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脑心卒中和心脑卒中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均多地老年男性患者,在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在心肌酶学、高血糖、高因脂生化指标方面亦无差异。两者心梗部位多见于前壁。而脑梗部位;脑心卒中组在皮质下多见,心脑卒中组在皮质区多见,两者在心梗部位与脑梗部位的联系均地明显相关。心脑卒中组,心肌梗塞与脑梗塞间隔时间较脑心卒中组短。两者死率亦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者可能为同一个  相似文献   

2.
32例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并存患者临床分析发现,本病均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年轻者少见.急性心肌梗塞后两周是脑梗塞发生的最危险时期,心脑卒中较脑心卒中间隔时间短.本病心梗部位多见于前壁,而脑梗部位大多在左大脑中动脉区,而心梗部位与脑梗部位间无固定联系.本病在病程、心衰、心源性性休克,快速房颤、高血糖等方面均明显较单纯脑梗塞组和冠心病组为重,提示在治疗本病的同时,应重视纠正心衰、低血压,防治心律失常及控制血糖,以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本病虽凶险,仍有恢复的希望,应积极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3.
脑—心卒中     
韩筱玉 《甘肃医药》1990,9(5):289-291
  相似文献   

4.
脑心综合征与脑卒中的临床关系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立群 《右江医学》2004,32(2):130-131
目的 探讨脑心综合征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从 42 0例脑卒中检出符合脑心综合征 5 7例 ,观察其发生特点和预后。结果 脑心综合征主要发生在严重出血性脑卒中患者 ;脑心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脑卒中时脑对心脏活动调节作用的紊乱、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的紊乱以及血性脑脊液对植物神经中枢的刺激等有关。脑心综合征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是 :①颅内病变严重 ;②脑原性心律失常严重 ;③脑原性心脏异常可发展为严重心脏损害。结论 脑心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 ,应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5.
秦敏俭 《大家健康》2016,(6):133-134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该院神经外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200例,其中有30例患者在急性脑卒中后并发脑心综合症。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本研究中的3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影响因素等指标,进而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症的发病率为15%;3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22例,缺血性脑卒患者中8例,经统计分析得知出血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症严重的加重了患者病情、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在急性脑卒中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便可以早期、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和治疗脑心综合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瑛 《中原医刊》2007,34(4):74-74
在治疗急性脑卒中过程中发现继发性心脏损害病例很多,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逐渐受到临床医生重视。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脑卒中病人312例,本文对合并脑心综合征16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时间、发生率、预后、发病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脑心同源性卒中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脑心同源性座中相关性,将20例患者依脑心同源性卒中的不同情况选用抗心律失常,扩张脑、心血管、降低颅压等治疗或综合治疗后,脑、心梗死的缺血区血流增加,且比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而非脑、心梗死区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阐述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防治措施、预后及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卒中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急性脑卒中对心脏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其中诊断为脑心综合征(BHS)13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脑心同源性卒中相关性 ,将 2 0例患者依脑心同源性卒中的不同情况选用抗心律失常 ,扩张脑、心血管 ,降低颅压等治疗或综合治疗后 ,脑、心梗死的缺血区血流增加 ,且比治疗前有明显增加 (P<0 .0 5 ) ,而非脑、心梗死区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健康对照组100例,测定各组BNP、Hcy水平,并进行比较。脑梗死患者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组(48例)和亚急性期组(40例);按照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24例)、中面积梗死(29例)和小面积梗死(35例);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度(20例)、中度(3l例)、轻度(37例)。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BNP和Hcy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具体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对照组,差异呈显著性(P<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BN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中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Hcy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重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中、轻度脑梗死组(P<0.01),中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轻度脑梗死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BNP、Hcy水平的变化,并且与病程、病变范围和病情程度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协助临床判断急性脑梗死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蒲松林 《中外医疗》2013,(12):31-32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6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6例,感染发生率18.8%,其中60岁以上患者为主。结论神经内科脑卒中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住院天数、发病年龄、原发病及侵袭性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富济  董焱  张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371-1372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伴脑卒中患者的脉压分析,探讨脉压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53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分成脑出血组133例和脑梗死组120例,另选取11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出3组脉压、脉压为70mmHg(1mmHg=0.133kPa)异常率及脉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脉压在脑卒中组和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脉压70mmHg的异常率在各组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脉压异常率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脉压最大分布区域均在70-79mmHg,分别占26.7%、25.9%,而对照组则在50-59mmHg,为29.6%。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宽与脑卒中危险性密切相关,脉压可做为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一个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30例经颅脑 CT 检查,肺胸断层摄片等确诊为肺癌脑转移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了分型,拟订了诊断标准,颅脑 CT 平扫与增强发现肺癌脑转移灶均呈分叶类圆环形强化厚壁高密影,脑白质水肿明显,向幕上两半球表面之顶、额、颞、枕叶部位转移较多,脑干、小脑极少.多个病灶较单个更常见。8例单个肺癌脑转移灶患者均经脑外科施行手术切除,效果良好。本病如能早期诊断避免漏诊,并早期手术摘除,可以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5.
