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施慧 《大众健康》2010,(7):66-68
不久前,一位心脑血管疾病的专家披露.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呈井喷之势,长此以往将无法控制。而在众多的心脑血管疾病中,最高发的当属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服药.众多药厂看准高血压治疗的巨大市场,纷纷投入其中,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药品鳞次栉比,各有各的说法,患者莫哀一是。那么.在高血压发展的不用阶段,患者该如何选择和搭配呢?  相似文献   

2.
任文良 《大众医学》2013,(12):47-47
一般而言.三种人需要补氧。一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二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三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和突发性耳聋患者。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是一个百年老药,你可能知道头疼发热.关节痛曾经少不了它,但是否知道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预防中.阿司匹林具有卓越的作用呢?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它可以降低心肌梗死、脑中风的发病和死亡风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据专家介绍.如果全世界100%的高危人群使用阿司匹林,每年能避免100万个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发生。但遗憾的是.在我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者只有不到20%,而且许多患者应用的剂量不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老药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一.血管养护要趁早 心脑血管疾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心肌梗死、脑出血、脑血栓这些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近些年,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相似文献   

5.
据国家卫生部最新调查显示.至2009年底.我国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肥胖人群的潜在患者和已发病患者累计接近8亿。如此之多的“三高”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和肥胖人群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高黏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因素之一.是危害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的祸首。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伴有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变形性,就可以改善心脑缺血、组织血液供给,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临床实践中应用甘糖酯治疗45例血液流变学异常、血脂增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家庭医生》2010,(15):51-51
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头号杀手,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 要逆转心脑血管疾病上升的趋势,关键在于一级预防,“控制如吸烟、运动少、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等高危因素”,世界心脏病学大会期间,世界心脏联盟前任主席shahryar A.sheikh表示。  相似文献   

8.
张伯群 《工企医刊》2008,21(4):18-19
现在临床上血脂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已有很多研究,但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本国17家三甲医院1000例需要调脂治疗者统计,达到目标值的只有10%,其中心血管内科冠心病患者只有5.1%。因此,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地探讨血脂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并控制血脂异常,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我院经6年随访观察的474例患者,血脂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人数是260万人.平均每小时有300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了生命。心脑血管疾病远过癌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  相似文献   

10.
金玫 《健康》2013,(11):10-11
据报道,位列北京市中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的前5位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33.3%,肺心病13.8%,消化道肿瘤11.2%,不明原因突然死亡7.4%。肺癌5.6%。这一结果提示,心脑血管疾病是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疾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春节是家庭团圆的日子。许多独居老人更会为子女归来而欣喜不已。不过.也要小心这些祥和气氛会被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所打断。专家提醒在春节前后的老人尤其是心脑血管患者,要注意保健.安全度过换季危险期。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高血脂症等,均属心脑血管疾病的范围.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采用“药茶”的疗法.功效灵验,取材方便,价格低廉,配制简单,广为患者喜爱。现介绍五种.以供对症选用。  相似文献   

13.
心脑血管疾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心肌梗死、脑出血.脑血栓这些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近些年。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我国著名的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心历经10年对70万人进行的调查发现.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在35岁左右的男、女人群中.发病率分别增加了136%和22096。  相似文献   

14.
李勇 《大众医学》2011,(11):21-21
胆固醇升高:心脑血管最“受伤” 多项研究显示.胆固醇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胆固醇越高,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越大。我国的大型研究显示,1984~1997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北京居民(不管男女)的胆固醇水平升高了1毫摩/升,胆固醇升高在心脑血管事件总危险因素中占77%。  相似文献   

15.
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据权威部门统计,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脏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冬季是夏季的两倍多。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冬天是一年中死亡率最高的季节。因此,冬季来临时,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尽可能减少疾病诱发因素,提高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又叫缺血性心脏病,被称作“人类第一杀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市2003年9月至12月份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7万人以上,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为3万人,在所有病死率中排名第一。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正在逐年上升,而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如何有效防治这一世界性的疾病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在中国的患病率达18.8%,患者超过1.6亿人。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可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八大危险因素中居首位。为探索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高血压新路,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上海浦东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理的高血压对象进行以中西医结合为内容的综合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冬梅 《长寿》2007,(10):20-20
日常生活中,当提及骨折与心脑血管疾病时.许多人往往认为,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老年人骨折与心脑血管疾病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联系的。临床观察发现,老年人骨折后伴发心脑血管病较为普遍,而且骨折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骨折后之所以较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9.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及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向年轻化发展,特别是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老年患者最大致死或致残的严重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大负担。因此,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人们摄入的食物热量更高,体力活动减少,使得许多人体重严重超标。加之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得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等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常态”。目前,全国有近2亿名高血压患者,近1亿名糖尿病患者,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明显前移.30多岁发生脑梗塞、脑出血及心肌梗死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