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临床用药规律,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中药辨证施治特点。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的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文献,使用Excel 2007建立药物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基础数据分析、频数统计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建立关联分析模型,进行中药处方的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DME核心药物、核心药对、核心用药组合,探索中药处方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篇文献,540频次药物使用,99种药物。药物使用频次前10位的单味药物为茯苓、泽泻、黄芪、当归、川芎、猪苓、生地黄、白术、丹参、车前子。共19种证候,分三大类:痰瘀阻滞类、脾虚水停类、气血阴阳亏虚类。2项关联规则前4位为黄芪→茯苓,泽泻→茯苓,当归→川芎,当归→茯苓;3项关联规则前3位为川芎、当归→茯苓,当归、茯苓→泽泻,泽泻、黄芪→茯苓;4项关联规则前3位为川芎、当归、茯苓→泽泻,当归、黄芪、茯苓→川芎,当归、黄芪、茯苓→泽泻。结论分析得出以补气利水为主,活血补血为辅的核心药物使用特征;DME中医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以致水湿内停,日久痰瘀互结,阻滞目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1.1)中的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关联度分析、药物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糖尿病足中药熏洗处方的核心药物、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结果 对筛选出的95个处方进行统计,使用频次前10位的是红花、桂枝、鸡血藤、当归、赤芍、川牛膝、川芎、透骨草、桃仁、黄芪。药物组合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组分别是“红花、桂枝”,“当归、红花”,“红花、鸡血藤”。并挖掘出治疗糖尿病足的中药熏洗方的核心组合16个和8首可能具有临床价值的新处方。结论 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中药熏洗方多以活血止痛、舒筋通络药为主,并通过数据挖据初步探索出了中药熏洗处方的主要药物组成为当归、红花、桂枝、黄芪、川芎、透骨草、赤芍、桃仁、乳香、没药、鸡血藤、川牛膝等。根据不同证型可以进一步探讨新方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收集洪钦国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门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洪钦国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洪钦国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182首,涉及中药168味,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中药有丹参、黄芪、山药等22味,可归为益气健脾、滋肾养阴、祛风解表、清热利湿及活血化瘀5类药。证型分布依次为气虚风水占33.5%,阴虚湿热占30.7%,瘀水互结占19.2%,阳虚水泛占16.4%。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高频药物组合多为益气健脾药与滋肾养阴、解表祛风、活血化瘀中药的组合(可归为玉屏风散合二至丸加解表、清热中药),聚类分析后得到4首候选新处方。结果以数据阐释了洪钦国教授临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思路:治疗原则为"扶正、御邪、清热、活血",治法以益气养阴为主,佐以活血、解表、清热,药物组合多选择益气、养阴、活血、解表、清热中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骨折术后熏洗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2009—2015年期刊公开发表骨折术后运用中药熏洗治疗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101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归经、四气五味、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骨折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肝肾药、解表药等为主,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法、活血化瘀法、祛风除湿法。红花、伸筋草、透骨草、乳香、海桐皮、牛膝、当归、没药、威灵仙、防风、桂枝、川芎、五加皮、木瓜等是临床骨折术后熏洗治疗常用核心药物。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骨折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周郁鸿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药处方的整理、分析,总结周教授治疗ITP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 整理筛选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周郁鸿教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处方1 102首,其中男性46人,女性71人,以中医传承系统(V2.5)软件为平台,专人录入,双人审核,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分析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药物组合及新处方。 结果 对处方进行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前五位的是仙鹤草、黄芪、茜草、茯苓、紫草。组方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黄芪,仙鹤草”“茜草,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黄芪,茜草”和“茯苓,炒麦芽”。中药药对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当归,黄芪”“党参,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白术,仙鹤草”“酸枣仁,仙鹤草”。中药用药关联度分析,前五位分别是“黄芪,牡丹皮”“白芍,紫草”“茯苓,水牛角”“黄柏、旱莲草”“白芍,芦根”。挖掘出30个4~5味中药的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得到9首新处方。 结论 周郁鸿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丰富,临床上她多使用益气滋阴、补益气血、调理肝脾,清热凉血、滋阴凉血及温补脾肾中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和挖掘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外用处方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自1980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已发表文献中有效的中药外用处方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145个有效处方,包含188味中草药,使用频次总和为1 582次,其中红花出现频次最高。频次在30次以上的两味药组合有14组;频次在15次以上的三味药有56组,四味药有8组。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演化得出三味药的核心组合16个,四味药的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个。[结论] 临床中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外用药物以祛风湿类药物为主,兼配以活血化瘀类、补虚类、清热类、解表类、理气类、温里类等药物,共凑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数据分析总结研究孟如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孟如教授诊治重症肌无力临床病历资料所涉及的369首处方中181味中药进行中药类别、用药频次以及药物组合、常用药对等统计分析。