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提出中医辨证的思想下运用中西医“治未病”的预防理念,为“治未病”研究拓宽了思路。研讨中医古籍,联系临床运用,试从“治未病”核心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角度浅谈中医辨证思想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未病在临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调节由正常变为受损,虽升高但还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时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两种。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前期属于消渴病的萌芽阶段,即“脾瘅”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含义。本文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对整体调节干预糖尿病前期的理论、意义及前景展望进行了阐述,为中医药个体化防治糖尿病前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含义,提出“未病先防、将病防发、既病防变”的三级预防理论,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防治思路,以助于推进“治未病”理论的发展,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思想最早的阐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新的健康隐患,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应着重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中医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学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与潜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发掘和探索,从而使中医中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先进、科学而超前的医学思想,主要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其中蕴含的理念与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重视对心理疾病的预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高度契合。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实践,应未病先防,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应既病防变,加强对心理困扰学生的识别帮扶;应瘥后防复,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把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到高校心理育人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亟待进一步推广和挖掘。  相似文献   

7.
刘莹  马银虎 《西部中医药》2012,25(10):86-88
从中医眼科治未病思想的起源入手,指出治未病思想对于眼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方面阐述青光眼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并发症之一,也是DM的主要死因。根据我们多年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经验及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病特点,认为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对糖尿病性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提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基于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思想,运用中医学养生理论,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起居、四时情志等,以协调其阴阳、精气神,从而达到协同治疗,较好控制病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探究"治未病"理念的基础上,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病盛防危"、"病后防复"五个方面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发病病程中不同时期的体现,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分期防治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方青龙、白虎[1],效力无与伦比,释者说法各异。用小补汤实化脏功能;再用兼味药实化下级脏功能,以虚生本级脏体。经两步放大,使本脏功能持久而强劲地显示,从而驱散病邪,恢复机体健康。作者认为这是陶弘景五味生化方剂的本来面目。在今天看来,这种重开视窗,纯用陶弘景的兼味学说,查看方剂结构,解释方剂原理,应该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生活方式性疾病,近年来对人民健康和医疗条件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时着重在于肺、胃、肾3脏,以肾为主。舌诊,是观察舌象从而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是中医分部望诊审苗窍的重点内容,中医学早就有“凡病俱见于舌”的认识。因此糖尿病舌象特征的研究能为糖尿病的中医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为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更好的控制疾病进展,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高血压、糖尿病对脑血管影响的TC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高血压、糖尿病对脑血管影响经颅多普勒 ( TCD)的分析。方法 :通过分组 ,临床观察各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及血糖、血脂、胆固醇、血粘度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脑中动脉 ( MCA) ,基底动脉 ( BA)的血脂检测经 t检验有显著意义 ( P<0 .0 5 ) ,其余动脉脑血流量及血脂、胆固醇、血粘度无明显变化 ( P>0 .0 5 ) ,糖尿病组与正常组比较 MCA血糖有显著意义 ( P<0 .0 1) ,两者皆有组与高血压组、糖尿病组比较 MCA,前动脉 ( ACA ) ,BA,椎动脉 ( VA) ,血糖、血脂、血粘度有显著意义 ( P<0 .0 1)。结论 :中医辨证高血压、糖尿病认为肝肾气血不足 ,高血压、糖尿病都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更为突出。两种疾病同时存在其病情发展会使多条血管严重受损 ,导致不可逆性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在防治社区糖尿病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利用中医药所具有的优势,对糖尿病进行防治。以实际经验作为研究基础,介绍中医药在预防糖尿病中的方法,以提高防治糖尿病水平。  相似文献   

15.
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根芩连汤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主要用来治疗湿热所致的腹泻和痢疾。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此方剂被赋予了很多新的适应病症。文章从中医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角度对葛根芩连汤在糖尿病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为传统方剂的现代扩展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的病症结合动物模型,探讨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成模标准。[方法]模型组大鼠灌服中药干姜、附子,连续4周,然后用玉女煎对模型组大鼠进行反证。[结果]在高脂加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造模方法的基础上,再根据中医理论运用中药四气五味的药性来研制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是切实可行的。从而将阴虚热盛“证”动物模型与糖尿“病”动物模型结合起来,使糖尿病动物模型证候化,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相一致,以便为广泛开展糖尿病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关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我们利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对纳入标准的344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作者单位分布、类型分布、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初步探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并以胰岛素抵抗为研究热点展开讨论,为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参考和方向,也突出了将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于医学文献的分析对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提出糖尿病防治的分层护理措施。认为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干预作用,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轻现代慢性疾病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提出"脉积"的概念的新认识,应用"脉积"既表述了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态改变,又阐述了其病机的内涵,加深了中医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认识;且为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新的治则—软坚散结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