刘湘  项丽  张岚  佟光明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6):3274-3279
背景 心房颤动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引进,心血管疾病合并心房颤动者的抗凝比例逐渐升高,脑梗死发生率较前下降;但是,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和抗凝治疗现状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 探讨同期住院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评估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及抗凝现状,以期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2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的主要疾病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血管病组(合并心血管疾病,n=162)和肺病组(合并慢性肺疾病,n=125),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入院次日清晨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数据及CHA2DS2-VASc评分。后续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抗凝等药物使用情况和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肺病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静息心率、心力衰竭比例、右心房内径(RAD)长径、RAD短径、基底段右心室内径(RVD)、肺动脉压力、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评分≥4分的比例高于心血管病组(P<0.05);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心血管病组(P<0.05)。两组抗凝药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心血管病组使用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胺碘酮药物比例高于肺病组(P<0.05)。随访期间,心血管病组共发生脑梗死16例(9.9%),肺病组29例(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HA2DS2-VASc评分、RAD短径、肺动脉压力是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同期住院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远期脑梗死发生率高;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人群较心血管疾病合并心房颤动人群存在较高的CHA2DS2-VASc评分、RAD、RVD及肺动脉压力;针对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应及时评估抗凝指征,加强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重视心力衰竭、肺炎等合并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近6年收治的17例脑肿瘤卒中病例(男10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37.7岁。发病率为同期脑肿瘤发病率的1.9%,恶性肿瘤13例(76.5%)。误诊7例,手术抢救成活12例。作者认为,脑肿瘤卒中是颅内出血的一种少见而又特殊的类型,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卒中以恶性肿瘤多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进行性颅内高压症状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CT扫描对诊断极为有益。若手术治疗及时,可望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范围、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入院后24h内检测血浆BNP,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血浆BNP浓度与AMI的范围、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浆BNP水平与AMI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浆BNP水平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反映AMI的严重程度;AMI范围越大,左室功能越差,BNP水平越高;BNP水平可作为心血管事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1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表明150例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所占比率较大为70%,同时心电图表现有缺血性ST-T改变者56%及各种心律失常35%,其中部分病例为一过性表现。92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心脏结构改变。临床发现脑卒中病人与高血压、心脏异常改变可互相伴发。由此可见,某种程度上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引起这些异常表现的原因目前尚待进一步研究。可以肯定高血压病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不能忽略的是有一半以上脑卒中病人有不同类型一过性或持续性的心脏异常改变,因此,对脑卒中病人行心电方面检查和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无心血管病史的脑卒中病变部位与ECG改变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无心血管病史的9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CT、ECG及DCG检查。结果脑卒中后ECG异常70例(75.3%),ECG正常23例(24.7%);4周后复查ECG,恢复正常者6例(8.6%)。经分类分析,作者等认为,脑卒中后出现ECG异常改变:(1)主要与脑损害部位有关,基底节区病变致ECG异常较其它部位明显增多;(2)与病变性质无明显关系;(3)与优势半球无关;(4)部分患者ECG异常改变呈可逆性,而并非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对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及脑梗死发生率、血脂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者占30.2%,其中颈动脉系27%,椎基底动脉系3.2%.78.9%发生在第一年内.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均较明显,与健康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高血压患者中,3例均因短期内降压幅度过大而发生脑梗死.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既往TIA是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对有原发性高血压史的TIA患者降压治疗宜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