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蒲黄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消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只停高脂饲料改用普通饲料,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难以消退,但若改为普食的同时加用中药蒲黄,不仅血胆固醇迅速下降,而且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减少,病变程度减轻,认为蒲黄的这一作用。司能与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潘涛  顾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291-293,F0003
目的 探讨血脂清对血脂异常大鼠的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对照组、血脂清治疗组、血脂康治疗组,应用维生素D3及高脂饲料造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结果 ①血脂清可以显著降低实验性血脂异常大鼠的血脂水平,低剂量即显示其治疗作用;②血脂清与血脂康的降脂作用无组间差异(P<0.05);③血脂清、血脂康均可有效防治血脂异常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结论 血脂清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证实中医"清热化湿、涤痰消浊"法可以通过改善血脂异常,达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蒲黄通过调整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3个途径,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薄黄用于治疗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姜黄隆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48和96周后血脂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变化,评估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治疗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测定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前后TC、TG、HDL-C和LDL-C,计算非HDL-C(NHC)、Castelli’s风险指数I和II(CRI-I,CRI-II)、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和AIP。结果 384例患者ART48和96周后,TC、TG、HDL-C、LDL-C和NHC浓度均升高,CRI-Ⅰ和CRI-Ⅱ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和NHC异常发生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ART 48和96周后,AIP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年龄呈显著性正相关(r=0.208,0.183,0.170,P<0.01)。AIP在TG和HDL-C正常组和异常组差异...  相似文献   

7.
殷瑛  任杰  赵兴胜 《医学综述》2009,15(7):1060-1062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防治重心的前移,使人们逐步开始重视临床前期病变,即已有动脉硬化证据,而尚无重要动脉血管严重狭窄而导致明确临床症状的状态。本文对高血压与血脂异常这两个危险因素参与这一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许富康  郭航远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5):407-408,415
肝素具有抗凝作用,是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及紧急治疗重要药物。多项研究显示,肝索还具有抗凝之外的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调节血脂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进展起到抑制作用。本文就肝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依据和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白藜芦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藜芦醇(Rcrsveratrol)化学名:反式3,4’,5-三羟基二苯乙烯(3,4’,5-trihydroxystilbene),分子式C14H12O3.分子量228.2,属于多酚类化合物。自然界中自藜芦醇广泛存在于葡萄和中药虎杖、决明子等植物中.以新鲜葡萄皮巾的含量为最高。在红葡狗洒中自藜芦醇浓度高达1.5~3.0mg/L。法国人的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可能与饮食习惯中适度地饮用红葡萄酒有关.这一现象更被称为法兰西奇迹(French paradox)。现代药理学研究证。白藜芦醇具有多种有益作用,如调节脂代谢、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血管缺血性损伤、抗炎和扰肿瘤等。  相似文献   

10.
阿魏酸(Ferulic acid) 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能保护膜脂质不受氧化,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血栓形成,其机理可能是:(1)作为色氨酸样辅助因子和/或TXA2合成酶抑制剂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2)抑制磷酸二酯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产生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阿魏酸还具有降血脂和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临床已开始试用于动脉硬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止血作用主要活性部位。方法对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按不同溶剂极性及不同化学成分类型提取,以小鼠的止血时间为筛选指标对各部位进行筛选。结果蒲黄及炮制品的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总黄酮部位可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初步认为总黄酮部位为生蒲黄及其饮片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别相互掺伪的蒲黄及松花粉。方法采用显微镜观察蒲黄及松花粉花粉粒的特征。结果蒲黄花粉粒表面有网状雕纹和有凸状波纹等;而松花粉的花粉粒表面光滑且两侧各有一膨大的气囊等。结论蒲黄、松花粉二者来源不同,功效各异,应分别使用,对症下药,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3.
蒲黄单体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拟体内纤维蛋白予以损伤,并给予中药蒲黄单体以观察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接触48小时后,细胞明显皱缩,多数细胞脱落或解体;(2)同时加入蒲黄单体组,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脱落减少,多数细胞排列规则,形态正常,尤以单体Y_4的保护作用更显著;(3)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同样纤维蛋白作用条件下,其形态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蒲黄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蒲黄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YWG-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磷酸水溶液-乙腈系统,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为5μL。结果建立了蒲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以香蒲新苷峰为参照峰,确立了蒲黄药材指纹图谱中的12个共有峰,测定了8批蒲黄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很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适用于蒲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目前流通环节中炒蒲黄的质量情况并建立炒蒲黄的质量标准.方法 从市场上收集16批炒蒲黄样品,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蒲黄”项下质量标准考察样品的各项指标,建立炒蒲黄的质量标准.结果 炒蒲黄药材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均具有很好的专属性.炒蒲黄药材的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超过10.0%、10.0%、13.0%、4.0%;含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0-新橙皮苷的总质量分数不得低于0.26%.结论 建立了炒蒲黄药材质量标准,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炒蒲黄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弄清蒲黄历代炮制演变情况,查阅了从汉代至清代医学和本草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探明蒲黄炮制后药用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焙”,当代主流炮制方法为炒炭法,也有学者根据古文献提出炒黄,炒熟法。提示蒲黄古今均有生用和炒用。   相似文献   

17.
蒲黄抑制大鼠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蒲黄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制作大鼠动静脉血栓模型,实验组予以蒲黄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灌胃,空白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栓湿重及血流变参数。结果:蒲黄可抑制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的形成,使血栓湿重降低,血栓抑制率达15%~43%;同时蒲黄还可有效改善血流变参数。结论:蒲黄具有明显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蒲黄炭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总黄酮,结合正交设计对蒲黄炭的炮制工艺进行研究。总黄酮测定的色谱条件为Waters Nove-Park C18色谱柱(150mm×3.9mm,4μm);流动相:甲醇-四氢呋喃-0.05%三氟乙酸水溶液(16∶24∶60);体积流量: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果蒲黄炭炮制的最佳工艺为控制温度210℃,炒制8min。结论选择的最佳炮制工艺对于蒲黄炭的制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蒲黄黄酮对缺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蒲黄黄酮对缺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活性、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缺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MTT比色法观察蒲黄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内皮素-1(ET-1)、NO的含量。结果蒲黄黄酮可提高缺氧时HUVE-12细胞活性,减少NO降低程度(P<0.05),抑制ET-1的生成(P<0.05),蒲黄黄酮对HUVE-12细胞的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蒲黄黄酮对缺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HUVE-12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NO和ET-1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