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组3例,年龄:29~48岁。均为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加重,伴黄疸,其中一例上腹部包块而入院。实验室检查:一例WBC4.0×10~9余二例均在正常范围内,一例凡登白直间接反应阳性。B型超声显示:3例胆囊均增大。PTC影像:胆总管均扩张,一例直径约2.5cm,左右肝管亦扩张,胆总管下端呈杯口状充盈缺损,一例直径1.5cm左右,胆总管下端呈鸟嘴样狭窄,狭窄区域约2cm,边缘光滑。一例胆总管末端狭窄不规则,造影剂不能通过,胆道完全梗阻。治疗及结果;3例经治愈出院。病理报告:一例  相似文献   

2.
<正> 胆道蛔虫症并发肝穿孔,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见得一例,报道如下。患者女,53岁,于1982年12月14日下午自觉上腹部隐痛急诊入院。体温39.7℃,脉搏80次/分,血压120/8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翌日晨一时左右,突感上腹部呈持续性胀痛加剧,伴恶心呕吐,当日中午腹胀痛再次加重,不久出现全腹疼痛,压痛,右上、右下腹尤为剧烈,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血色素10g,白细胞20000,中性88%,  相似文献   

3.
<正> 1985~1988年间,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13例,男11例,女2例.诊断为肿瘤病变6例,胆总管结石3例,肝脓肿、胆管炎各1例,胆囊炎、胆总管囊肿各1例. 造影方法:病人平卧台面手上举,于第8肋间肋骨上缘腋中线偏前1~2cm处穿刺,电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3~1990年共施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46例,其中穿刺失败4例、左肝管未显影12例、假象影误诊为肿瘤5例、并发症4例(其中死亡2例),现就上述25例失败或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穿刺失败4例,占16%。①通常取T_(12)或该胸椎下缘为肝门的体表投影,因为正常情况下肝脏在腋中线至T_(12)冠状面上有较多Ⅰ~Ⅲ级胆管分支,故穿中胆管的机会较多。但在实践中有些病人肝门在T_(11)处;还有些因肝病和胆道炎症梗阻、胆汁郁积等使肝脏肿大或缩小,此时肝门的位置亦有较多变化。如仍按上述定位肝门,自然影响成功率,本组有3例.②选择皮肤上的穿刺点应视病人胸廓的厚度而定。胸廓超过18cm,选用腋中线,小于18cm则取腋前线。穿刺针进入皮肤后,注意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报道50例经皮肝穿胆管造形(PTC)含13例经皮肝穿肝管引流术(PTD)。PTC成功率为98%。其中胆石症31例;胰头癌4例;壸腹部癌5例;肝内阻塞6例;化脓性胆囊炎合并胆内瘘4例。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50例经皮肝穿胆管造形(PTC)含13例经皮肝穿肝管引流术(PTD)。PTC成功率为98%。其中胆石症31例;胰头癌4例;壸腹部癌5例;肝内阻塞6例;化脓性胆囊炎合并胆内瘘4例。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9.
我院1981年以来共做此项检查58例,认为较其他胆道造影确有优点,尤其经其他胆道造影及胰胆管造影失败者。签于本法只在一般情况下多为胆管显影,胆囊常不能显影,故我们更改进的两针穿刺法或一针同期经皮经肝对胆管胆囊分别穿刺法造影,这可同时使胆囊及胆管一次获得清晰影像。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农村巡回医疗中,根据祖国医学中指出的“蛔得酸则伏”的道理,用食醋缓解胆道蛔虫症疼痛,经治疗20余例,感到效果良好。我们采用的方法是:食醋一两,六小时一次,温服(呕吐较重者可分次频服),连服  相似文献   

11.
<正> 患者,女,61岁。上腹部不适隐痛三天转持续剧痛一天,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而急诊入院。17年前曾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体检:T38℃,R22次/分,P84次/分,BP14.7/10.7kPa。营养欠佳,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一)。腹平坦,肝、脾未扪及,两下腹压痛(+),肌卫明显,反跳痛(+),尤以右下腹麦氏点为剧。肾区叩击痛(一),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10~9/L,中性0.30,淋巴0.13,嗜酸性0.05。入院诊  相似文献   

12.
13.
熊雪峰  洪建平  曾琴 《九江医学》2002,17(4):238-238
患者,男73岁,因发热,全身黄疸,皮肤骚痒入院。实验室检查:WBC 16.9×1012/L,N.77%,总胆红素143.1 mmol/L,间接胆红素101.9 mmol/L,谷丙转氨酶135μ/L。B超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径大。CT示:胆总管上段可见一大小约4.5 cm× 3.5 cm×3.0 cm软组织肿块。患者曾在他院确诊为“胃窦腺癌”并行毕Ⅰ式D2+胃癌根治术。临床诊断:转移性梗阻性黄疸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经抗炎治疗后,在剑突下行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术(PTCD),待症状明显改善后,行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术后每日外引流量200~300……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在普通 x 线机荧光屏监视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60例,成功率达90%。本组成功的54例中,行手术者34例,术后诊断均与造影诊断相符。由于本法能获得非常清晰的胆道系统图象,故能明显地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口服胆囊造影及静脉胆道造影,已广泛应用于胆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但由于它受到肝功能和肝外胆道引流状态的影响,因而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细针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以鉴别肝内外梗阻性黄疸,了解梗阻部位和范围,已证实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诊断方法。我院自1981年11月开始,对11例病人施行了PTC。初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已成为诊断胆道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我科自1983~1988年在电视引导下共做17例,现将操作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37岁。其中12例行手术治疗,择期手术8例,急症手术4例,未手术者6例。检查成功者16例,失败者1例,造影成功率94%。 2 操作方法 2.1 术前准备:检查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肌注维生素K_3、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正> 我院从1983年开始,在无电视透视的国产200毫安X线机下用细针(7号带针芯的长针)作PTC检查共32例,成功率92%,现小结如下。一、检查对象凡有梗阻性黄疸,或现无黄疸(曾有过黄疸史)高度怀疑胆道疾患的患者,而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肝穿及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诊治梗阻性黄疸体会秦杰,王志刚(包头医学院一附院外科,包头014010)本文总结了17便梗阻性黄疸做经皮肝穿(PTC)检查成功25次,做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4例。通过PTC及PTCD可以显示胆道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  相似文献   

19.
寄生虫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上,亦有了很多记载,如:灵枢泾厥病篇,黄帝内泾太素、金匮要略及诸病源候论等均有记载:“蚘虫者是九虫内之一,长虫也,长一尺亦有五、六寸其发则腹中疼发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心则死。”针灸治疗寄生虫病的效率,发挥了很大威力,据临床观察仅胆道蛔虫病,一次可治愈。  相似文献   

20.
胆道蛔虫症     
肠蛔虫症为我国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其感染率据不同地区的统计,四川郊区为90.9%福建南部为78%,青岛郊区为92.38%,旅大市为67.29%,宁波地区为(68%),可见我国各地感染率相当高。其原因与农民惯以粪便作菜蔬肥料;以河水洗濯青菜及吃生菜有关,儿童喜于不洁之泥土上玩耍,亦为蛔虫传染之重要因素。肠蛔虫症与外科关系颇为密切,除成团之蛔虫可引起肠梗阻外,尚可引起阑尾炎(本院四年内有六例),肠穿孔,肝脓肠,胆道阻塞,胰腺炎,肺炎,肺脓肿,中耳炎,尿道蛔虫等疾患,造成严重后果,为害非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