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背肌筋膜炎属“经筋病”,本文梳理经筋理论的古今研究,引入现代肌筋膜链学说和生物力学学说,对经筋理论在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中的指导作用进行阐述。该病的病变层次理应以经筋为主,病所为“筋结点”,法为“解结”。在经筋理论指导下遵循“在筋守筋”和“以痛为输”的定点原则,结合经筋整体观“循筋取穴”,由点及面可形成多维度治疗结构,以期进一步突破针刀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中的局限性,开拓临床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艾盒灸联合筋伤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针刺、艾盒灸联合筋伤膏治疗,对照组予醋氯芬酸分散片口服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29例)、训练组(29例)、结合组(30例)。经筋组(经筋刺法)先进行触诊,后标记结筋病灶点,每次选取8~12个,以一次性针灸针针刺;训练组(核心稳定训练)借助瑞士球,依次按照端坐、双桥、屈膝双桥、反桥和俯卧撑的顺序,每种运动方式持续10 s,每次间隔休息1 min,重复3次;结合组将两种治疗方式结合。3组均1次/d,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各组治疗前后VAS、RMDQ分值,静、动态肌耐力评估,以及疗效评价。结果: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经筋组和训练组(P0.05);在减轻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以及静、动态肌耐力评估方面,结合组优于经筋组(P0.05),经筋组优于训练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以及静、动态肌耐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前后CT影像学特征差异评价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例,随机分为结筋病灶点组和经穴组各60例。结筋病灶点组采用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常见结筋病灶点有:腰椎横突1~4,腰椎棘突1~骶椎棘突4,肾俞次,大肠俞次,关元俞次,小肠俞次,志室次,秩边次,腰眼次,腰宜次,肩挎次,白环俞次,上、中、下髎次,盲门次等;经穴组采用毫针针刺大肠俞、委中、腰3横突阿是穴,留针30 min。1次/d,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CT影像学观察及疗效评价。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行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CT特征差异,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与经穴组相比,结筋病灶点组治疗后CT影像学特征明显低于经穴组(均P0.05)。结筋病灶点组治疗后第三腰椎旁局部软组织肿胀率及腰椎横突周围组织压迫神经率均低于治疗前(P0.01);CT清晰显示肌腱脂肪间隙,未见高密度血肿影。(2)结筋病灶点组治愈23例,有效31例,无效6例;经穴组治愈16例,有效27例,无效17例。结论: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CT影像学特征在该病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独特疗效。方法把6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为针刀组,对照组为理疗组。结果针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具有疗效持久可靠,费用低,见效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生理性筋结点与膝骨性关节炎(KOA)病理性结筋病灶点血流灌注量的差异。方法 KOA组选取经筋辨证为足少阳经筋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健康组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针刺同经筋远端陵下次后,采用moor FLPI-2系统观察、记录、比较陵后次、阳陵次、腓骨小头、成腓间、成骨次在针刺前、针刺时、针刺后(5、10、15、20 min)的平均血流灌注量(统计10帧并计算平均值,PU值)。结果针刺前,KOA组陵后次、阳陵次、腓骨小头、成腓间、成骨次血流灌注量高于健康组(P0.001);针刺时,KOA组陵后次、阳陵次、腓骨小头、成腓间、成骨次血流灌注量高于健康组(P0.001);针刺后,各时间点KOA组陵后次、阳陵次、腓骨小头、成腓间、成骨次血流灌注量高于健康组(P0.05,P0.01,P0.001)。结论与筋结点比较,结筋病灶点的血流灌注量呈显著升高的影像学特点,这可能与结筋病灶点能反映病候有关。  相似文献   

7.
