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Ki-67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互关系,探讨影响胃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胃癌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以48例无复发病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标本中COX-2、Ki-67的表达和MVD,并分析三者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Ki-67的表达与MVD两两之间高度相关,并且都与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复发组病例术前存在盆腔转移结节、浸润深度达浆膜或浆膜以外以及Borrmann分型Ⅲ型和Ⅳ型的比例明显增多,COX-2高表达和MVD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盆腔转移结节、COX-2高表达和MVD是胃癌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COX-2高表达、MVD、浸润深度、盆腔转移结节是胃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胃癌术后复发的免疫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200025)顾琴龙,朱寿柱,林言箴近年来,胃癌的治疗效果已有明显提高,但早期胃癌病人约有5%、进展期胃癌病人约有50%于5年内死亡,死因多为癌的术后复发[1]。复发病例中腹膜复发占42.6%~61.5...  相似文献   

3.
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2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自1982~1992年10年间为20名无远隔转移的复发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现就复发因素及外科治疗作如下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本组20例(其中第1次手术在我院者17例,外院者3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5~74岁,平均55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最短9个月,最长6午,平均2年9个月。第1次手术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者  相似文献   

4.
胃癌术后复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形式及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方法总结分析225例胃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15个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术后复发率为37.3%(84/225),其中腹膜复发47.6%(40/84),血源性转移复发33.3%(28/84),区域局部复发15.5%(13/84),远处淋巴结转移复发3.6%(3/84)。术后2年内复发者75.0%(63/84),2年后复发者25.0%(21/8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N分级,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影响术后腹膜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分级,肿瘤大体分型,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影响术后血源性转移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N分级,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影响术后区域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病期,肿瘤部位,肿瘤大体分型。结论胃癌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年内,以腹膜复发和血源性复发常见。T、N分级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是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再手术治疗问题,提高胃癌5年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1997年17例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病例.结果 胃癌术后复发71%发生于2年之内,早期发现依赖于术后定期胃镜检查,再次手术获根治性切除者生存14个月~4年,获姑息性切除者生存6个月~22个月.结论 对胃癌术后复发病人再次手术行根治性切除者,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术后定期纤维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T2期胃癌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uan X  Shao Y  Cui X  Zheng C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499-501
目的 探讨T2 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性和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 方法 将 12 4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的T2 期胃癌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 ,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病理结果以及术后累积生存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型、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及部位和组织学分化程度等情况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未复发组局限性溃疡型肿瘤占 45 1%、浅肌层肿瘤占 30 5 %、透肌层肿瘤占 2 5 6 % ,复发组分别占 2 6 2 %、4 8%、6 1 8% ,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分别P <0 0 5、P <0 0 1)。复发组淋巴结转移率为 88 1% ,阳性淋巴结数为 (7 0 2± 6 5 0 )枚 ,未复发组分别为 5 7 3%、(2 16± 2 0 4)枚 ;复发组中位生存时间为 2 6 5个月 ,未复发组为 5 7 0个月 ;复发组 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6 1 4%、18 7%、8 3% ,未复发组分别为 97 6 %、95 9%、95 9% ,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复发组局部复发占 5 4 8% ,远处转移占 46 2 %。 结论 T2 期胃癌患者一旦术后复发预后极差。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影响胃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时间规律以及远期预后评估指标。 方法:将25年间经笔者所在医院科室诊治的胃癌术后复发的447例患者按照复发间隔期(第1次手术至复发的时间)的长短分为2组:A组为术后<2年复发, B组为术后2~5年复发。