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生山  竺红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2):707-708
目的 研究系统性硬化症导致肺功能损害的变化。方法 采用美国Sensormedics6200型人体体积描记仪检测30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28例系统性经症患者有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改变,气道阻力增高,且两者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 系统性硬化症引起肺功能改变以小气道功能改变及气道阻力增高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系统性硬化症(SSc)导致肺功能损害的早期改变。本次采用肺功能检查仪检测30例无呼吸道症状的SSc患者肺功能。结果28例SSc患者有肺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受损,其次为气道阻力升高。说明SSc患者引起肺功能的早期改变以小气道功能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3.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MCTD一例报告刘仕群,汪吉仪南方医院内分泌科,广州市,510515关键词甲状腺炎,结缔组织病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thyroiditis)合并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临床上不多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39岁,...  相似文献   

4.
西替利嗪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阻力与肺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西替利嗪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性与可靠性,作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将40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口服西替利嗪5mg,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0.1g,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半小时、1小时对气道阻力(Raw)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进行了测定。结果:治疗组患者口服西替利嗪后半小时,气道阻力、肺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Raw明显降低,比气道传导率(sGaw)、用力肺活量(FVC)增高,1小时后改善更为显著。对照组Raw和肺功能改变不大,说明西替利嗪能明显减轻支气管哮喘患者Raw,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结缔组织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叶冬青,张丽华,朱雪梅,马俊勤,戴苡,路红,郑惠玲,王玉琴本次研究目的是对结缔组织病(CTD)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提供病因线索。1材料与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和省立医院两所省级医院近5年来诊断为CTD的55例现存病人,采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体积描记仪法,对7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肺通气功能及气道阻力测定。结果示患者在通气功能测定时有FVC.FEV1.0、MVV、FEF25~75%、V50等降低,气道阻力测定时有Raw、SRaw增高,SGaw降低。提示糖尿病患者随病程延长,病变加剧,在其他脏器发生病变的同时,肺脏也受到损害,出现肺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阻碍及小气道阻塞。同时吸烟可加速糖尿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损害及呼吸动力异常。  相似文献   

7.
脉冲振荡法是强迫振荡技术(FOT)用于肺功能检测的一种方法,1996年,耶格公司率先在推出采用强迫振荡法测定气道阻力的肺功能仪(IOS)。笔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胸腔积液的患者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发现此方法测定气道阻力的敏感度高于常规肺功能测量气道阻力。  相似文献   

8.
脉冲震荡法测定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冲震荡法(impulseosillometry,IOS)测定气道阻力是新型的肺功能检测方法。1996年,德国耶格公司率先推出使用IOS测定气道阻力的肺功能仪。IOS引入国内时间较短,临床报道较少。笔者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IOS气道阻力测定和常规肺功能测定,以探讨IOS  相似文献   

9.
吴乃许 《中外医疗》2014,(22):182-183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对于诊断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意义。方法以在该院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治疗的患儿共1 960例为研究对象,行肺功能检测,包括潮气状态下的通气功能、潮气流速-容量环的形态、呼吸动力学指标、功能残气量等。结果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现不一,各指标的阳性率间也有多差异,其中,支气管肺炎患者多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根据临床症状的差异,如阻塞或者实变,其肺功能检测也显著变化;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多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特征,其阳性率分别为58.3%、44.0%、64.0%;以大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喉喘鸣和喉炎,其阳性率分别为29.6%、27.3%,较其他呼吸道疾病患儿显著升高;对于肺不张患儿,其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总气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残气量异常;此外,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表现为功能残气量改变,同时伴有小气道阻力增高。结论肺功能检测的实施,能够有效反映不同呼吸道疾病的特征,从而对于疾病转归、诊断、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在诊断咳型哮喘发作中的作用,检测了38例咳型哮喘病人和具有可比性的正常人及典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结果咳型哮喘组通气功能及小气道功能介于正常组和典型哮喘组之间;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典型哮喘组,但高于正常组,呼吸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但明显低于典型哮喘组,提示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检测咳型哮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28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血清抗ENA抗体,阳性率为7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P<0.0l)。在各种CTD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阳性率为67.6%。结果表明:抗ENA抗体的检测对CTD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结缔组织病患者抗ENA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28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血清抗ENA抗体,阳性率为71.9%,明显高于对照组为3.2%(P〈0.01)。在各种CTD中,系统性红斑疮抗ENA抗体阳性率为67.6%。结果表明,抗ENA抗体的检测对CTD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变化,为CTD患者侵及肺部的及早发现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70例CT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和动脉血气,并与健康体检组对比分析.结果 多数CTD患者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改变.其中弥散功能改变(DLCO)异常49例(49/70).结论 CTD患者中弥散功能改变最为显著,是较敏感的肺功能指标.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既可以作为早期的诊断依据,也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客观凭证,应为CTD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45岁,退休工人,因“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左侧胸背部疼痛1年”就诊。多次心电图检查发现ST-T改变,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针对冠心病的规范治疗不能缓解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明显异常,患者焦虑不安。近半月每天均有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发作,每次发作持续10分钟左右。肺功能检查正常(肺容量、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和气道阻力);  相似文献   

