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文秀 《北京中医》2008,(3):237-239
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治未病”的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和瘥后调摄等思想出发,应加强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体系、心理咨询体系、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心理保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荣建新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23-724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它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在未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若疾病已经发生,应该争取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防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治未病"的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阐述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相似文献   

3.
试析《伤寒论》重视脾胃辨证的"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秉承了<内经>、<难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在临床实践中充分重视脾胃辨证对预防疾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顾护脾胃,未病先防;助胃祛邪,既病早治;扶脾益胃,已病防传;温中助阳,重病防变;调养脾胃,病瘥防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在守护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该思想对于构建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特征,并就"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5.
徐成贺 《国医论坛》2006,21(6):50-50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在开卷论述治未病的思想举肝病为例说:"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 不解实脾, 唯治肝也."其中对"四季脾王"一语该当何理解有不同认识.一般认为"王"与"旺"通 ,而笔者认为此语的关键是对"四季"的认识,现就"王"与"四季"一并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谈"治未病"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未病”较早提出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一思想的主要精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上工治未病”(2)“预防为先”(3)“未病先防”(4)“见微知著”(5)“已病防变”(6)“未病先治”。中医学的这一伟大思想,在今天看来也极具先进性,富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品格,也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最根本的方法。两千多年以前,祖国医学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固然与外在的邪气侵袭人体有关,但必须是在…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精髓在于"防重于治".根据人体表现出来的征象及早调治,防患于未然,治病于初始.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建立慢病风险评估模型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指导作用,二是实践指导作用.通过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建立适当的慢病风险评估模型,对慢病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是降低慢病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疾病负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三体"战略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健康观念“前移”、防治重心“下移”的方针,凸显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优势和方法优势。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实施中医“治未病”的“主体、实体、整体”战略,有利于发挥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完善中医“治未病”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先进、科学而超前的医学思想,主要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其中蕴含的理念与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重视对心理疾病的预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高度契合。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实践,应未病先防,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应既病防变,加强对心理困扰学生的识别帮扶;应瘥后防复,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把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到高校心理育人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亟待进一步推广和挖掘。  相似文献   

10.
戴霞  郭伟星 《江苏中医药》2008,40(12):99-100
生活方式病患者越来越多,其防治研究一直没有根本性突破。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生活方式病的基础及临床防治研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治未病"的系统理论和特色干预手段进行探索,将有可能逆转生活方式病高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内经》蕴藏着先进而超前的"治未病"思想,它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理论核心,在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亟待进一步推广和挖掘。春季是大学生"心理流感"高发季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防治尤显重要。文章阐述了大学生结合"治未病"理论顺春生之气,调摄精神情志、调理饮食、规律作息,加强春季自我心理保健以防治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方法策略,达到未病先防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经》"治未病"思想是先进、科学而超前的预防医学思想,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治未病"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尤为重要。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具有非中医药院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作用,亟待进一步推广和挖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渴望日益强烈,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和医疗技术,可能是当今医学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有力武器.作为承载"治未病"功能的各级中医院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面对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上工治未病"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上工治未病"的本意、内涵及其指导思想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壮医与中医一样重视预防疾病,其“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源远流长,且经验和知识丰富。本文从8个方面对壮医“治未病”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正如《素问·四气调神论》所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伤寒论》全书,是张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对《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为后世医家在防病治病方面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观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观点,而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主要是以“三级预防”的形式开展的,两者有着相近之处。中医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居民健康保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又易被大众接受。中医“治未病”的观点在社区护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治未病”与三级预防保健的关系《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指摄生防病、预病防作、有病早治,整个过程强调一个“防”字。社区护理不同于临床护理,其中一个组成要素就是预防,其工作方…  相似文献   

19.
用"未病"的观点对待乳腺增生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健康保健的意识也日趋提升,疾病的预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逐渐向健康人群扩展,"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符合当前关注亚健康的社会呼声.  相似文献   

20.
陈斯宁 《吉林中医药》2008,28(7):473-47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痛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要降低COP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必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未病先防,就是要普及COPD的预防知识,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COPD的发生;既病防变,就是要早期诊断及治疗COPD,防止其发展、转变;瘥后调摄,就是在疾病初愈时做好疾病后期的治疗与调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