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肺复张操作与震动排痰对重症监护室(ICU)内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176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吸痰时联合应用肺复张操作与震动排痰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法。观察2组患者吸痰前后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肺功能各参数指标的变化,以及吸痰时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舒张压吸痰前为(78.45±1.68)mmHg,与吸痰后[(78.45±1.62)mmHg]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舒张压吸痰后为前为(70.88±1.62)mmHg,显著低于吸痰前[(75.88±1.62)mmHg,P〈0.05)]。对照组吸痰后呼吸功为(2.22±0.188)J/L,与吸痰前无显著差异[(2.22±0.178)J/L,P〉0.05]研究组呼吸功吸痰后为(1.90±0.16)J/L,显著低于吸痰前[(2.28±0.16)J/L,P〈0.05]。研究组舒张压、体表脉搏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气道阻力、气道压力均低于对照组,而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的吸痰次数、SpO2≥95%例数、一次吸净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5),咳嗽反应、气急、痰鸣音、蒸汽吸入、黏膜损伤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ICU内机械通气患者联合应用肺复张与震动排痰后吸痰法效果优于普通吸痰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是ICU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需要呼吸机支持者占危重患者的30%~50%。而人工气道的通畅与否更是机械通气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经人工气道内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最重要的护理操作。吸痰术是指通过负压原理经口、鼻、人工气道内分泌物有效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的一种方法[1]。而如何做到正确有效的吸痰,既达到吸痰效果,又能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吸痰时机、气管插管与对应吸痰管的选择、吸痰负压、吸痰管深度、吸痰持续时间、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吸痰前氧疗、呼吸道湿化法、吸痰方式的选择、紧急情况的判断与处理等吸痰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期的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156例患肺炎、腹腔感染、多发伤或颅内感染,又无腹泻的患者,男89例,女67例,年龄23~86岁,接受机械通气。上机后给予胃肠营养。观察机械通气48h后腹泻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入住ICU期间有38例患者发生过腹泻。年龄越大、APACHEII评分越高,上呼吸机的时间越长,腹腹泻发生率也越高,白蛋白〉30g/L的患者很少发生腹泻,而白蛋内低于30g/L的患者近1/2会发生腹泻。合理调整胃肠营养、尽早脱机拔管,积极药物治疗后腹泻在7d内消失。结论病情的严重程度、白蛋白的高低、胃肠营养的合理性与机械通气患者中腹泻的发生相关,积极的医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腹泻。  相似文献   

4.
集束化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在ICU的应用日益普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每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预后,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预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3月对收住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获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插管期间的镇静管理,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重症监护病房98例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的镇静管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8例患者使用镇静药物后0.5h和1h的呼吸、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发生明显变化。5例患者出现延迟拔管,11例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3例出现神经系统抑制过深,1例出现甘油三酯过高。结论对镇静治疗的患者做好镇静评估、循环功能的管理、呼吸功能的管理、神经系统的管理、药物代谢的管理、环境的管理和减少应激因素及预防并发症的管理是镇静治疗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ERN)在重症监护室(ICU)对接受有创机械通气(IMV)治疗的呼吸衰竭(RF)患者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的83名接受过IMV治疗的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普通组(n=41)在ICU接受常规护理,而康复组(n=42)在普通组的基础上接受ERN。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功能和肺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监测。记录他们在ICU的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MVT)、总住院时间(THT)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了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康复组的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低于普通组(P<0.05)。康复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升高,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5)。康复组在ICU的治疗时间、有创机械通气(IMV)和总住院时间(THT)都明显缩短(P<0.05)。在干预期间,康复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普通组的为3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胃管置入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方法将279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头部前倾组(B组)和牵拉气管组(C组)各93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插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插管前后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过程中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B组显著低于A、C组(均P〈0.01),C组显著高于A、B组(均P〈0.01):②置管时间,B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A、C组(均P〈0.01);C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B组(均P〈0.01);③置管后HR与各自置管前相比,C组无显著性改变(P〉0.05),A、B组HR明显加快(P〈0.05,P〈0.01);置管后SpO2与各自置管前相比.C组无显著变化.A、B组均显著降低(P〈0.05,P〈0.01)。④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叶、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C组(P〈0.05.P〈0.01),C组显著低于A、B组(均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患者在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的同时置入胃管,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由于严重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痰液梗阻、气道阻力骤增,引起严重肺过度充气,通气不足,发生急性CO2潴留,严重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06年1月-2008年5月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27例,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的镇静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40例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术毕入重症监护室有苏醒反应时,先给予异丙酚0.6~1.0mg/kg诱导后,再以0.6~4mg/(kg·h)速度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观察异丙酚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异丙酚起效时间(27.7±8.5)s维持在预期目标Ramsay分级Ⅲ-Ⅳ级,有效率达到100%。用药持续时间(30.5±23.5)h,停药唤醒时间(15.1±5.3)min。停药清醒后再入睡者2例,给予床旁反复语言刺激后不再入睡。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本组40例患者用药前均存在人机对抗,自主呼吸频率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在排除了呼吸道因素外,用药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有明显改善,与用药前比较(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循环系统方面血压波动、心率增快等表现也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异丙酚镇静不仅起效快,能达到有效的镇静状态,便于控制镇静深度,而且苏醒快、有利于尽早撤离呼吸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在ICU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近年来更广泛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管理[1].