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术后生存率,以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 结果:胃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占同期胃癌手术患者的29.3%(447/1 526),其中312例(69.8%)于2年内复发(A组),135例(30.2%)于2~5年内的复发(B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无病生存期、病灶部位、肿瘤大体类型、病理分型、肿瘤分期、手术性质以及复发类型(局部,远处)等因素对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累计生存率有显著影响(均P<0.05),其中病灶在胃底、Borrmann Ⅲ型、黏液腺癌、手术方式为D0、肿瘤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2年内复发的构成比较其他患者明显高,在2年内复发的患者中局部复发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多因素分析显示无病生存期、肿瘤分期和肿瘤大体类型是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累计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无病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与术后复发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 结论:胃癌术后复查至少应持续5年,前2年每3个月复查1次,之后每3~6个月复查1次,无病生存期和无病进展生存期可作为胃癌复发患者远期治愈和预后的最佳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及影响因素,为改善个体化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普外2005-08—2010-09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者160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15项临床、病理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1.1个月,2 a内复发率74.4%,2~5 a内复发率21.9%,5 a后复发率3.8%。区域局部复发占17.5%,腹膜和远处淋巴结转移复发占63.1%,血源性转移复发占19.4%。其中单一复发占80.6%,多种复发类型占19.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分期、TNM分期、术后腹腔化疗、术前介入化疗是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独立因素,其中腹腔化疗、介入化疗是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 a内,以腹膜复发常见,影响术后复发的原因由多方面促成,独立因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腹腔免疫化疗预防胃癌术后腹腔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腹腔免疫化疗对侵及浆膜的进行期胃癌根治术后预防腹腔复发的疗效。方法 1992年10月至1994年12月对199例可切除的进行期胃癌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4例应用卡铂200mg+白介素Ⅱ橙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00-300ml进行多点腹腔穿刺注射,连用5周,4个月后重复,对照组95例则常规给予优福定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0.6%、45.3%。腹腔复发率分别  相似文献   

10.
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患者行原位肝移植后肝癌复发或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肝细胞型肝癌患者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病理因素与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及无瘤存活率的关系。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的无瘤存活率分别为83.87%、74.19%及59.49%。Child-Pugh分级、肿瘤的数目、病理Edmondson分级对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无影响;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有无脉管浸润、是否符合Milan标准对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有显著影响;肿瘤有无脉管浸润以及TNM分期对患者的无瘤存活率有显著影响。结论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有无脉管浸润、是否符合Milan标准均能反映肿瘤复发的风险,而肿瘤的TNM分期及肿瘤有无脉管浸润能进一步影响患者术后的无瘤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早期胃癌的病理类型与术后复发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术后易复发的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1995年139例早期胃癌外科治疗的结果和病理情况。结果:本组有13例死于胃癌复发转移,其中血源性转移7例,淋巴结转移3例,残胃再发癌3例,R1+No7淋巴清扫与R2清扫术后复发率均为9%,在早期胃癌中,粘膜下层癌(14.1%)较粘膜层癌(1.9%),血管淋巴管受累(37.5%)较未受累(7.6%),淋巴结受累(31.3%)较未受累(6.5%)及多发癌灶(33.3%)较单发癌灶(7.9%)的复发率高(P值均<0.05),癌灶直径≥2cm与<2cm,高中分化与低未分化及隆起型与凹陷型病变在复发率上差异无显著意义。粘膜下层癌的术前淋巴结转移率(16.4%)较粘膜层癌的(3.7%)高(P<0.05),结论:早期胃癌存在易致术后复发的病理因素,血源性转移是其复发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老年胃癌患者的年龄、术前各种合并症等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总结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接受手术的18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5岁者)65例,回顾性分析老年胃癌患者的年龄、术前各种合并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 老年胃癌组术前合并症总发生率为83%,非老年胃癌组为59%;老年胃癌组中有52%存在2种或2种以上合并症,发生率最高的合并症为高血压,达40%;老年胃癌患者的根治率为86%,非老年胃癌组的根治率为93%;老年胃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贫血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与非老年胃癌患者相比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早期胃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以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336例中的复发性早期胃癌12例为研究对象,未复发的324例为对照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及复发因素.结果 早期胃癌336例不同术式的5年生存率:D1为89.0%、D1+α 91.4%、D1+ 3 91.8%、D2为92.5%、D3为90.0%(P =0.981),其复发率为3.6%.复发时间17~ 58个月,生存时间为33~ 68个月.复发部位:血行转移6例,淋巴结复发4例,残胃复发2例.复发率:黏膜下层癌高于黏膜内癌(P =0.015),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高于阴性病例(P =0.011),D1组高于D2组(P =0.025).结论 早期胃癌的复发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淋巴结廓清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极微小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9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0 mm的3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5例直径≤2 mm的早期胃癌(极微小胃癌组)与29例直径在2~10 mm的早期胃癌(对照组)进行分组比较研究. 