结果 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等为常用药类,出现用药频次>20次的高频药物有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当归、 陈皮、柴胡、太子参、升麻等,其中大多为超高剂量用药;用药组合关联规则分析中,与黄芪的组合关联最为多见;药物间的关联分析得出补中益气汤为基本常用方剂。经聚类算法分析,挖掘出常用药对组合37个,药物核心组合16组,并推出可能新方9首。结论 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运用实际,得出孟如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重视脾肾,标本兼顾。并以益气法为主贯穿于本病的整个治疗,兼以化痰、利湿、清热、活血等,具有独到的组方用药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内服治疗糖尿病足(DF)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重庆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建库以来的相关文献,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和Pubmed文献为补充;人工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处方;统计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和系统可视化分析用药频次,筛选高频药物,并做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检索到4013篇文献,纳入279篇文献,319首处方,239味中药;高频药物依次是当归、黄芪、赤芍、川芎、丹参、甘草、红花等32味中药,多为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湿通络药;药物性味中温、平、寒、苦、甘、辛最多,多归为肝、脾、肺经;高频药物二项和三项关联规则中,支持度和置信度较高的是当归—红花、当归—川芎、当归—甘草、当归—赤芍和当归—川芎—黄芪;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提炼出5首新处方,由补阳还五汤、糖脉通、丹血蛭甲逍遥汤、当归四逆汤等经典处方加减而来。结论 中药内服治疗DF整体处方以活血化瘀、益阳生阴为主,辅以清热解毒、祛湿生津和通络止痛,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提炼出5首新处方,为DF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亦起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赵力  金奇英  曲剑华 《中国医药导报》2022,(10):123-126+13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外治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自建库至2020年12月于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发表的中医外治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文献进行整理,对中药、药性、药味及归经进行频次统计,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药处方77首,包含中药105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地肤子,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为川芎→当归,得到5个聚类方。结论 中医外治尿毒症性皮肤瘙痒以滋阴养血为核心,重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兼顾解毒。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周少虎教授治疗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组方用药特点。共纳入195首处方,涉及中药60味;其中使用频次≥93次的药物有13味,分别是枸杞子、盐菟丝子、五味子、炙甘草、淫羊藿、黄芪、当归、盐杜仲、土茯苓、酒黄精、覆盆子、丹参、车前子;性味主要以甘平温为主,归经主要归肾、肝、脾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药物组合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枸杞子-盐菟丝子、枸杞子-盐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盐菟丝子-五味子-炙甘草、枸杞子-盐菟丝子-五味子-炙甘草-淫羊藿。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高频用药可聚为5类。分析结果提示,周少虎教授基于“辨精论治”的思路治疗少弱精子症,对患者首辨阴阳、再辨气血进行分类施治;以益肾活血、疏肝解郁、清热利湿为治法,多采用补血、活血、疏肝、益肾、填精、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教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服用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中药处方145首,共涉及中药161味,用药频次居于前6味的是补骨脂、三七、枸杞子、黄芪、党参、莪术,药物类别以补肾、活血类药使用频率最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网络分析发现补骨脂、枸杞子、三七、白花蛇舌草、莪术、黄芪、党参、甘草、茯苓、当归10味药为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核心处方,基于熵聚类药物核心组合挖掘出潜在新方3个。结论 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以“补肾活血,益气养血”为核心治法,辅以化痰祛湿、理气、解毒抗癌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199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关于中医药治疗PAD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建立方药数据库,并对涉及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55篇,包含182首处方,涉及201味中药。用药频次较高者为黄芪、当归、甘草、赤芍、川芎、丹参、地龙;药物功效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与心、肺、脾经关系密切;药物关联分析获得2味药物组合14个,3味药物组合72个,以行气活血、益气养血和清热凉血药物的配伍为主;聚类分析得出6个核心组方,主要涵盖扶正(益气、养血、滋阴、扶阳)和祛邪(化瘀、凉血、散寒、化湿)两个方面。结论 中医药治疗PAD多用辛温、甘温、苦温药物,常选用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活血药物,黄芪、当归等补益药物,体现了“祛邪为先,扶正为本”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谢作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谢教授门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处方320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相关用药数据库,对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对药物之间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320首处方涉及112味药物,药物频次共5005次,平均每首处方用药15.6味。在高频中药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以补虚药和活血药为主,排名前5位分别为枸杞子、女贞子、当归、桃仁、白芍。在药物四气方面以“温”药和“寒”药为主,寒温并用。药味上以甘味和苦味为主。归经方面则以肝经为最,脾经、肾经次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0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组合为“当归—白芍”。通过聚类分析,得到14个中药的核心组合,7个聚类方。