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张永萍  杨芳芳  李利来 《中成药》2005,27(8):973-974
大果木姜子是贵州省独具特色的苗族药,为樟科樟属植物米槁(Cinnamomum migao H.W.Li)的干燥果实[1,2],贵州省苗族民间常用于治疗腹胀、腹痛、晕车呕吐及牛马腹胀等人畜疾病[3,4].  相似文献   

2.
贯叶连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敏  王霞  许平 《中成药》2004,26(9):760-763
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inn)为藤黄科金丝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在欧洲用于治疗疮伤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是国际医药市场上最重要的抗抑郁植物制剂原料.我国古代本草也早有记载,在欧洲具有悠久历史的抗抑郁草药贯叶连翘其实是一味古老的传统中药[1].近年来,贯叶连翘由于其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疗效确切,同时具有抗AIDS等方面作用,所以其开发应用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其近5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促进我国贯叶连翘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海南山苦茶叶低极性油状物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玲  林连波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0):797-798
山苦茶(Mallotusfuretianus)系大戢科野桐属植物[1],海南广布,资源极其丰富.其叶香味浓郁,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消食之功效,民间广作保健茶饮料用以解油腻、助消化[2].近年来,海南医学院课题组成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了对海南山苦茶叶化学成分的研究.至今已得到单体并鉴定出十几种.  相似文献   

4.
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Hook.]Par.)为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与同属植物大叶藓(Rhodobryum roseum[Weis.]Limpr.)统称为回心草[1].其作为民间草药,具有消炎镇静、壮阳等功能,主治心脏病、神经衰弱、阳痿等症.  相似文献   

5.
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oblongifolia)为樟科(Lauraceae)木姜子属(Litsea)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及台湾等地,可入药[1].该属植物大多含有生物碱、黄酮、萜类、内酯类及挥发油等,具有抗微生物、退热、抗肿瘤等多种活性.为寻找新的活性物质,我们对豺皮樟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叶下珠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岚  任丽娟  周童亮 《中成药》2004,26(3):243-244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系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又名珍珠草等,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用以治疗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等疾病[1].本品资源丰富,分布十分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均用于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2],经鸭乙肝病毒体内实验,苦味叶下珠的水浸出液及植物干粉显示出抗病毒感染的活性[3],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的鞣料云实精经抗癌活性作用较强[4],我们通过对福建产叶下珠的化学成分和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发现鞣料云实精为其主要活性成分[5],为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叶下珠中有效成分,我们以水提取率、正丁醇萃取率、鞣料云实精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土茯苓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茯苓系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光叶菝葜Smilax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性味甘、淡、平.具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功能[1].用于湿热,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2].近年国内对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化学成分及新的药理作用.我们从赤土茯苓中提取、分离并鉴定出一单体黄酮苷类有效成分赤土茯苓苷[3],研究并发现了赤土茯苓苷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4].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土茯苓及其同属药用植物资源,我们对土茯苓植物药用来源、种类、资源分布、生态环境、蕴藏量及采收季节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归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伞形科(Umbelliferae)当归属(Angelica)植物是一个温带性属,全球约9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和新西兰[1].当归属植物大都具有祛风除湿,补血活血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对该属植物的药理和化学成分有很多研究报道.本文对该属植物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果木姜子系樟科樟属植物米槁 (CinnamomummigaoH .W .Li)的干燥果实。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胃痛、腹痛、风湿性关节炎、呕吐和胸闷等[1] 。贵阳中医学院邱德文老师二十多年来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 ,已开发出多个中药新药。药理研究证实 ,其挥  相似文献   

10.
光叶桑酚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  孙胜国  陈若芸 《中草药》2002,33(5):401-403
光叶桑Morus macroura Miq.为桑科桑属植物,本属全球约有16种,分布于北温带、亚洲热带和非洲热带及美洲地区.我国约有11种,各地均产.光叶桑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和西藏东部.桑属植物具有降压、降血糖、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1].  相似文献   

11.
毛叶黄杞总黄酮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睿  郑作文  韦松 《中成药》2007,29(7):1068-1069
毛叶黄杞(Engelhardtia ColobrookianaLindl.ex Wall)是胡桃科黄杞属植物,分布于我国云南一带[1]。其叶民间常外用治疗脚癣;根和茎皮用作治疗痢疾、腹泻、脱肛、外伤出血。尚未见有关该植物药理学方面的任何报道。其所属黄杞属是胡桃科(Juglandaceae)中的一属,共有15种,我国约有8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资源十分丰富[1]。有文献报道[2-3],从黄杞属黄杞(Engelhardtia chrysolepis)叶提取得到黄杞总黄酮,具有一定的降血糖的作用。因此,以此为依据对其同属不同种植物毛叶黄杞进行药理作用筛选,观察其是否有降血糖的药理作用,现…  相似文献   