姜梅  彭天忠 《中医学报》2022,37(1):197-200
目的:观察循经刮痧联合走罐治疗项背肌筋膜炎风寒湿邪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项背肌筋膜炎风寒湿邪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循经刮痧联合走罐法,对照组给予针刺+TD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艾灸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20例/组。对照1组给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2组给予单纯艾灸治疗,治疗组给予刺络放血配合艾灸疗法。观察3组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VAS评分和ODI指数明显优于其他2组(P 0.05)。3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0%、85.0%和95.0%,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组(P 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艾灸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情况,优于单纯的刺络放血法及单纯的艾灸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29例)、训练组(29例)和结合组(30例)。经筋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训练组采用普拉提训练治疗,结合组采用经筋刺法与普拉提训练结合的方法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后评价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及腰部静、动态肌耐力情况。结果:治疗后,经筋组、训练组、结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79.31%、86.67%,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的疗效优于经筋组和训练组,经筋组的疗效亦优于训练组。治疗后,三组患者的VAS、RMD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结合组的VAS、RMDQ评分改善情况优于经筋组、训练组(P0.05),经筋组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训练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静、动态肌耐力均显著改善(P0.05),且结合组的改善情况优于经筋组、训练组(P0.05),经筋组的改善情况优于训练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结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及静、动态肌耐力,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扶他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门诊32例慢性腰背肌筋膜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服用扶他林等消炎镇痛药;治疗组给予体外发散式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和服用扶他林等消炎镇痛药。治疗组接受2周的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两周为1个疗程)和扶他林药物口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观察。同时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改良Macnab标准:对照组优良率达到66.7%,治疗组优良率达到85.7%,全部病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具有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患者疼痛更加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体外冲击波联合扶他林治疗慢性腰背肌筋膜炎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腰背肌肌筋膜炎是运动队伍中常见病,多发病。它的治疗对运动员取得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其病因多为运动员急性腰部扭伤后治疗不彻底即投入训练或逐渐劳损所致。本次通过对其采用当归、人胎盘组织液、维生素B12对人体有活血、养血、消炎止痛,进行左右交错注射大肠俞、肾俞;及利用超短波的电场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透刺、滞针、艾灸治疗与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4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背阿是部透刺后,行滞针刺后出针,对照组背阿是部透刺,配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在治疗中均每日艾灸至阴、至阳.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95%,对照组愈显率4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优于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彭氏分筋推拿疗法与常规推拿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腰背肌筋膜炎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彭氏分筋推拿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疗法治疗。2组每次治疗20 min,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对VAS评分和ODI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彭氏分筋推拿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情况,其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5.
动力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力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动力灸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占81.0%),好转5例(占13.9%),无效2例(占5.6%),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痊愈25例(占69.4%),好转4例(占11.1%),无效7例(占19.4%),有效率为8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动力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傣医经筋理论作为傣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傣族地区疾病诊疗的全阶段。腰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于傣医"腰痛"的范畴,又与经筋关系密切。笔者基于经筋理论,探讨傣医对于腰背肌筋膜炎的解读,认为该病多由"外邪侵袭"或"四塔不足"等内外因素影响腰背部经筋气血运行所致。采用捶筋疗法、踩背疗法等傣医外治法,以特定手法循人体经筋走向进行操作,往往能有效通络止痛。探索傣医经筋理论在腰背肌筋膜炎诊治中的存在机制和应用方式,对于经筋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傣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针刀(浮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刀治疗组与针灸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未能按要求完成治疗,其余77例均按要求完成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浮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针灸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为9.7%,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神丸加味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神丸加味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6例。结果:痊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结论:四神丸加味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谢潇侠 《甘肃医药》2011,(10):604-60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7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4例,采用针刺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133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48例,有效62例,无效5例;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21例,有效99例,无效11例。两组治疗在疗效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弹拨理筋推拿法、走罐相结合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病例均采用针刺、弹拨理筋、走罐三法结合之综合疗法。首先选局部穴浅刺为主,配合远道及辨证选穴针刺,然后,选局部条索及结节处弹拨理筋,用推拿法治疗,再沿背部2经5线走罐。隔两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d。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56例患者治愈49例,好转6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8.2%。结论针刺、弹拨理筋推拿法、走罐结合,经络与筋同治,点面兼顾,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