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病例介绍王灿晖教授综合运用阴阳同调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疑难病的用药经验,对于此类病症,王教授认为究其根本为阴阳失调,治疗应寒热平调,虚实同治,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正詹强教授为杭州市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在近30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平秘论"学术观点,运用在脊柱疾病治疗上,并通过"三部三层"法指导治疗,颇具特色。余等跟师三年,浅析如下。1"平秘论"学术思想是脊柱分层理论的指导思想"平秘"二字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詹老师"平秘  相似文献   

3.
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平衡”概念在哲学和科学上是多义的,“阴阳平衡”概念的使用者向未对其定义作过具体规定,因而带来理解上的歧义性和任意性;按中医经典理论,“阴平阳秘”反映着阴与阳的全部相互关系,是阴阳关系的最佳状态,从未使用过“平秘”概念,更不包含、亦未注出过“平衡”之意;“阴平阳秘”所反映的人身实际内容,既有平衡现象,也有非平衡现象,用“要么是平衡的”、“要么是非平衡的”这种“二择一”判断来论断生命,是不合实际的;“阴平阳秘”是人的有守稳态,反映着人的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信息流变的平衡与非平衡的全部复杂情况,把它概括为“阴阳平衡”,阉割了“阴平阳秘”的精髓和灵魂。  相似文献   

4.
"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与排卵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卵子失去精微的滋养则"阴成形"不足,难以长大成为成熟卵泡;卵子失于温煦则"阳化气"虚弱,动力不足,难以在排卵期突破胞膜而排出。平调阴阳对于排卵障碍的治疗至关重要。对于"阴成形"不足者,应以补肾填精养血为主,滋阴以充形;对于"阳化气"虚弱者,应以温补脾肾为主,扶阳以益气。在整体辨证的同时还需兼顾卵子的生长周期,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阳虚阴不内守”角度解释王海霞教授临床中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经验。[方法]通过侍诊学习,收集整理王海霞教授的医案,总结王海霞教授在临床中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经验。列举两例典型案例,从“阳虚阴不内守”的角度阐释其病因病机,并验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该类病证的临床疗效。[结果]“阳虚而阴不内守”可导致各种阴液耗损的疾病。所举验案中,遗精患者为阴阳失调,肾阳虚则精不内守而外泄;产后多汗者则为营卫失和,卫阳虚则营阴不内守,导致持续汗出,两者皆可辨为阳虚之证,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可起到调和阴阳、固涩阴液的作用,阴平阳秘则诸患皆和。[结论]人体是阴阳平衡的统一体,阴阳失调,则病从中生。对于因“阳虚阴不内守”所导致的遗精、多汗等病证,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调阴阳、和营卫,活用此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上海王庆其教授援引他的老师、国医大师裘沛然(1913年―2010年)的话教导笔者:"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学习中医,不能从文化母体中剥离开来,要学会"用文化阐释医学,从医学理解文化"。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即植根于"易学"。阳化气,阴成形,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生理、病理、辨证、论治,无一不依于阴阳。刺灸、砭石、汤液,治疗的目的皆为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胜,以期"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阴阳,那么入也不例外。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各种阴与阳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协调状态(古代称为“阴平阳秘”)。但是,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了阴阳的平衡被打乱,疾病就发生了。疾病的实质就是人体内阴阳的失衡。  相似文献   