12.
樟科山胡椒属植物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种药理活性,对近20年发表的山胡椒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该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 C.Y.Wu et T.L.Ming)系漆树科植物,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野生栽培[1].其叶与同科同属植物芒果(Mangifera indical L)叶有类似镇咳、平喘、祛痰作用,能显著延长乙酰胆碱对豚鼠的致喘潜伏期,并有一定的抗炎症渗出作用[2].鉴于扁桃资源相当丰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扩大其利用范围,故对其树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欧阳胜  谢平  杨世林  冯育林  阎彦 《中草药》2007,38(10):1470-1471
密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Hemsl.)Merr.为樟科新木姜子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北、贵州等地[1]。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其叶或果实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痛经及食积气胀等,对该属其他种植物,台湾省及国外曾分离得到了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合物[2,3],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密叶新木姜果实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对密叶新木姜果实中活性及其质量标准研究中,为进一步寻找和确证有效活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密叶新木姜果实中…  相似文献   

15.
欧阳胜  冯育林  陈凯峰  谢平  杨世林 《中草药》2008,39(12):1794-1795
密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Hemsl.)Merr.为樟科新木姜子属Neolitsea Merr.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北、贵州等地[1].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民间常用其根治疗脘腹冷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痛经及食积气胀等疾病.对该属其他种植物,中国台湾省及国外曾分离得到了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合物[2,3],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密叶新木姜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曾对密叶新木姜叶[4]、茎[4,5]和果实[6]部位进行过挥发性成分研究,对根部非挥发性成分也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为了全面比较密叶新木姜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也为进一步寻找和明确有效活性成分,笔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密叶新木姜根部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土茯苓和粉萆薢为临床常用中药.土茯苓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1].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粉萆来源于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olibin的干燥根茎[1].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的作用.二者的原植物来源虽然不是同科属,但其饮片的外观性状特征等都很相似,若不注意鉴别则易引起混淆,影响药物疗效.现将两种饮片的性状,粉末显微,理化等作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宽苞十大功劳茎中非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 ,在我国约有 40余种 ,主要分布在南方各地 ,以西南地区为主。本属植物绝大多数入药 ,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燥湿泻火、清肝明目之功效 ,民间应用历史悠久。该属植物为多年生小灌木 ,资源丰富 ,产量大 ,很多品种还没有被研究和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十大功劳属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对于本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过去报道的主要是生物碱类 ,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 [1~ 3 ]、抗癌 [4] 、抗心律失常[5,6] 、降血糖 [7] 等作用 ,而且 ,冬青叶十大功劳 Mahonia aquifolium Nutt.的总提取物治疗牛皮癣疗效确切 ,受到国内外广…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制剂致性腺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高慧  李巧芬 《国医论坛》2007,22(1):55-56
1 概述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生育、抗免疫、抗菌等多种活性,其化学成分主要是二萜、三萜、倍半萜、生物碱等.至今从雷公藤中已分离出70多种化学单体,其中以二萜内酯为主要活性成分.大量的研究表明,雷公藤应用于临床具有相当大的毒副作用,其主要毒性成分也是其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属植物所含二萜化合物,属松香烷型,是生理活性的主要成分,至今已从雷公藤植物中分离出14种二萜化合物(如雷公藤甲素、乙素、丙素、雷醇内酯、山海棠素等),并已分离出17种三萜化合物和5种生物碱[1].其他成分还有雷公藤分甙、有机酸、卫矛醇、卫矛碱、多糖等.雷公藤全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以嫩芽及叶最大,花次之,根皮再次之,木质部最小[2].  相似文献   

19.
樟科药用植物药理研究及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樟科植物全世界约400属,2000~2500种,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樟科植物有20属,423种,其中入药的有12属,大多数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中国樟科药用植物的根、干、树皮及果实富含挥发油和生物碱等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近年来中国药用植物的药理研究情况表明,其在我国临床应用及开发方面前景广阔。本文试对其药理研究近况作一综述,并结合传统,对樟科药用植物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前景作一设想,以供参考。1 药理研究进展1.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樟科药用植物对心血管的影响,目前主要对临床常用药物肉桂和桂枝,以及毛叶木姜子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结果表明,肉桂能  相似文献   

20.
樟科为重要的乔木,其中的50~60属,1100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巴西,广用于木材,香料和调味品。其次生代谢产物还具有重要的植化价值。近年来证明樟科植物的一些种具有抗肿瘤活性。本文研究了樟科甘密树属植物N.rigida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该植物的茎于室温用95%乙醇提尽,减压回收乙醇后所得糖浆物在氯仿/甲醇-水(9:1)(1/1)间分配。其活性部位在甲醇-水溶部分。其细胞毒活性ED_(50)为29微克/毫升,活性成分存在于该部分的非生物碱中。这个非生物碱部分经硅胶层析,用正己烷、苯、氯仿和甲醇梯度洗脱,收集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