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是多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兼夹瘀血、水湿、痰浊、浊毒等实邪,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瘀血既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条件.中医药采用分型论治、专方治疗等方法能解毒增效,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艳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心气虚衰、肾气亏损为主,标实以瘀血内阻为重,临床往往虚实夹杂,虚实俱重.在治疗上独出己见,提出"心肾同治,气血同调"的治则.心肾同治以补益心肾为重,气血同调以益气活血为佳.用补法扶正以调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用益气活血法缓标证之急,寓通于补,补而不滞,气血畅通.  相似文献   

3.
王汉岑  孙伟 《中医学报》2019,34(4):689-693
《理虚元鉴》"虚证六因说"即"先、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境遇、医药之因",符合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病因认识,为中医辨治各种慢性肾脏病提供了思路。同时,《理虚元鉴》创造性提出"三本二统"的治虚理念,避苦寒辛热两端,立平调用中之法,治其肺、脾、肾三脏,肺通调水道,脾转输水精,肾蒸化开阖,共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正常功能。慢性肾脏病的用药更以通补结合为宜,因邪气所伤导致壅塞不畅,宜用"通"法;因脏腑虚损,气血阴阳虚亏,宜用"补"法。故用药之机,常须开阖相济,补肾之法每须通补互施。  相似文献   

4.
内伤发热多因气血阴阳亏虚及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中医将内伤发热辨证分为阴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肝郁发热、瘀血发热,并对症治疗。骨蒸发热常见病机为久热不退、气血不荣、阴虚火旺,中医采用滋阴清热法治疗。杨明会老师法遵仲景,明辨病机,从张仲景六经辨证,活用经方,对于临床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骨蒸发热患者,不断摸索总结,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内伤发热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涉及肝、脾两脏,肝气郁结或中气不足,致气血阴阳失衡而发热,以大柴胡汤化裁使用,虚实寒热并治,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痛""胸痹"范畴,病发于心,但与脏腑亏损,气血阴阳失调有关。沈舒文教授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病机为本虚标实,心气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从而导致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气滞、痰浊、血瘀内生为患。治疗当补虚疗脏损与祛邪通心脉相兼顾,在标本虚实的动态变化中重建脏腑气血阴阳之平衡。  相似文献   

6.
杨漾  梁昊  张秋雁  何莉  李蕾 《中医学报》2020,35(3):564-56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的范畴,"阳微阴弦"为胸痹心痛的总病机,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中医学对胸痹的认识以"阳微阴弦"为着眼点,将其分为虚和虚实夹杂两类:阴阳不调为虚类,主要由于年事过高,饮食情志,劳倦内伤导致五脏气血阴阳虚衰引起的气阴两虚;阳微甚于阴弦、阴弦甚于阳虚为虚实夹杂类。前者以虚为主,治则为温补脾肾,通阳利水;后者以实为主,治则为宽胸理气,温阳化痰。虽然中医药防治MIRI有诸多优势,但仍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①研究多集中于动物实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②研究多结合西医机制进行,对中医理论机制的探讨不足,缺少中医药特色,对发展中医药理论意义不大;③临床研究的地域和研究中心单一,缺乏多中心联合的大样本、大规模临床研究,难以避免因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导致的误差。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遵循"阳微阴弦"之理,抓住病机本质,辨清虚实之轻重及标实本虚之主次,灵活配伍,酌情变化,更好地发挥中医在胸痹诊治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Ig A肾病(Ig A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辨证从"虚、瘀、风湿"论治,在临床应用治疗Ig A肾病已收到良好疗效,并不断通过实验研究对其作用机理予以了揭示。本文将Ig A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肾病病理相结合,简述了部分具有祛风湿、益气血、消癥积作用的中药及复方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来治疗Ig A肾病及其机制方面的实验研究,发现中医药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还有很多重要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从而限制了其深入开发与推广应用。因此,对临床上治疗Ig A肾病确有疗效的中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其作用机理和作用环节,才能在中医药治疗Ig A肾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20,(3):564-56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的范畴,"阳微阴弦"为胸痹心痛的总病机,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中医学对胸痹的认识以"阳微阴弦"为着眼点,将其分为虚和虚实夹杂两类:阴阳不调为虚类,主要由于年事过高,饮食情志,劳倦内伤导致五脏气血阴阳虚衰引起的气阴两虚;阳微甚于阴弦、阴弦甚于阳虚为虚实夹杂类。前者以虚为主,治则为温补脾肾,通阳利水;后者以实为主,治则为宽胸理气,温阳化痰。虽然中医药防治MIRI有诸多优势,但仍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①研究多集中于动物实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②研究多结合西医机制进行,对中医理论机制的探讨不足,缺少中医药特色,对发展中医药理论意义不大;③临床研究的地域和研究中心单一,缺乏多中心联合的大样本、大规模临床研究,难以避免因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导致的误差。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遵循"阳微阴弦"之理,抓住病机本质,辨清虚实之轻重及标实本虚之主次,灵活配伍,酌情变化,更好地发挥中医在胸痹诊治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古籍中对心力衰竭无统一的认识。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虚"、"瘀"、"水",其中水指津液代谢障碍,是一个涉及多脏腑、气血阴阳失衡的病理改变,尤以阳气虚为主要病机关键,病理性质为阳虚阴盛,以温化为治疗原则。临床上根据心力衰竭津液代谢障碍导致的不同临床症候进行辨证施治,讲究方证对应,常用经方药简而效彰。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我们通过三十余年临床观察发现其主要病机为心阳亏虚、痰瘀交阻、水毒内蕴等所致,为此提出了慢性心衰中医防治的"三部曲"。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治疗慢性心衰的"三部曲"为:补心气温阳气、强心通血脉、化痰泻浊祛瘀水毒。中医注重"气血阴阳、气机调和",慢性心衰中医预防"三部曲"以调补气血、调畅气机、平衡阴阳为主,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状态。通过慢性心衰的预防三部曲达到了气机调畅、气血阴阳平衡的效果,使人体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心衰,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中医治疗慢性心衰"三部曲"在临床上对心衰患者症状的改善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认为咽喉为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十二经脉中 ,除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于咽喉相通外 ,其余经脉均直接通达咽喉部 ,故咽喉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发现 ,慢性肾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咽痛不适 ,或咽干、咽梗等症状。在对其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总结出一些心得和体会 ,予以探讨。慢性肾病病史缠绵日久 ,多导致脏腑虚损 ,正气耗伤 ,阴阳失衡 ,湿邪留滞 ,虚实夹杂 ,其中以脾肾虚损为主。因此慢性肾病的咽痛与脾肾亏虚、湿热留连密切相关。脾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 ,主运化水湿。《内经》曰 :“饮入于…  相似文献   