结论: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从肝肾、气血、经络出发,以补肾强精,聚精养血为根本,并强调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文献数据挖掘的方式,探究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20年中医文献中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中药复方,提取方药信息,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探究其内在的中医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的55篇文献,共有62张中医处方,涉及140味药,15种类别。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有27味,药物类别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药性多以温为主,其次为微寒、寒、平性药物;药味以苦、甘、辛味最为多见;药物多入肺、肝、脾、胃等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主要有黄芪→党参、黄芪→北沙参、麦冬→北沙参、黄芪→五味子等。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方,主要体现出中医药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多采用补脾益肺、养阴润肺、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治法。结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治疗上在益气养阴的同时,也须兼顾清热化痰、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曹毅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中药处方,总结曹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 基于门诊病历系统,收集并筛选浙江省中医院曹毅教授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处方,由双人审核后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SPSS Statistics 25.0统计软件及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药物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 [结果] 共纳入处方142例,药物174味,总计频次2 078次。其中用药频次最高的前5味中药依次为白鲜皮(80.99%)、牡丹皮(79.58%)、当归(71.83%)、甘草(67.61%)、桂枝(61.97%),药物以清热药为主,其次为补虚药。药性多为寒性和温性,药味以甘、苦并用,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在支持度为50%的情况下,药物组合频次最高的是牡丹皮和白鲜皮,其置信度为0.88。基于季节的用药分析中,春夏季节与秋冬季节部分药物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 [结论] 曹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注重寒热并用,共奏清热祛风、益气养血之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感冒专利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家专利数据库中关于预防感冒的中药复方,录入Microsoft Excel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频次,对药物组合和药物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结果】共录入68首处方,涉及232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金银花、黄芪、白术、防风、茯苓、板蓝根等;常用药物组合有"黄芪-白术""黄芪-防风""甘草-茯苓""白术-防风"等,频率较高的药物关联规则有"白术,防风→黄芪""黄芪,防风→白术""枸杞子→甘草""连翘→金银花"等;挖掘得到核心组合12个以及新方6首。【结论】预防感冒多以扶正祛邪为法,三因制宜拟定处方;扶正多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祛邪多用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疏风清热;亦可采用养血滋阴、疏散风寒等法。由核心组合衍化而成的6首新方,可适用于不同的目标人群,为感冒的预防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外用生肌中药处方配伍规律。方法:查阅182种各类文献中与外用生肌有关的中药处方436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方法,挖掘和分析外用生肌中药处方的配伍规律。结果:使用频次较高的前20位药物以活血化瘀生肌中药占多数,且与《外科正宗》生肌散处方中药物基本一致;药对和药团配伍中的药物主要为活血化瘀生肌中药,支持度与置信度均较高。结论:活血化瘀生肌中药是外用生肌中药处方中的主要药物,《外科正宗》生肌散处方可以作为外用生肌中药基本处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探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胸痹中药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收集知网、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构建治疗冠心病、胸痹的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的平台管理、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对方剂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的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冠心病、胸痹的277首方剂,其涉及中药227味;药物频次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是丹参、川芎、当归、黄芪、炙甘草;药物组合频次最高的前5位依次是川芎-丹参、川芎-当归、丹参-黄芪、丹参-当归、川芎-黄芪。组方规律的规则分析从高到低排列前5位依次是桃仁,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川芎;红花,赤芍-川芎;红花,当归-川芎;红花-川芎。分析演化得到新方6首。结论治疗冠心病、胸痹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及药对,多配伍理气止痛类药物协同治疗,为临床更广泛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胸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腱鞘炎中药外用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自建库至2015年治疗腱鞘炎的中药外用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76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7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处方。结论腱鞘炎常用的药物以祛风湿、活血化瘀药为主。该研究结果对治疗腱鞘炎的组方用药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娄锡恩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频数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等分析处方药物的性味、归经及药物之间的联系。结果 挖掘出娄锡恩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处方共229首,涉及256味药、18类药物,药物四气中以温、平、寒性为主,药物五味中甘味占最高,药物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高频药物包括丹参、红花、地龙、天麻、炒僵蚕等30味药;药物分类频次前5味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平肝息风药;使用频次前5的药物组合为川芎-丹参、丹参-山药、山药-茯苓、红花-川芎、山茱萸-丹参;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红花,丹参→川芎组合;药物间关联度前3的组合为熟地黄-川芎、川芎-炙黄芪、丹参-红花。结论 娄锡恩教授在本病的治疗用药方面具有“补本虚,泻标实”“寒热同调,阴阳平和”“五味重甘,归经三脏”的特点。在补虚的基础上强调瘀血与内风病理因素,灵活运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对及天麻、地龙、炒僵蚕等平肝息风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