8.
中医稳态观与稳态学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探讨了中西医学的稳态观,比较了两种医学模式对稳态的认识。认为“阴平阳秘”是中医稳态观的高度概括,纳时“阴平阳秘”相当于预言性稳态,而应卒变的“阴平阳秘”属于反应性稳态,“阴阳自和”是人体实现“阴平阳秘”的自我调节过程,其主要调控机制是五行反馈调节。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梦交又称性梦,此病在妇科临床并不常见,古人认为该病多由亡血失精、脏腑虚衰、心神失守所致。若妊娠期间发生梦交,多易导致胎动不安,甚至堕胎、小产的发生。王秀云教授临证治疗该病,认为该病病机是肾阴不足,心肾不交,虚火扰动冲任胞宫,故致胎动不安。三才封髓丹原用于虚火上炎、梦遗失精之证,有泻火坚阴、固精封髓之功。王秀云教授临床应用三才封髓丹加味治疗梦交所致胎动不安,因其有滋肾益阴、养心安神、固冲安胎之效,全方共奏平调心肾水火阴阳之功,使阴平阳秘,水火相济,梦交得止,胎元得安。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肺系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早期可采取手术治疗,但其起病隐匿,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多半患者发现肺癌时已处于晚期阶段,其中符合手术指征者不足1/3,难以采取手术手段治愈。肺癌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咯血""胸痛""肺积""息贲"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言"阳化气,阴成形"是对肿瘤本质和病机的高度概括。临证应在"阳化气,阴成形"的大前提下,辨证阴阳的多寡,依据"阳化气"及"阴成形"的能力,四诊合参,综合考虑阴阳失衡的切入点,扶阳抑阴,培元固本,灵活用药,应用温阳类药物以助阳化气,辅阴成形,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该文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癌,以期为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予于诊余,喜写札记,今录出二则,供大雅晒正.一、"贵阳抑阴"不可取"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二者通过对立统一关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在《内经》中已有详细的论述,谓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当这种协调机制,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发生较大的差异,便可形成消长,胜复的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阴阳自和”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和”是阴阳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规律,它是正常人健康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必然结果和最佳状态;“阴阳失调”是阴阳自和的水平下降;“阴阳离决”是阴阳自和的瓦解和破坏。养生和治病都要自觉运用“阴阳自和”的原理,促成“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阴平阳秘"出自于《黄帝内经》,表述了维持人体健康生命活动的平衡之道,包含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人自身、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理论思想,高度概括了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对于指导临床诊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文章从"阴平阳秘"角度来整理分析2型糖尿病中医病机,认为糖尿病前期阶段机体处于郁滞状态,兼有脾脏虚损;糖尿病病机与病程关系密切,从阴虚燥热逐渐转变为气阴两虚;并发症期以阴阳两虚兼见痰湿、瘀血、浊毒互结为主。对2型糖尿病全程有动态的病机认识,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医治疗一例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并说明中医治疗疾病以纠正阴阳失衡为总纲,逐渐促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升降理论探讨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认为本病先天不足,阴阳失调为本,湿浊不降,清阳不升为标;治以升清降浊,调整阴阳之法,使阴阳各居其位,各尽其职,阴平阳秘,则头发可生。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升降理论探讨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认为本病先天不足,阴阳失调为本,湿浊不降,清阳不升为标;治以升清降浊,调整阴阳之法,使阴阳各居其位,各尽其职,阴平阳秘,则头发可生。  相似文献   

17.
“阴阳自和”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和”是阴阳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规律,它是正常人健康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必然结果和最佳状态:“阴阳失调”是阴阳自和的水平下长,“阴阳离决”是阴阳自和的瓦解和破坏,养生和治病都要自觉运用“阴阳自和”的原理,促进“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学称为"绝经前后诸证"。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梁晓春教授在继承老师祝谌予治疗妇科疾病经验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并举,辨证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收效显著。天癸渐衰乃绝经前后诸证之根本原因,天癸藏之于肾,与肾中精气之盛衰密切相关,固护"天癸"乃通过滋养肾精得以实现,梁师常用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覆盆子、桑椹等补肾益精。中医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法则和目的是促使阴阳双方复归"阴平阳秘"的状态。重视阴阳互根互用之关系,女贞子配旱莲草以滋阴补肾,菟丝子配枸杞子以平补肾中阴阳。肾肝同治,滋阴补肾同时重视疏理肝气。  相似文献   

19.
陈新宇教授论治郁证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宇教授认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为郁证病机之根本。治疗上则以调和阴阳、扶阳散结、滋阴和血为治疗大法,并十分注重精神的调治。  相似文献   

20.
内伤发热是由于人体的气血阴精亏虚 ,脏腑功能失调 ,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 ,有时偶见高热 ,也有不少患者仅仅是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 ,体温并不升高。笔者多年来在中医辨证治疗内伤发热中积累了一些体会 ,现介绍于下。1 气阴两虚 ,虚火内炽型  此证患者多为素体气阴不足 ,或久病伤阴 ,阴阳失于平行 ,以致虚火内炽 ,周期性低热缠绵不解。治疗以调阴阳、补气阴为主 ,佐以清透虚热 ,处方立足于祛邪而不伤正 ,补正而不留邪的原则 ,使阴平阳秘 ,自然热退病愈。  例 1 :黄×× ,女 ,42岁 ,干部。患者反复低热一月余 ,在多家医院治疗未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