结果极微小胃癌占同期早期胃癌病例的2%;黏膜内癌在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占100%和45%;高、中分化型腺癌在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占100%和55%;极微小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率为0,对照组为3%;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脉管浸润;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肿瘤表层部与浸润部病理组织学一致率分别为100%(5/5)和86%.结论 极微小胃癌常局限于黏膜内,组织学类型比较单一,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不伴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浸润部与表层部组织学分化程度较一致.极微小胃癌是内镜治疗的良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肿瘤大小与早期胃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预后因素,特别是肿瘤大小与早期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2月119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治疗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早期胃癌的预后因素.结果 本组早期胃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90.9%,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相关,直径<2 cm组、2 cm≤直径<4 cm组与直径≥4 c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同时比较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等因素,P值分别为0.816及0.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与其他预后因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其预后关系不明确,而肿瘤大小很可能是早期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对指导早期胃癌预后及手术选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27基因的5'CpG岛甲基化状态,并探讨p27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测定49例胃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2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胃癌组p27基因甲基化率为49%,癌旁组p27基因甲基化率为25%,正常胃黏膜组p27基因甲基化率为0。胃癌组p27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p27基因甲基化率为61%,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的28%(P<0.05)。P27基因甲基化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大小、部位无关(P>0.05)。结论 p27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p27mRNA的失转录,并与胃癌的发生、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HGF、C-Met、Lyve-1和CD34对58例胃癌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数,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表达明显上调,其微血管密度(26±10)和微淋巴管密度(24±9)均高于胃溃疡组织[(20±4)、(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和80%,高于无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5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94%,高于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7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和c-Met表达与肿瘤是否有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HGF、c-Met阳性和阴性组的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P<0.01);肿瘤侵袭深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胃癌的HGF、c-Met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HGF和c-Met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窦(胃L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胃窦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29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分组收集切除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等方面的关系.结果 本组129例胃窦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阳性80例(62%).共收获3295枚淋巴结,平均每例25.54枚,中位数24枚/例,转移淋巴结数889枚.胃窦癌患者No.1、No.3、No.4d、No.5、No.6、No.7、No.8a、No.9、No.11p、No.12a、No.14v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60%、48.84%、37.98%、38.76%、44.19%、31.01%、10.85%、14.73%、4.65%、1.55%及0.78%,其中以No3和No6组为最高.结论 在实施胃癌根治手术时,应综合考虑各临床病理因素,并结合胃窦区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转移的特点,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以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术中失血量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57例,收集术中失血量、肿瘤浸润深度(T期)、术后化疗、淋巴结转移情况、围手术期输血、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及生存时间等资料,观察术中失血量对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腹膜复发组术中失血量(517±287)ml高于无腹膜复发组(372±253)ml(P<0.05);T3-4组、围手术期输血组、术后未行化疗组和淋巴结未见转移组术后出现腹膜复发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22±270)ml、(539±331)ml、(516±322)ml、(513±343)ml,显著高于同组中未出现腹膜复发者[(371±276)ml、(347±248)ml、(290±211)ml、(353±249)ml](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术中出血和术后化疗情况与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相关(P<0.05);术中失血量≤400 ml组的生存时间长于术中失血量>400ml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失血量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