15.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例误诊分析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华,闫密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Connective,TissueDisease,MCTD)系Sharp1972年首先报道的结缔组织病中的特殊类型,临床上以SLE、PSS和DM高滴度的抗核抗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哮喘病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肺通气功能以及通过强迫振荡技术测定气道阻力的变化水平。方法 使用德国Custo-vitm系统设备,测定8Hz振荡频率的气道阻力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以及排出50%肺活量后用力呼气流量(FEF50%)。然后分别对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病人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病人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也有改善(P<0.05)。32例临床缓解期气道阻力高于正常的哮喘患者,其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强迫振荡技术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在方法上明显优于传统的肺功能检测,所测的气道阻力能更准确地反映肺功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脉冲振荡技术是测定呼吸阻抗的一种新方法,能分别测出黏性阻力、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变化.了解气道及肺组织的功能状态。其检测方法简单,受试者只需自主呼吸,即可快速、精确地得到呼吸系统阻力和顺应性的状况.不受患者配合的影响,尤其适合老年患者不能耐受常规肺功能测试的特点。为了评估IOS技术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诊断价值,我们分别对40例老年COPD患者及4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进行肺功能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IOS新技术在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强迫震荡肺功能 (IOS)新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强迫震荡肺功能仪设备 ,分别对 30例健康正常人和 30例 COPD患者进行气道阻力测定 ,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COPD患者气道阻力呼吸阻抗 (Zrs)、共振频率 (Fres)、呼吸道总粘性阻力 (R5)测定值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 (P <0 .0 1) ;而周边弹性阻力 X5则显著低于健康正常人 (P <0 .0 1)。此外 COPD患者通气功能轻、中、重度障碍时 X5出现不同程度变化。IOS各项指标如 Zrs、Fres、R5均与通气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P均 <0 .0 1。X5却与障碍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IOS是一种快速简便 ,依从性好 ,更符合生理性 ,无创性测定气道阻力的新技术。对重症 COPD患者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脉冲振荡技术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技术(impulse oscillation system,IOS)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0例肺功能正常人(对照组)以及55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实验组),采用脉冲振荡法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气道阻力变化,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变化,并对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与肺功能正常人相比,共振频率(RF)、呼吸总阻抗(Z5)、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气道阻力(R5-R20)均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IOS各测定指标中除电抗(X5)与FEV1呈正相关,其余各指标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IOS与常规肺功能检查方法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具有很好的相关性,IOS对气道高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临床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特征。方法选取呼吸科、耳鼻喉专科门诊、住院部疑诊为OSAHS的患者66例进行肺功能检测并以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评分)≥9分进行初筛诊断,对于ESS评分<9分,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后,58例确诊为OSAHS患者。将确诊并接受治疗的OSAHS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因各种原因暂未接受治疗的OSAHS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半年后检测肺功能。探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半年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肺功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实验组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1秒率、最大分钟通气量)、弥散功能指标(一氧化碳弥散量)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肺通气功能指标稍有降低,弥散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脉冲振荡技术(Impulse Oscillometry , IOS)测气道阻力(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上气道阻力、周围弹性阻力、响应频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明显增高,半年后对照组患者气道阻力仍无明显改善,而实验组患者半年后气道阻力各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上有嗜睡、头昏乏力、夜间打鼾、心慌憋闷等症状且肺功能检测以气道阻力增高为主的患者结合ESS评分及多导睡眠图监测有助于OSAHS的初步筛查及早期诊断;对OSAHS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价应以IOS检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