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网状密集悬吊系统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于2018年9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上采用网状密集悬吊系统治疗。采用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分别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比较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儿童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悬吊训练系统能有效改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躯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髓柔筋推拿配合平衡肌力训练对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9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脱落2例)和联合组(47例,脱落3例)。对照组接受平衡肌力训练,联合组予平衡肌力训练配合补髓柔筋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下肢活动度、表面肌电图信号均方根(RMS)值、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下肢活动度和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表面肌电图RMS值和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补髓柔筋推拿联合平衡肌力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良好,可提高患儿下肢功能与粗大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Bobath治疗法,配合正确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比较2组患儿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及肌张力评分),及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GMFM水平较前升高,肌张力评分则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观察组为9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正确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对于降低痉挛性脑瘫患儿肌张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药熏蒸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2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西晓  刘凤  席慧萍  樊凯  汪东 《陕西中医》2009,30(11):1469-147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4例采用上田疗法,治疗组24例采用中药熏蒸(伸筋草、一枝蒿、生川乌等)配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评定。结果:经120d治疗后2组患儿GMFM88评分差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评分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比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熏蒸配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较单纯使用现代康复疗法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刘氏小儿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n=30)和刘氏推拿组(n=30),常规对照组仅采用以Bobath疗法为主的康复训练并辅以针灸、电疗,刘氏推拿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刘氏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6.7%,常规对照组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且刘氏推拿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儿改良Ashworth评分(MAS)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且刘氏推拿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刘氏小儿推拿能进一步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其疗效优于以常规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钱月芳 《新中医》2016,48(11):135-13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悬吊康复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悬吊康复运动疗法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2组均连续治疗1月。观察治疗前后髂腰肌的肌张力(MA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及髋关节屈曲角度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月后2组MAS评分、GMFM评分及髋关节屈曲角度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悬吊康复训练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MAS评分和髋关节屈曲角度,同时能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中药蒸气浴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与运动能发育的临床影响.方法:将10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运用中药蒸气浴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54例以康复功能训练为主治疗.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法,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88)之总分;3个疗程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儿肌张力、GMFM评分及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与GMFM评估总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中药蒸气浴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明显提高其运动能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旨在促进患儿更快康复。方法:选择医院门诊2010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疗效、肌张力(采取Ashworth评分)、关节活动度(采用标准人体关节活动度测评量表测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结果:治疗后各组患儿疗效均较好,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达97.50%,高于对照组8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Ashworth评分相当,两组患儿肌张力情况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儿Ashworth评分均改善,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明显,可见各组患儿肌张力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儿评分均改善,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关节活动度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儿关节活动度均提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功能训练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粗大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效果佳,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步行能力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数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量表D区(站位)、E区(走、跑、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量表D区、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步行功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结合补肾健脾汤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的疗效。方法:取本院接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利用奇偶数法随机均分为A组及B组,各30例。A组患儿行头皮针治疗,B组行头皮针结合补肾健脾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MAS(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GMFM(粗大功能评定)、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TCSS(多伦多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B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A组(73.33%)(P0.05)。B组MAS评分低于A组,而ADL评分及GMFM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治疗后TCSS评分显著低于A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中医针刺结合补肾健脾汤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各系统功能评分,并提高患儿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629-2631
目的:探讨功能导向的"引带导督"推拿法结合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根据年龄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组间均衡的原则,配对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以旨在提高核心稳定性、促进脑功能重塑的收引带脉、点按腰部夹脊穴为主的推拿手法,联合抗重力姿势维持与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40 min,每周治疗5 d,共观察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两样本MAS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样本组间比较(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样本GMFM量表百分比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P 0. 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引带导督"推拿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在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方面疗效优于传统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运动训练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GDS、GMFM和M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DS、MAS和GMFM评分均有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GDS及MAS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较单一运动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循经推拿,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肌张力与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痉挛性脑瘫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循经推拿手法,观察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循经推拿。观察对比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10m步行速度(10 MWT)、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BB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10 MWT、MAS参数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GMFM、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0 MWT、MAS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及循经推拿后可有效提高核心稳定性,从而改善运动能力及肌张力的能力,亦可提高10m步行速度参数与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所有病例均配合常规的康复治疗。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WeeFIM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按摩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行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4例,两组患儿均开展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按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儿童平衡量表评分(PB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GMFM)和内收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平衡功能量表评分、GMFM中D区和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内收肌和腓肠肌RM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平衡功能量表评分、GMFM中D区和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收肌和腓肠肌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和平衡功能,减轻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肝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脑瘫肝强脾弱证的8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南石医院行康复运动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针灸推拿运动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量表88项(GMFM–88)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患儿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治疗时,可在基础针灸推拿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在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入组后采用Bobath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参照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经治疗后针对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93.00%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u=5.4544,P=0.0000。观察组患者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及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对改善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具有良好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促进患儿脑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中药蒸汽浴治疗脑性瘫痪(CP)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痉挛型C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常规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中药蒸汽浴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2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1、3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评估肌痉挛,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评分评估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及1、3个月后MAS评分均降低,GMFM评分均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1、3个月后MAS评分均降低,GMFM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2周及1、3个月后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中药蒸汽浴可在较短时间降低CP患儿下肢肌张力,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髓柔筋推拿手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髓柔筋推拿手法治疗,每周5次,3个月1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和修订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儿的GMFM66项分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GMFM66项分值、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修订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髓柔筋推拿手法治疗痉挛型脑瘫较单一康复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