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于2005年9月~2012年2月对2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和1例肺移植术后呼吸衰竭应用高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辅助机械通气的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诊疗,通过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26例患者行床旁纤支镜肺灌洗术过程顺利,无一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循环障碍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在治疗一次后基本有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筛选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的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年患者,并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组。通过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来调整药物剂量以控制患者处于浅镇静。观察患者的浅镇静达标时间和浅镇静的达标率以及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及谵妄的发生率。结果 有效性方面,瑞马唑仑组的浅镇静达标时间短于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25.4±5.4) min vs (28.7±7.3) min vs(30.6±4.7) min;P<0.05],浅镇静达标率高于咪达唑仑组(71.4%vs 45.5%;P<0.05)。安全性方面,瑞马唑仑组谵妄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17.2%vs 34.8%,18.3%vs 34.8%;P<0.05),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14.0%vs 30.3%;P<0.05)。结论 瑞马唑仑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起效快于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深度可控性高于咪达唑仑,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延迟机械通气对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312例需机械通气的急性脑卒中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开始机械通气的时间先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78),对照组(n=134)。对比研究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PACHEⅡ评分值、并发症、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极严重缺陷和严重缺陷占幸存者比例下降,轻度缺陷和自理占幸存者比例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延迟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和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用于长途转运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医疗长途转运需要人工通气的危重患者时,由于疾病本身、人工气道建立以及精神因素,甚至转送途中的路况等诸多方面作用都会使患者出现烦躁不适的症状,从而影响治疗进度和转送成功率。因此对这类患者我们常需给予镇静治疗。丙泊酚(得普利麻)近年已逐渐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现就2例丙泊酚用于长途转运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监护病房(EICU)因各种疾病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和转归资料,了解不同疾病进行机械通气的转归概况,以便更好地判断不同疾病患者的预后。方法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1月-2008年12月的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计算患者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转归.结果3年间E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28例,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囊括各系统疾病,最多见的为呼吸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患;其中又分别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和脑血管病最为多见;转归也因原发病的不同而不同,神经系统疾患机械通气时间最长;28dEICU病死率为31.3%,总的病死率43.8%;有些疾患机械通气时间短而转归良好,如洒后误吸患者;有些患者预后很差,如白血病合并肺炎、颅内感染患者等。结论机械通气在危重病救治应用很广,其转归因基础疾病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芬太尼为基础的镇静对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需机械通气的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芬太尼+咪达唑仑组(F+M组),每组20例。以肌肉活动评分法(MAAS)评分3分、ATICE人机顺应性评分≥3分为镇静目标。记录镇静前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气道峰压、吸入氧浓度、动脉氧分压、MAAS评分、ATICE意识评分和人机顺应性评分。镇静开始M组以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推注1次/5min),并进行镇静评估至达镇静目标。F+M组以芬太尼0.25μg/kg(静脉推滓1次/5min),并进行镇静评估至达镇静目标。然后M组开始以眯达唑仑0.1mg·kg·h^-1。持续泵入;F+M组开始以芬太尼1.0μg·kg^-1·h^-1持续泵人。每隔2h进行一次镇静评估,调整药物输注速率维持镇静目标,记录呼吸、循环及镇静指标,当芬太尼输注速度达到2μg·kg^-1·h^-1仍未达镇静目标时加用咪达唑仑静脉泵入。镇静中12h和24h各监测一次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镇静达24h时停止药物输注,每30min评估一次镇静深度,记录恢复时间(停药至MAAS评分≥3分的时间)。计算镇静药物费用、药物调整次数、镇静满意程度和人机顺应性满意程度。结果镇静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药物调整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M组的心率、气道压力、呼吸频率、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M组(P<0.05);F+M组的脉搏氧饱和度、氧合指数高于M组(P〈0.05)。F+M组的镇静满意程度、人机顺应性满意程度和意识评分明显高于M组,恢复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的内科患者以芬太尼为基础的镇静能提高镇静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手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在脑血管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118例8年间连续进入急诊的36-99岁的脑血管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其中78例年龄≥65岁者用作通气组。以同期就诊于急诊的有机械通气指征但拒绝机械通气治疗的脑血管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65岁)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情严重程度、APACHE Ⅱ评分、存活时间、费用、支付方式和预后等各方面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和APACHE Ⅱ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有可比性。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机械通气组医疗费用为(38659-78468)元,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组[(19863-48321)元,P〈0.05]。④通气组患者享受公费医疗的比例为96.2%(75/78),显著高于对照组(79%,93/118,P〈0.05)。结论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脑血管患者预后极差,大于65岁患者组接受机械通气后仅延长住院时间,不能提高存活率,而且医疗费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1例肺部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制定非机械通气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状况,提出液体管理、药物治疗等临床问题,通过文献检索,根据所获证据给患者制定非机械通气治疗方案。结果现有证据显示:在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进行限制性液体治疗、早期小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联合速尿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NO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肺表面活性物质、抗真菌药物、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目前不推荐作为ARDS的常规治疗。结合患者情况,应用证据治疗后,患者最终康复出院。结论以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治疗,能提高ARDS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并发气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病情大多凶险,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病死率高。本文对1995年1月~2008年10月机械通气并发气胸5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以减少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病死率极高的临床综合征,而机械通气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ICU采用无创、有创机械通气为主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发作18例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就机械通气在抢救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