管内皮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学器官重建术。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法从骨髓中提纯的CD34 细胞在体外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诱导 ;在动物实验中 ,CD34 细胞经Dil标记后于Matrigel混合涂于裸鼠背部皮肤缺损处 ,表面覆盖人胸膜组织。结果 细胞经诱导可转化生成血管内皮细胞 ,Ⅷ∶Ag、CD31 染色阳性 ,并可在重组基底膜 (Matrigel)中形成三维毛细血管网状结构。体内实验结果可见CD34 细胞参与并加速胸膜下毛细血管网形成 ,短时期内重建血供系统确保胸膜组织存活。对照组 (单纯覆盖Matrigel与胸膜 )胸膜缺血坏死。结论 可利用CD34 细胞替代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重建正常组织毛细血管网 ,与器官实质细胞共同组成复合组织 ,运用于组织工程化器官重建术 ,为解决组织工程器官替代品血供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周细胞在创面修复肉芽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出现、分布规律与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免疫组化、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电镜技术及形态定量分析方法观测小鼠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1~9 d),特别是早期1、3、5、7 d创面修复肉芽组织内血管生成过程中,周细胞的出现、分布规律.离体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分化的周细胞前体细胞10T1/2模型,观察其在细胞外基质胶立体培养的变化.结果 周细胞可见于肉芽组织血管生成早期(1~7 d),且周细胞阳性染色的细胞数较内皮细胞多.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和周细胞的数量在伤后持续增加,直到伤后5 d达峰值.周细胞在肉芽组织中还可形成条索状、腔样结构;离体培养的周细胞在细胞外基质胶内能够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 周细胞参与了肉芽组织早期血管生成过程并可形成腔样结构,可能在血管生成中具有主导或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在原有的毛细血管和/或微静脉基础上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从已存在的血管处以芽生或非芽生(套迭)的形式生成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的过程,在成人,它至少包括6个连续的步骤:已存在的周细胞的分离;内皮细胞分泌的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形成管腔;周细胞粘附、血管的稳定。在此过程中涉及多种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肺癌新生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癌的生长和转移都需要新生血管的支持,新生血管生成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新生血管生成由肿瘤微环境所决定,多种信号分子共同参与其调控。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主要过程可归纳为:(1)肿瘤不断生长促使其微环境内部发生"血管生成转换"而启动促血管程序;(2)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细胞外基质(ECM)降解与重构;(3)内皮细胞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诱导下通过重构的ECM发生定向迁移;(4)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内皮细胞大量增殖;(5)在Dll4-Notch通路的诱导下,最终形成血管管腔结构并具有完善的供血功能。目前,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新生血管生成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均可能成为抑制肺癌的靶点。深入了解肺癌新生血管生成机制,对寻找有效的抗血管、抗肺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血管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条件,模拟体内血管生成和血管新生过程,为研究新血管的形成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形成胚胎小体,将11 d的胚胎小体种植到胶原中诱发出芽性血管新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胚胎小体及其出芽向内皮细胞和功能血管的分化.结果胚胎干细胞在体外能自发形成胚胎小体,其内部含有血管样结构,并伴有平滑肌的分化;种植到胶原中的胚胎小体能再现出芽性血管新生.结论胚胎干细胞在体外不但能定向分化成内皮细胞,还能再现体内血管生成、血管新生及动脉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转基因小鼠股动脉的损伤模型模拟临床的血管内膜损伤,通过谱系追踪分析血管损伤后血管重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分化病理机制.方法 运用可诱导的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的转基因小鼠与带有报告基因YFP(黄色荧光蛋白)的小鼠杂交,繁殖出可在诱导剂Tamoxifen注射后,YFP在内皮细胞特异表达的转基因小鼠.并模拟临床静脉移植术,建立小鼠颈静脉一股动脉内膜移植模型,设立术后0 h(未损伤)、3、7、14和35 d 5个时间点.于各时间点取组织进行免疫化学染色和计数观察.结果 活体的静脉移植实验中,标记YFP的内皮细胞系细胞逐渐获得平滑肌细胞的特征,而失去内皮细胞的特征.在离体实验中,内皮细胞(EOMA细胞)在TGF-β,诱导4 d后同样显示出平滑肌细胞的特性.结论 在血管移植后移植血管发生了血管重构,增厚的新生内膜中的内皮细胞转化为平滑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从诱导分化的小鼠胚胎于细胞中获取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Flk-1作为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来源的血管前体细胞标志,流式细胞仪分选分化的类胚体中Flk-1阳性细胞,分别添加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血管前体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相关标志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分化效率和纯度.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在分化第4天类胚体中有50%左右的细胞表达Flk-1,经分选的Flk-1阳性细胞通过进一步诱导,可以得到(95.9±3.5)% α-SMA阳性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59.1±4.8)%CD31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成功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法从诱导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实验为组织工程化血管构建中种子细胞来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