12.
人到老年阶段,正气虚衰,脏腑功能衰退,病久气血阴阳耗伤,常伴痰浊、瘀血等。老年胃肠病有虚实之分,以虚为主,治疗当着重扶正,补益脏腑阴阳气血,不可过用苦寒通降。用相应扶正之法时,佐以祛邪降逆行气之品,方可取得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中医治疗脑萎.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本症常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本虚为主,而多责之肝肾精血不足,心脾气血亏损,气血运行失衡,清窍失于荣养.标实乃气血瘀滞,脑络不通,或痰浊内生、蒙蔽神窍所致.临床上首辨虚实,分清虚多实少,还是实多虚少,或虚实并重.其次应辨阴阳,肾精不足,伤于阴则成肾阴虚证,伤于阳则成肾阳虚证,治疗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深入,中医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新的认识,目前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认为总体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虚弱,主要为脾肾气虚,标实为风邪、痰浊、瘀血夹杂为患,形成了从虚、从瘀、从痰等论治慢性肾脏病的一些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刘玉娟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8):816-816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引发多种疾病。历代医家有关痛证的论述,分为虚实两大类。实性疼痛是由于邪滞经络脏腑,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须采用通利之法(如通下、疏利、活血、消滞等);虚性疼痛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以至气血运行不畅,或经脉失去营养、濡润所致,治疗上与前者则异,当于补虚治痛。1“痛无补法”的片面性请医而皆知“,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是源于《内经》,然而这种理论并不是《内经》关于痛证认识的全面概括,如《素问·脏象法时论》曰“:肾病,虚则胸中痛”《,灵柩·阴阳二十五人》曰“:血气皆少,则喜转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学"肾消""下消",与广泛的慢性肾脏病对应的"水肿""关格""虚劳"等不能等同。中医古籍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补肾为本,注重兼顾五脏,尤以脾、肺为重;在补益的同时还要求注意养血活血,辨别寒热做到兼顾清热温煦;选方多以地黄丸变方加减,间或使用归脾汤补益中焦气血之品。其他类型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方法随病情进展不同,包括解表祛湿、清热利水、补气养阴、温阳利水等多法,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明显不同。现代临床系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治则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其他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以顾护阴液为主。  相似文献   

17.
孙升云教授认为,失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关键在于心肾不交.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阳盛不得入阴而致;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心神失养而发,但失眠日久可出现虚实夹杂,实火、湿痰等病邪与气血阴阳亏虚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临床以虚实夹杂多见.临证强调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疾病,病情变化多端,证型也非固定不变,病情常虚实夹杂,故当整体辨证论治,寒热平调,攻补兼施,各不为过.  相似文献   

18.
脑顺应脏腑气机阴阳升降,脑供血与气机升降相关。慢性脑缺血病机特点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脑部气血升降障碍,或与全身脏腑经脉气血升降障碍同病。升降失常,升降同病;血运失调,气血水同病。例举前循环大动脉狭窄型慢性脑缺血、后循环大动脉狭窄型慢性脑缺血、低灌注型慢性脑缺血3个医案,阐述慢性脑缺血复合治法临床应用体会,即调理大升降,调理小升降;升清降浊,调和气机;形神并调,脑脏同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总为脏腑受损,阴阳气血平衡失调所致,病理特征多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中医辨证施治,中西结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有学者将其列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之一。和法是中医八法之一,用之得当可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存在多种优势,但是目前运用和法治疗该病临床重视不足。因此本文总结著名中医肾病专家邹燕勤教授应用和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部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